共找到57條詞條名為張國慶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男演員,代表作《蘭陵王》
- 原天津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 原西青區委常委
- 迪斯科皇后
- 保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長
- 君安教父
- 內地男導演、攝影師
- 陝西省銅川市交通警察支隊一大隊大隊長
- 臨汾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 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
- 張家口市宣化區政府副區長
- 中國喜劇演員
- 北京鐵騎體育文化公司董事長
- 武漢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 青島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 石家莊市交通局副局長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70團團長
- 運城市夏縣裴介鎮大呂村黨支部書記
- 書法家
- 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 大眾閱讀報社常務副社長
- 中部戰區政治工作部宣傳局教育動員處處長
- 長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
- 濰坊市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合肥科學島實驗中學副校長
- 東山文學書畫院常務理事
- 洛陽市伊川縣人民法院原院長
- 原慶陽市公安局長慶分局刑警大隊四中隊民警
-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 東華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
-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藥材科主任
- 民警
- 余干縣衛生防疫站主辦科員
- 安徽省潛山縣林業局工程師
- 廣西北海市衛計委調研員
- 鄭州市環保監測中心站站長
- 北京吉利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 山西省總隊醫院泌尿外科門診專家
- 銀川市委老幹部局綜合管理主管
- 香山村大戶能人
- 常熟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 雲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師
- 德州學院音樂學院院長
- 山東銀光集團公司原副總裁
- 亳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 赤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 湖北恩施州來鳳縣辦公室副主任
- 衡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 吉林省白城市作家協會主席
-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職工
- 遼寧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腫瘤醫院主任醫師
-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學者
- 承德市婦幼保健院駐灤平縣葦塘村工作隊員
- 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教授
-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
張國慶
君安教父
出生於1956年的湖北人張國慶,器宇軒昂,行事為人一派軍人氣象。他自部隊複員后,就進入銀行系統,1992年8月,時任深圳人民銀行證券管理處副處長的他下海創辦君安證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因他的部隊經歷,君安的神秘背景便一直在坊間引起種種猜測。後來因在君安事件中,原君安領導層的一項主要罪名就是侵吞國有資產,將國有資產變相轉入私人名下,張國慶也因為“虛假注資”和“非法逃匯”等罪名入獄。張國慶被捕后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外界鮮有其消息。張已經出獄的消息更是秘而不宣。
張國慶在1992年創辦的君安證券公司,作為一個新銳券商,在張國慶的領導下,成為國內最具創新意識的券商,一時領風氣之先。 “君安證券”在中國股市最早引入價值投資理念,推動上市公司的併購與重組,成為利用資本運作推動企業跳躍式發展的典範和重要推手。
在發跡於1996年至1997年的大牛市中,君安頻頻得手,尤其在長虹一戰中大獲全勝,攫取了超過40億元真金白銀的進項,君安也一度執市場之牛耳。
張國慶
“君安教父”張國慶
君安證券設立之初,由包括軍隊企業在內的5家國有企業投資,註冊資本五千萬元。君安創辦后,中國股市牛氣衝天,張國慶靠他的神秘背景及強勢手腕迅速崛起。
萬科董事長王石在自傳《道路與夢想》中曾透露一個細節:君安曾經幫助萬科的一個股東出售過一部分的法人股。法人股的銷售在當時是明文禁止的,必須經最高證券管理機構批准才可能“例外執行”。張國慶竟能搞定,可見法眼通天,他因此收了50%的手續費。這一筆1.1億元的股權買賣,君安就賺走了5500萬元。
君安的輝煌時期,正是《證券法》出台的前夜,證券商可以任意縱橫,操縱股價,將遊戲規則玩弄於股掌之間。在深圳股市中,張國慶一人獨大,儼然是南中國最強悍的大鱷。
1993年至1998年間,君安共為一百多家企業承擔A股、B股上市及配股業務,籌資總額近三百億人民幣。君安在國內下轄六十多家證券營業部,其交易量一直在深交所居第一、二位,在上交所亦在前六名之列,其國債交易量也居全國前十名。到1997年底,君安的總資產達175億元,利潤7.1億元,名列全國第一。
張國慶第一次成為全國新聞人物是他與萬科王石的那一仗。
1994年3月30日上午10點30分,張國慶來到王石的辦公室,他只坐了5分鐘就離開了。王石被告知,君安已經聯絡了部分萬科的股東,準備對萬科的經營戰略提不信任票,並建議改組董事會,新聞發布會將在2個半小時后召開。
君安於1993年承銷萬科B股,成本在每股12元,結果推銷不力,股票上市價每股只有9元,他手中壓了一千萬股。按王石的揣測,張國慶此次襲擊萬科,就是為了炒作改組新聞,拉抬股價,然後乘機出貨減虧。
這是中國企業史上,股民與董事會的第一次直接對抗,因此它被稱為“君萬事件”。被逼到了牆角的王石自非等閑之輩,他當即動用一切關係和手段,先是穩住一部分參與倡議的股東,然後向深交所提出緊急懇請,以“防止人為操縱股價異動”為理由,要求停牌萬科。
在之後的幾天內,張國慶與王石各施伎倆,隔空交戰,媒體一時沸騰,而股票卻硬是被停牌了整整四天。王石還查出,君安高層在暗中建“老鼠倉”,總計購買了二千萬元的萬科股票,想通過炒作套利,這一發現讓君安發難的正當性受到了質疑。最終,北京的證監會站到了王石一邊,試圖靠襲擊戰而牟利的張國慶見大勢已去,只好向證監會的南下代表承諾:“既然是你們發話了,就是一盤臭狗屎讓我吃,我也把它咽下去。”
自“君萬事件”后,張國慶再沒有染指萬科。
1998年,君安因股權變革而引人矚目,王石偶爾獲悉有人可能要舉報張國慶,或許出於惺惺相惜,他通過渠道暗示張國慶小心,張國慶大咧咧地回復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一個月後,王石上班,辦公室門口有一個花籃,秘書說是一個“張總”派人送來的。王石脫口道,“張國慶果然要出事了。”
張國慶出事,是因為他試圖通過MBO——經營層股權回購——的方式將君安私營化。他是第一個在中國嘗試MBO的企業家。
在事業到達巔峰之際,張國慶開始考慮君安的股權改造。他設想用國際通行的MBO(Management Buy-out )方式來完成君安股權的改造,也就是經營層以回購的方式獲得公司股份,最終實現對企業的控制權。
張國慶此時既是公司的總經理,又是董事會的主席,身兼經理人和資本代表的兩重角色,自然有制訂規則、雙手互套的便利,然而,此時的君安已經陡然坐大,經營層回購所需資金非一筆小數目。
於是,張國慶等君安高管便展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財技”,到1997年,君安增資擴股到7億。經過巧妙安排,君安職工持股會變成君安證券的實際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77%,其餘的國營股東們最大的一家股權也被降低到7%左右,君安職工持股會的兩大股東分別是“新長英”和“泰東”,為張國慶團隊所控制的兩個投資公司。
這位“君安教父”用一年半的時間,就把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改造成了一家由私人佔大股的證券公司,國有公司仍在君安擁有股份並分得紅利,但其權益早已被大大稀釋。
張國慶的大膽舉措,很快在證券界引發轟動,幾乎所有的證券公司都蠢蠢欲動,紛紛試圖起而效之。對於每一個經營者來說,如果張國慶的MBO路徑是被認同為合法的話,那麼,他們都可以吹著口哨,在一夜之間把公司據為己有。而如果,張國慶的方案只為君安所獨有,那麼,他無疑成了“好處佔過頭”的眾矢之的。那個時代,所有的“因果報應”都是利益分配的結果,而與是非無關。
從公開的資料看,張國慶的落馬是緣於君安內訌。當時一位分管財務的副總經理,因不滿自己在公司內部的失勢,遂將MBO方案及公司全部帳目拿到紀檢監察部門舉報。災難由此降臨。
很快,證券監管部門和審計機構派出工作組,進駐君安。1998年7月,審計結果查明,張國慶等人“賬外違法經營隱瞞轉移收入”的總額在12.3億元左右,張先後動用5.2億元,獲得君安約77%的權益。有關部門認定,張國慶涉嫌“侵吞國有資產,將國有資產變相轉入私人名下”,1998年9月,他以“虛假注資”和“非法逃匯”等罪名獲刑四年。
有媒體在一則評論中意蘊複雜地說,“假如張國慶的MBO晚個兩三年,他或許不但不會有如此下場,反而成為競相歌頌的英雄也未可知。試問,從這個世紀初開始的MBO熱潮,讓多少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坐擁億萬的富豪,同時還享盡殊榮美譽。”
就在張國慶被判刑的前一年,萬國的管金生因“327國債事件”被判刑17年,申銀的闞治東則因“操縱陸家嘴股價”被撤職,並處5年市場禁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股市三大教父無一倖免。張國慶被拘后,君安證券被安排與上海的一家證券公司國泰合併為國泰君安,其合併后的註冊資本達37.3億元,總資產300億元,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證券公司。
2002年,張國慶出獄后重現江湖。由君安舊部組成的華林證券掛牌經營,據稱他的“人腦和電腦都來自君安”,因而被稱為“小君安”,張國慶則籌建深圳市九夷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大股東的身份在幕後操作。然而,此時的“小君安”一無“神秘背景”,二無時運相濟,張國慶要重演舊日彪悍又如何可得。此後數年,張國慶在“華立控股”、 “南天信息”等多家股票上有資本運作,卻勝負各半,難有爆發,星轉斗移,失去光環的“教父”終於隕入茫茫凡塵。
十年過去了,法院的判決和君安的解散至今仍驅散不了君安舊部的“君安情結”。
“撇開MBO這件事,單從企業經營和內部管理來說,我認為張國慶是成功的。”一位原君安的員工向記者表示。
他說,正是由於張國慶賦予了文化和靈魂,當年的君安有自己獨到的經營理念和創新精神,就像是為培養人才搭建的平台。當年他所感受到的企業凝聚力和蒸蒸日上的勁頭,後來竟然一直無緣再遇。
君安的經營理念自始至終以“做人”為宗旨,注重培養具備個性的投資管理人才。1996年開始,君安中層以上輪流脫產培訓英語,而後陸續被派至華爾街金融機構進修。君安操盤理念也因此出類拔萃,被稱為“麾下二千三百員將帥,個個能征善戰”,以至於君安被稱為中國證券業的“黃埔軍校”。
即使在張國慶時代曾受排擠,一位老君安高層人士也坦稱:老君安為員工打造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平台,至今還沒有哪個券商能超越。
另一位老員工則表示,中國的證券業發展還不到20年,任何一個券商都談不上有什麼特有的文化,包括君安,所謂的“君安文化”只不過是張國慶的“個人文化”。
從1996年起,君安開始大力發展投資銀行業的購併顧問、海外融資等業務。張國慶的一位舊識說,張國慶的眼光在那時就已經投向海外資本市場,這是很多人根本就想不到也不敢想的。不管怎麼說,有一點必須要承認,在當時,張國慶的企業經營戰略和膽識是明顯高人一籌的。
舊部的忠心追隨可能也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張國慶對手下十分慷慨。君安人拿錢拿得多、也拿在明處,是業內知名的:大的營業部總經理一級的年收入(工資+業績獎勵+補貼)有時能拿80萬元到100萬元。據證券界的一位老人透露,當年,君安的年終紅包相當豐厚,公司高管最低也是數百萬。國泰君安確定公司董事長的月薪僅為5000元,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
1999年8月18日,原國泰證券有限公司和原君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新設合併、增資擴股組建成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君安的影子漸漸消退,原君安人已經寥寥可數了。
據稱,2002年,張國慶重現江湖,籌建深圳市九夷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張國慶唯一的公開露面也是以九夷的身份,據媒體報道,2003年1月18日,在上海興國賓館一場由新疆國投主辦的研討會上,原君安證券總裁張國慶在研討會上低調出場。儘管張現在的身份僅僅是一項信託計劃的風險控制委員會委員,但張的出現仍引起會場轟動。
據了解,九夷投資2003年初在“華立控股”、“南天信息(000948,股吧)”等多家股票上有資本運作,不過並未引起大的震動。
在九夷投資,我們可以看見一些君安舊臣的身影。深圳九夷董事長刁雋桓是原君安證券蘭州營業部總經理,也曾擔任君安實業投資部總經理;九夷董事葉友良在原君安證券擔任投行部副總經理;九夷總經理周正康則在原君安證券歷任資產管理部、兼并收購部總經理等職。
但當記者撥通深圳九夷投資的電話時,卻被告知這是私人住宅電話;找到九夷投資租用的辦公地點,得知公司早已不知去向;此外,公司在當地的114台也沒有登記。看來,九夷投資和張國慶一樣神秘。
不過,原君安絕大多數人仍然從事著證券工作。
2003年,被稱為”小君安”的華林證券掛牌成立,時任總裁的高洪星和兩名副總楊扶平、張軍都出自君安證券。
曾在君安事件中遭到拘傳的總經理楊駿和副總康曉陽,離開君安后自立門戶,分別組建“今日投資公司”和“曉楊投資公司”,兩家公司都在深圳。當記者提出採訪要求時,二人的秘書均表示,兩位老總從不接受任何形式任何內容的採訪。至於老領導張國慶的近況,他們均稱不清楚。
無論是其舊部還是舊識,對張國慶的近況要麼稱“消失”要麼表示不知。記者多方探尋,終於從一位從業15年以上的證券業資深人士處獲悉,張國慶現依舊在深圳,與他的舊團隊一起,從事股票、期貨、外匯、股權投資等等,行事十分低調。不過一番風雨迎來人生頓悟,上海露面后張國慶就由明轉暗,從當年的鬥士變成了現在的隱士。
1992年,5家背景強大的國有公司作為投資人,共同投資5000萬元創辦了君安證券公司。公司名稱中的“君”字即為“軍”字的諧音,表明當時的某些股東具有軍隊背景,其最大股東合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就是當時廣州軍區司令部第二部(情報處)的下屬公司。1992年8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特區分行批准,深圳君安證券公司正式成立。
經推薦和選舉,由合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委派的黃盛業(原廣州軍區司令部第二部軍官)出任公司董事長,深圳新技術創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大生、香港國君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湧泉分別出任副董事長。經任命,前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特區分行證券管理處長張國慶出任總裁,張漢生出任副總裁。
君安證券成立之後,以創新的精神和靈活的機制,成為一家作風強悍、很有個性的證券公司,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迅猛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業績。
在一級股票發行市場上,從1993年到1998年,君安共為100多家企業承擔A股、B股上市和配股業務,籌資總額近300億元。
在股票交易代理業務方面,君安在國內首推投資襄理制度,其下轄的60多家證券營業部,交易量一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居第一、二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在前6名之列,總交易量超過某擁有120個營業部的證券公司。
在股票交易自營業務方面,君安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市場傳聞多隻股票的莊家均為君安,如1995年的蘇常柴、川老窖,1996年的發展、長虹、粵電力、連大冷,1997年的鄭百文、神馬、申華、大飛以及1998年的武鳳凰、民族化工、海信等。
在研究發展方面,君安的理念是“資訊研究先行”,其證券研究所是全國證券公司中被公認為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
在資產管理方面,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基金之一——君安受益,並且推動了中國最早的一次公司購併——君安萬科之爭。
在員工激勵機制方面,雖然君安屬於國有控股企業,但公司的分配體系和激勵機制(針對高級經理層以下職員)非常靈活。當時,國有企業基本上還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分配製度,而君安業績獎勵制度給職員帶來的高收入在行業內已是眾所周知。例如,一個較大規模的營業部經理的年收入可達80~100萬元,而某些從事自營二級市場股票交易的人員,在為公司實現高利潤的同時,年收入最高可以達到500萬元以上。
在公司盈利及股東收益方面,1997年凈利潤達到創紀錄的7.11億元,在全國證券商中是最高的(有傳聞說實際的盈利水平遠高於此)。1997年年底,公司的總資產已達到175億元,僱員超過2 300名。
1996年11月,君安證券公司增資擴股的申請獲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註冊資本從5 000萬元擴大到7億元人民幣,並由深圳新長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泰東實業有限公司控股。增資擴股后,原股東中國農業銀行深圳信託投資公司、中信實業銀行深圳分行退出。
1992年8月,時任深圳人民銀行證券管理處副處長的他下海創辦君安證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君安證券設立之初,由包括軍隊企業在內的5家國有企業投資,註冊資本5000萬元。君安創辦后,中國股市牛氣衝天,張國慶靠他的神秘背景及強勢手腕迅速崛起。
君安的輝煌時期,正是《證券法》出台的前夜,證券商可以任意縱橫,操縱股價,將遊戲規則玩弄於股掌之間。在深圳股市中,張國慶一人獨大,儼然是南中國最強悍的大鱷。1993年至1998年間,君安共為100多家企業承擔A股、B股上市及配股業務,籌資總額近300億人民幣。君安在國內下轄60多家證券營業部,其交易量一直在深交所居第一、二位,在上交所也在前六名之列,其國債交易量也居全國前十名。到1997年底,君安的總資產達175億元,利潤7.1億元,名列全國第一。
此時之君安如日中天,業界甚至將中國股市的這段時期稱為“君安時代”,張國慶與萬國的管金生、申銀的闞治東並稱股市“三大教父”。在事業到達巔峰之際,張國慶開始考慮君安的股權改造。他設想用國際通行的MBO方式來完成君安股權的改造,也就是經營層以回購的方式獲得公司股份,最終實現對企業的控制權。張國慶此時既是公司的總經理,又是董事會的主席,身兼經理人和資本代表的兩重角色,自然有制訂規則、雙手互套的便利。然而,此時的君安已經陡然坐大,經營層回購所需資金非一筆小數目。於是,張國慶等君安高管便展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財技”,到1997年,君安增資擴股到7億。經過巧妙安排,君安職工持股會變成君安證券的實際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77%,其餘的國營股東們最大的一家股權也被降低到7%左右,君安職工持股會的兩大股東分別是“新長英”和“泰東”,為張國慶團隊所控制的兩個投資公司。這位“君安教父”用一年半的時間,就把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改造成了一家由私人佔大股的證券公司,國有公司仍在君安擁有股份並分得紅利,但其權益早已被大大稀釋。
一名被君安開除的職員向有關部門告狀而引發了一場“君安震蕩”,這大概也是張國慶等人所始料不及的。
1998年當時是一封舉報信將張國慶等人悄悄進行的MBO捅破的,由此引發了一場“君安震蕩”。恰好公司財務部門發現有10億元人民幣公款不知去向,於是,引起監管部門注意。《財經》雜誌早前著手“君安事件”的報道稱,國家審計署對君安的審計在1998年9月間結束,君安事件的謎底就此揭開。原來,當初張國慶是靠調用一筆賬外收入在外註冊自己控制的公司,輾轉獲得君安的大部分股權。審計署查明張國慶等人“賬外違法經營隱瞞轉移收入”的總額在12.3億元左右,其中約2.3億元已在查處前夕返還公司。張先後動用5.2億元,獲得君安約77%的權益。張國慶等君安高管在處理產權方面無疑展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財技”,雖然在今天這種MBO財技在中國企業已進行得如火如荼,甚至顯得平淡無奇,但在當時卻是君安首開先河的大膽創新。
君安證券在1997年進行增資擴股到7億。張國慶等高管藉機進行一系列巧妙設計。經過安排,君安職工持股會變成君安證券的實際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77%,原大股東合能集團持股僅7.71%,成為第二大股東。君安職工持股會的兩大股東分別是“新長英”和“泰東”,分別為當時君安董事長張國慶和總經理楊駿控制的兩個投資公司。
君安在過去十八個月中其實已成為一家私人佔大股的證券公司。國有公司仍在君安擁有股份並分得紅利,但其權益早已被大大稀釋。在君安事件中,原君安領導層的一項主要罪名就是侵吞國有資產,將國有資產變相轉入私人名下,張國慶也因為“虛假注資”和“非法逃匯”等罪名入獄。
92年,君安證券創辦。包括5家國有企業投資,註冊資本5000萬。
93-98年,為百家企業承擔A股、B股上市及配股業務,籌資近300億。
國內下轄60多家證券營業部,其交易量居深交所第1、2位。
97年,增資擴股到7億。經安排,君安職工持股會變成實際控股股東,持股達77%,其餘最大股權降到7%。
職工持股會兩大股東是新長英和泰東。分別為董事長張國慶和總經理楊駿控制。一年半內,最大證券公司變成由私人佔大股的證券公司。
一名被君安開除職員向有關部門告狀引發一場“君安震蕩”。恰好,財務部門發現10億公款不知去向。
1998年9月審計署對君安審計,張國慶調用賬外收入外註冊自己控制公司,輾轉獲得君安大部分股權。總額12.3億,其中2.3億在查處前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