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子鎮

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下轄鎮

黑城子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鎮政府駐黑城子村,常住人口17034人(2017年),面積147.95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

黑城子鎮交通便利,公路有北房線、婁坎線貫穿全境,鐵路有北寶線;區域面積22.3萬畝,耕地面積62490畝,林地面積83700畝,草地面積1600畝,水澆地面積9000畝,糧食播種面積35200畝,其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7200畝,其中優勢產業辣椒種植2萬畝。

黑城子之名,由來已久,據史書記載,吐默特部那木色登的三兒子有爭奪王位的慾望,故得綽號“黑三爺”。后黑三爺被遣送到寶城子封地定居,修建東衙大院,並以其綽號改寶城子為黑城子。

名勝古迹有清代蒙古族土默特部沁布多爾濟建的王子府。

2018年,黑城子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歷史沿革


黑城子黑城子鎮位於北票城東北46公里,黑城子河西畔,屬北票市
黑城子之名,由來已久,據史書記載,吐默特部那木色登的三兒子有爭奪王位的慾望,故得綽號“黑三爺”。后黑三爺被遣送到寶城子封地定居,修建東衙大院,並以其綽號改寶城子為黑城子。
遼代稱“宜民”;
金代為“川州府宜民縣”,後來又稱“寶城子”;
清代為蒙古八旗封地,蒙古語稱“哈拉浩特”,意為黑城子;
中華民國19年設黑城子鄉;
1945年設黑城子第二區人民政府;
1956年撤區設黑城子鄉;
1958年建立黑城子人民公社;
1983年末建立黑城子鄉;
1985年4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黑城子鎮,鎮依村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黑城子鎮地處北票市東北部,東與阜新市隔河相望,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區域面積147.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處丘陵地區,地勢略呈西南高東北低。 

氣候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積溫高,光照時間長,6~8月空氣相對溫度適宜。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高嶺土,主要分佈在和尚溝村和小城子村,地質儲量100萬噸。有農業耕地面積54508畝,大部分為水澆地。

行政區劃


黑城子鎮 鎮政府駐黑城子,人口2.13萬人,面積176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黑城子村、和尚溝村、小城子村、米家窩鋪村、冠山村、平安地村、四萬貫村、板達營村、祥順號村、十二道營子村、東街村、大廟。區域面積22.3萬畝,耕地面積62490畝,林地面積83700畝,草地面積1600畝,水澆地面積9000畝,糧食播種面積35200畝,其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7200畝。
黑城子鎮位於北票市東北部邊陲,與奈曼敖漢、阜新等旗縣毗鄰,北房線油路縱穿我鎮,,公路有北房線、婁坎線貫穿全境,鐵路有北寶線;距101國道,305國道,長深高速28公里。距北票市40公里,距瀋陽市200公里,距錦州港150公里。
2011年末,轄黑城子、和尚溝、米家窩鋪、小城子、冠山、平安地、十二道、四萬貫、板達營、祥順號10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下轄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黑城子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11381105200121黑城子村
211381105201220和尚溝村
211381105202220米家窩鋪村
211381105203220小城子村
211381105204220冠山村
211381105205220平安地村
211381105206220十二道村
211381105207220四萬貫村
211381105208220板達營村
211381105209220祥順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60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346萬人,城鎮化率13.3%。另有流動人口21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4.5‰。 
2017年,常住人口17034人。 
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19871人。

經濟


綜述

2004年,實現稅金135萬元,種植業產值達到4820萬元,畜牧業產值達到8294萬元,全鎮經濟總量近2億元,人均純收入2200元。 
2011年,財政總收入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14萬元,增值稅662萬元,企業所得稅182萬元。 

農業

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穀子為主。 

工業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創省名牌產品1個。 
2018年,黑城子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 

商業

2018年,黑城子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金融

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7%;各項貸款餘額7650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特色經濟

截止到2004年末,鄉鎮企業發展到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戶,創省名牌產品1個(華溢酒業有限公司---村井牌白酒)。全鎮年工業總產值達1980萬元,個體工商戶發展到570餘戶,全鎮2004年實現稅金135萬元,種植業產值達到4820萬元,畜牧業產值達到8294萬元,全鎮經濟總量近2億元,人均純收入2200元。
黑城子鎮
黑城子鎮
經濟:截止到2004年末,鄉鎮企業發展到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戶,創省名牌產品1個---華溢酒業有限公司(村井牌白酒)。
礦產:鎮區域內高嶺土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和沿溝村和小城子村(和尚溝礦區範圍內),賦存於和沿溝礦區3煤組和4煤組頂部,離地面2-3米以下,層位穩定一般厚度3-5米,形在扁豆體,便於露天開採,地質儲量100萬噸。
特色農產品:林木,速生楊,肉鵝,天鷹椒,南韓椒,小米,蕎麥,小麥,玉米,大豆,高粱。
林木業:
一、自然狀況黑城子鎮位於北票市東北部,距市區50公里,北房線油路縱穿我鎮,這裡交通方便,通訊設施完備。我鎮處於多丘陵地帶,又有幾條主河流流經我鎮,所以適合各種林木的栽植。這幾年來,我鎮在林木業方面的發展較快,特別是在2002-2005年三年間,我鎮共栽植速生楊2萬畝左右,採伐周期10年左右,出材率大概每畝20立方米。特別是我鎮又被省評為速生楊發展基地,今後我鎮發展林木業的前景比較樂觀。

文化


文物古迹
黑城子城址
黑城子城址,位於清代東土默特右旗札薩克貝子府所在地黑城子(今遼寧北票市黑城子村),為遼金川州古城遺跡。
《塔子溝紀略》記載:“自小城子東北行五里,距三座塔一百六十八里,有土城一座。城高六丈,東西南北各長三百六十丈,方圓計地八里。城牆雖多殘缺,而規模宏敞,亦屬形勝之區,瓦礫成堆,牆垣盡廢,遙望一片黑影,因共呼為黑城子,至今蒙古民人皆居城外,其城內則已開闢耕種矣。城北八里於喇嘛達拉甲格楞家,見一石碑立於門內,首載川州重修東嶽廟記,其碑陰字多模糊,尚有至正歲次乙酉仲夏並川州達魯帖木耳及建平典史字跡,蓋是碑為元順帝時所制,而黑城子即契丹興中府所屬之川州城也。”
1988年,黑城子城址被遼寧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83號)。

交通


黑城子鎮境內有北房線油路縱穿全鎮。公路有北房線、婁坎線貫穿全境,鐵路有北寶線;距101國道,305國道,長深高速28公里。距北票市40公里,距瀋陽市200公里,距錦州港150公里。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00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9所,在校生1264人,專任教師10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02人,專任教師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3%。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鎮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0個,藏書2萬多冊。 
2011年,全鎮有線電視用戶390戶,入戶率85%。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4個。專業衛生人員33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2%。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90戶,人數9554人,支出120萬元;城市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7人次,共支出6.9萬元,比上年增長7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5戶,人數1076人,支出103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長29%;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
北票市黑城子鎮把關注老年人的工作落到實處,積極探索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該鎮堅持自治、自願、自保、自助原則,建設“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的互助幸福院,重點解決農村留守和獨居老人養老問題,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
該鎮民政辦和村上進行認真調查,把符合本村戶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統計,登記造冊,以村為建院主體,通過集體閑置或租用農戶閑置房產建院,服務內容不設專職人員,主要是依靠老年人互相服務、互相照顧。目前,“互助幸福院”已實現運營,此舉讓老人們真正感到了享樂就在家門口,解決了他們心理上的孤獨、寂寞,又解除了外地子女的後顧之憂。民政辦對“互助幸福院”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做到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旅遊


古迹:東土默特右旗札薩克貝子府所在地黑城子(今遼寧北票市黑城子村),即遼金古城址,據《塔子溝紀略》自小城子東北行五里距三座塔一百六十八里有土城一座城高六丈東西南北各長三百六十丈方圓計地八里城牆雖多殘缺而規模宏敞亦屬形勝之區瓦礫成堆牆垣盡廢遙望一片黑影因共呼為黑城子至今蒙古民人皆居城外其城內則已開闢耕種矣城北八里於喇嘛達拉甲格楞家見一石碑立於門內首載川州重修東嶽廟記其碑陰字多模糊尚有至正歲次乙酉仲夏並川州達魯帖木耳及建平典史字跡蓋是碑為元順帝時所制而黑城子即契丹興中府所屬之川州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