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蘆鄉

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

大蘆鎮,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地處靖遠縣南部,東接高灣鄉,南與會寧縣接壤,西連若笠鄉,北與烏蘭鎮毗鄰。行政區域總面積371.33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后,設大蘆鄉公所;1983年,改為大蘆鄉。2016年8月,大蘆鄉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大蘆鎮戶籍人口為19097人。2020年6月,大蘆鎮下轄9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后,設大蘆鄉公所。
1949年後,設一區區公所。
1958年,成立大蘆公社。
1963年,又成立大蘆區公所。
1968年,恢復大蘆公社。
1983年,改為大蘆鄉。
2016年8月,大蘆鄉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蘆鎮地處靖遠縣南部,東接高灣鄉,南與會寧縣接壤,西連若笠鄉,北與烏蘭鎮毗鄰,行政區域總面積371.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蘆鎮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側丘陵園地區和祖厲河河谷地段。地勢東北低、西南高。地形分為山地和川地兩類,山地溝壑縱橫,川地較為平坦。祖厲河由南向北流經境內,鹽鹼水質,無灌溉之利。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點位於野糜村,海拔2300米;最低點位於常塬村,海拔1500米。

氣候特徵

大蘆鎮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向乾旱區的過渡地帶。氣候乾燥,氣溫日差較大,光照充足。歷年平均氣溫9.0℃,極端最高氣溫39.5℃,最低氣溫-24.3℃,最熱在7月,平均氣溫22.3℃,最冷月在1月,平均氣溫-6.9℃。平均降水量235.5毫米,平均日照時數2676.1小時。盛行東南風,年平均水氣溫8.1℃。年平均相對濕度60%。年平均降水日數44天,降水量極值65.0毫米(1986年6月26日)。地面平均氣溫11.8℃,地面極端最高溫度69.4℃,地面極端最低溫度-32.2℃。
筆直寬敞的街道
筆直寬敞的街道

自然災害

大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冰雹等。洪澇在境內較為嚴重,1978年的洪澇造成1000畝農作物受災;1992年、1993年、1994年連續三年的乾旱造成5000畝農作物受災。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蘆鎮下轄9個行政村;下設56個村民小組。
下轄詳情
中砂溝大塬大蘆野糜
劉溝庄口周灣常塬
小蘆   
 2020年6月,大蘆鎮下轄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蘆村。
下轄詳情
野糜村常塬村周灣村大塬村
劉溝村中砂溝村大蘆村庄口村
小蘆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城鄉分類名稱
620421205200220野糜村委會
620421205201220常塬村委會
620421205202220周灣村委會
620421205203220大塬村委會
620421205204220劉溝村委會
620421205205220中砂溝村委會
620421205206210大蘆村委會
620421205207220庄口村委會
620421205208220小蘆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蘆鎮總人口2.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0人,城鎮化率6.2%。另有流動人口985人。總人口中,男性1.1萬人,佔50.4%;女性1.0萬人,佔49.6%;14歲以下2743人,佔0.13%;15—64歲16458人,佔78%;65歲以上1899人,佔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5‰,人口死亡率13.15‰,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人。 
截至2018年末,大蘆鎮戶籍人口為19097人。
大蘆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0383
10207
10176
家庭戶戶數4023
家庭戶總人口(總)20369
家庭戶男10195
家庭戶女10174
0-14歲(總)7124
0-14歲男3655
0-14歲女3469
15-64歲(總)12425
15-64歲男6130
15-64歲女6295
65歲及以上(總)834
65歲及以上男422
65歲及以上女4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0192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520元。 
2018年,大蘆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大豆種植基地
大豆種植基地

農業

2011年,大蘆鎮農業總產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占生產總值的53%。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萬噸,其中小麥3300噸,玉米5900噸,人均560千克。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黑瓜籽、辣椒、馬鈴薯、黃豆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0萬頭,年末存欄9900頭;羊飼養量7.8萬隻,年末存欄4.2萬隻;家禽飼養量6.9萬羽。畜牧業總產值為56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

文化


地名由來
大蘆鎮因昔日為靖遠通向會寧的一條大路,后因生長蘆葦,易路為蘆,故取名大蘆。

文物古迹

大蘆鄉
大蘆鄉
大蘆鄉歷史悠久,是古絲綢必經之地,文化商旅活躍、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悠悠祖歷河蜿蜒由南向北流去,塊塊碧波蕩漾著美麗的鄉村氣息,自古就有“南川煙霧”的迷人景色,成為靖遠縣的古八景之一。鄉5公里處,境內有唐宋代黑城古城遺跡(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鄉4公里處,境內有清代雍正年間名將宋可進將軍府遺跡(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鄉3公里處,境內有清代名將甘肅提督宋可進將軍墓、清代乾隆年間雲貴提督宋愛將軍墓、清代世襲將軍宋屏墓及石碑、石桌、石雕、石獅、墓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鄉10公里處,境內有清代古建築雙龍寺、清代接龍山旨聖宮;鄉2公里處,境內有明代東頂山山遂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2004年在大蘆村河口六泵山、大塬村權杜社火燒涯、劉溝村大紅溝山及常塬村馬燕山等出土馬窯文化,古彩陶形狀各異,令眾多考古專家留戀往返。
大蘆鄉一所小學
大蘆鄉一所小學

交通


大蘆鎮境內有省道S207經過。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大蘆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1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16所,在校生1274人,專任教師166人;初中3所,在校生1334人,專任教師11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4.5萬元,比上年增長33.3%。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蘆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9個,藏書3萬餘冊。社火隊、秦腔班、廣場舞、扭秧歌等文藝活動遍及村社。大蘆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門診部(所)9個,床位40張,固定資產總值13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8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19086人,參合率95%。
B超室
B超室

社會保障

2011年,大蘆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戶,人數90人,支出17萬元,比上年增長15%;城市醫療救助27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22人次,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62戶,人數3632人,支出450.1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2人,支出66.3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600人,參保率8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7.1萬元。

旅遊


黑城子宋代古城堡遺址
黑城子古城堡遺址位於大蘆鄉黑城子村,由於北城牆被祖厲河沖毀,現存城郭殘址東牆長160米,西牆長116米,南牆長250米。城牆殘高2—6米。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大蘆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