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曼莉
中國女作家
崔曼莉,女,作家。生於南京,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
2002年開始創作,在文學刊物發表小說詩歌等。
2007年9月化名京城洛神,在網路發表長篇小說《浮沉》第一部,引起轟動。
2012年,書法作品在德國參加國際書法大展,並獲收藏
四歲學習書法,十歲作品赴日本參加中日友好城市書法展。
做過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人,有過國企、知名外企從業經歷。
2004年進入網際網路產業,現為英派瑞克科技科技公司執行總裁。
2015年計劃創作長篇小說《書巫》,併入選2015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併入選國家廣電總局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工程項目。
2016年與江蘇省作協簽約創作以貓書寫故鄉南京的系列小說。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出版作品 | 《卡卡的信仰》中短篇小說集,創作時間2002-2012年 | 2012年出版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短篇小說《卡卡的信仰》入選《中國優秀短篇小說集》 | 2003年出版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
詩歌《談談往事》《出嫁》入選《現場——網路先鋒詩歌風暴》 | 2005年出版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
《女人有一個問題“我是誰”》入選《中國女性文化》 | 2011年出版 | 社會文獻出版社 | |
短篇小說《山中日記》入選《八行書》中日青年作家作品精粹 | 2012年出版 | 新世界出版社 | |
發表作品 | 短篇小說《他鄉遇故知》,發表於《青春》雜誌2002年第11 期 短篇小說《兩千五百公里以外》,發表於《海峽》雜誌2003年第5期 詩歌《喝酒》《看》《收穫》,發表於《詩潮》雜誌2004年第5期 短篇小說《困城、孩子、罪》,發表於《青年文學》2007年第11期 短篇小說《山中日記》,發表於《作家》雜誌2010年8月號,中日青年作家專刊。 短篇小說《房間》,發表於《文學界》雜誌2012年第1期 2013年在《大家》雜誌開短篇小說專欄《雙文記》。以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學的為立意。以文物為靈感,以文史知識為基礎,創作系列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龍墳》,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1期。 創作靈感:西周青銅龍頭殘件。私人收藏。 短篇小說《確定》,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1期。 創作靈感:西漢銀鎏金耳杯座架。私人收藏。 短篇小說《銀音》,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1期。 創作靈感:龔賢八景山水頁裝卷之一。上海博物館館藏。 短篇小說《賣宅》,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2期。 創作靈感:元倪瓚《漁庄秋霽圖軸》。上海博物館館藏。 短篇小說《送簪》,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2期。 創作靈感:龍山文化玉冠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考古隊藏。 短篇小說《鑄龍》,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2期。 創作靈感:春秋晚期吳王夫差鑒。河北省博物館館藏。 短篇小說《羽仙記》,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3期。 創作靈感:北宋喬仲常后赤壁賦圖卷。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短篇小說《仿殼記》,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3期。 創作靈感:龍山文化蛋彀黑陶高柄杯。山東省文物考古所所藏。 短篇小說《轉色記》,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3期。 創作靈感:戰國銅鎏金銀色子。私人收藏。 短篇小說《聽玦》,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4期。 創作靈感:周玉玦一對。私人收藏。 短篇小說《儺祝》,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4期。 創作靈感:商青銅雙面人像。江西省博物館館藏。 短篇小說《做白》,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4期。 創作靈感:遼白釉花口大碗。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文物管理所藏。 短篇小說《錯金》,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5期。 創作靈感:戰國錯金銀青銅龍鳳案。館藏河北省博物館。 短篇小說《殺笛》,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5期。 創作靈感:新石器時代骨笛。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所藏。 短篇小說《笑蛙》,發表於《大家》雜誌2013年第5期。 創作靈感:新石器時代葫蘆形彩陶瓶。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藏。 六千字茶文章《我和我生命中不期而遇的茶》發表於2013年10月25日光明日報。 |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結果 |
2004 | 獲新浪網讀書頻道閱讀點擊冠軍之一。 | 小長篇《最愛》 | 獲獎 |
2005年 | 獲金陵文學獎。 | 短篇小說《殺鴨記》 | 獲獎 |
2008年 | 獲搜狐網年度好書,年度暢銷書。 | 長篇小說《浮沉》第一部 | 獲獎 |
2009年 | 獲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推薦為最值得閱讀的五十本好書之一 | 長篇小說《浮沉》第二部 | 獲獎 |
2010年 | 獲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首屆長篇小說 | 長篇小說《琉璃時代》 | 獲獎 |
2010年 | 獲北京文學獎,入選“大人物”叢書。 入選2010年中國作協中篇小說年選。 | 中篇小說《求職遊戲》 | 獲獎 |
2012年 | 獲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 根據《浮沉》改編同名電視劇《浮沉》 | 獲獎 |
2009年,被西安外事學院聘為客座教授。
2010年參加中日青年作家大會。並出版小說集《情感紀》。
2011年,為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13年,參加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並作為小說家代表發言。
2014年,為十美娛樂電影公司文學電影大使。
2016年,隨人民大學作家代表團出訪香港與美國。
2016年,參加第九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愛她就讓她成長”——是閃爍於《琉璃時代》深處的一束亮光。在這個動人的故事中,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以有悖常情的疏離,以被愛者不解的“冷酷”,有意或無意地催生了一個女人的堅強與自立。
——張抗抗(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
《琉璃時代》對民國歷史的還原,達到了很高程度。無論服裝、飲食、風俗,都有據可依,有史可證。這以民國為背景的小說中,幾乎難得一見。它對民國豐富真實的再現,實在吸引著我。
——周利成(民國史料專家,《老照片》資料提供者)
跨國公司是中國經崛起一個重要元素。曼莉女士的《浮沉2》用生動的故事、精彩的文筆,和扣人的情節,深層解析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困惑、挑戰、和成長的歷程。這是一本好書。值得閱讀。
——張亞勤(原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崔曼莉中短篇小說集《卡卡的信仰》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自成一格,且各有其行事準則。很多時候,人物是超出作者的控制在思維和行動。這是高水平作者才有的人物塑造功底。
——出版人劉洪
《殺鴨記》這篇小說不足五千字,卻用一行一行冷靜文字將“我”的一切行為推向生之絕境。事實上,20世紀文學史上的各種流派,無不蘊含著這個核心表達。崔曼莉用一個短篇小說將人之生存與生之絕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呈現出讓讀者心弦綳到無法承擔的張力,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小說家、詩人遠人
《山中日記》中“山”的意象,或許象徵著遠離人群的孤絕。漢頓老人一生與山為伍。“我”的生命願望則是在山中小廟悄然度過一生。漢頓老人最終也沒有回答的問題“你為什麼不和外界交往”,答案並不重要,“我”已然從這個他者生命流轉中觀照到了自我生命。即“生命的本質是孤獨”。
——批評家 饒翔
崔曼莉冷靜克制的文筆常常讓人聯想到卡佛或耶茨,大概是因為他們筆下的人物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居住在年輕軀體里的老靈魂。他們都年輕,可是心卻像一塊扔在門口髒兮兮的舊地墊,早被踩得疲累頹唐,沾滿了塵世的煙火氣。
——《卡卡的信仰》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