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翹鼻麻鴨的結果 展開
- 鴨科麻鴨屬動物
- 草雁
翹鼻麻鴨
鴨科麻鴨屬動物
翹鼻麻鴨(拉丁學名:Tadorna tadorna)是大型鴨科動物,體長52-63厘米,體重0.6-1.7千克,體形比赤麻鴨略小。體羽大都白色,頭和上頸黑色,具綠色光澤;嘴向上翹,紅色;繁殖期雄鳥上嘴基部有一紅色瘤狀物。自背至胸有一條寬的栗色環帶。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條寬的黑色縱帶,其餘體羽白色。飛翔時翼上和翼下之白色覆羽,綠色翼鏡,黑色的頭、飛羽和腹部縱帶、棕栗色的胸環和鮮紅色的嘴和腳形成鮮明對照。
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鹽池、鹽田及海灣等處等濕地活動。冬天時隨潮汐漲落,在未封凍的河口可見。冬季常數十至上百隻結群活動。翹鼻麻鴨食性很雜。繁殖區從挪威海岸、瑞典、英國、法國、歐洲中部、地中海、黑海和裏海沿岸以及中亞,往東一直到東西伯利亞、蒙古。越冬在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伊朗、印度、朝鮮、日本、中南半島、中國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
翹鼻麻鴨雄鳥頭和上頸黑褐色,具綠色光澤;下頸、背、腰、尾覆羽和尾羽全白色,尾羽具黑色橫斑。肩羽和初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外翈金屬綠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綠色翼鏡;三級飛羽外翈栗色,翅上覆羽白色;由上背至胸有一條寬闊的栗色環帶;胸部栗色環帶中間有一條黑褐色縱帶向後經腹部一直延伸至肛周;尾下覆羽棕白色,其餘下體白色。嘴赤紅色,上嘴基部在繁殖季節有一突出的紅色皮質瘤。雌鳥羽色較雄鳥略淡。頭和頸不具綠色金屬光澤,前額有一小的白色斑點,棕栗色胸帶窄而色淺,腹部黑色縱帶亦不甚清晰,嘴基無皮質肉瘤。虹膜棕褐色或褐色,嘴赤紅色或紫紅色,腳肉紅色或粉紅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500-1750g,♀620-120g;翅♂306-339mm,♀270-308mm;尾♂98-136mm,♀95-117mm;跗蹠♂50-65mm,♀44-54mm。(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澤、沙灘、農田和平原疏林等各類生境中,尤喜平原上的湖泊地帶。主要在內陸淡水生活,有時也見於海邊沙灘和鹹水湖區及遠離水域的開闊草原上。
3月初開始離開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地,到達中國東北繁殖地的時間在4月初至4月中旬,到達西北繁殖地的時間在4月末至5月初。秋季9月末開始離開繁殖地前往越冬地, 10月末至11月初到達南方越冬地。遷徙時多成家族群和小群,遷徙路線主要沿海岸與河流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特別是遼寧省雙檯子河口地區,每年春秋兩季遷徙期間,都有數千隻翹鼻麻鴨遷經此地和在此地停息較長時間。
喜歡成群生活,特別是冬季,常集成數十隻至數百隻的大群,繁殖期間則成對生活。飛行疾速,兩翅扇動較快。善游泳和潛水,亦善行走,能在地上輕快的奔跑。性機警,常不斷地伸頸四處觀望,距人百米外即起飛。
翹鼻麻鴨分布圖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甘肅、青海和新疆。
2齡時性成熟。通常在越冬地時對即已形成,但也有在遷徙途中和到達繁殖地后才形成對。交配在水中,有時也在陸地上進行。繁殖期5-7月。營巢於海岸和湖邊沙丘或石壁間,有時也在開闊草原上天然洞穴或狐、兔等動物的廢棄洞穴中營巢。洞穴有的深達4m。巢呈盤狀,多以禾本科植物、芨芨草、鳥骨和魚骨構成,內墊以大量絨羽。巢高8cm,深6cm,內徑17.5cm,外徑26cm。每窩產卵7-12枚,通常8-10枚,卵為橢圓形,淺黃色或奶白色,大小為62-70mm×42-51mm。重69-78g。通常1天1枚,產完最後一枚卵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當有危險時雄鳥立即發出報警叫聲,同時向巢飛去。雌鳥每天離巢外出覓食時,常用絨羽將卵蓋住,即使在比較深的洞中孵卵也不例外。在孵卵的最後兩天,雌鳥不離巢,孵卵期27-29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后不久便能活動,同時獨自從巢中走出來,在親鳥的帶領下進入水中活動。一個多月後雛鳥即具飛翔能力,但仍與親鳥一起生活,直到第二年春天。
單一物種,無亞種。
翹鼻麻鴨在中國的種群數量一直是很豐富的,是中國主要狩獵對象之一。但有關它們的種群數量過去未作過專門調查。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水鳥調查,中國共有19188隻,日本475隻,韓國177隻,孟加拉國359隻,印度656隻,巴基斯坦416隻,總計在亞洲地區約25000隻。在歐洲為13萬隻。世界總的種群數量約15萬隻。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翹鼻麻鴨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