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苦想

漢語成語

冥思苦想,漢語成語,拼音是míng sī kǔ xiǎng。冥:深沉;苦:儘力;絞盡腦汁,深入地思索。形容動腦筋,反覆的思考。從認識論來看,“冥思苦想”可以分為“冥思”與“苦想”兩部分來闡述。這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主宰著人的心靈和大腦活動,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構成了人類認識方式的太極模式。”

釋義


深沉地思索;儘力思索。
一、冥思
“冥思”屬於人類的先天性認知機制和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靈感產生的源泉與手段,也是一個輕鬆、愉悅的認知過程。它屬於比較優秀的先天性認知思維教育的一種方法,通過圖文思維方式,融入自然,啟動先天智慧,從而正確感知自然,認識世界。
“冥思”是指在感知一切事物之前,先放鬆自己的心、身、意,眼睛垂簾或者閉目,凈化私心、雜念、慾望、貪求,同時讓自己的心腦相通,並連接宇宙自然,在這種狀態下,感知事物,覺察事物的本質,從而獲取正確的有效信息。這個過程是體內思悟與身外實踐相結合,通過體內先天認知和體外實踐,離析出事物本來的面貌。是感知宇宙大環境,與整個宇宙聯繫在一起,從而將其中的正確信息反饋到人的大腦和心靈之中。
先天性認知機制和能力是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的源動力,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想快樂輕鬆的學習,就要啟動這種能力,進行冥思,盡量避免苦想。
舉例
(1)《老子》說:“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也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具有大智慧的人通過冥思,“不出於戶”、“不規於牖”,就可以了解天下很多事物,通達宇宙自然的規律。
(2)古代聖賢在深度“冥思”中,通過內視自己的身體,發現了很多人體的奧秘。比如人體經絡、穴位等,成為構建龐大中醫藥體系的一部分。
二、苦想
“苦想”屬於人類對後天知識的積累式學習機制和能力,是每個人出生后通過身體各部分對外界的感知和學習的一種手段,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心被外界的表相所困,所以也是費時、費力的過程。
“苦想”屬於後天智能思維教育方式,只通過大腦皮層的思維意識區、淺表層次的意識區完成後天知識的積累,僅使用了大腦3%-5%的區域和功能,使大量腦力資源閑置。另外,智能教育主要開發人體左腦,僅憑左腦來判斷事物,雖然絞盡腦汁,苦不堪言,但犯錯率極高。
舉例
(1)顏回偷食
孔子周遊列國時受困缺糧,七天粒米未進,體力不支。弟子顏回不知道從哪裡討來一些米,回來后就煮飯。快熟時,被孔子知曉顏回偷吃鍋里的米,孔子假裝沒看見。等飯熟后,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起身說:“剛才夢見了先父,這飯很乾凈,用它先祭過父親再吃吧。”顏回急忙說:“使不得!剛才煮飯的時候,有點炭灰掉進了鍋里,弄髒了米飯,丟掉不好,就抓起來吃掉了。”孔子嘆息道:“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時也依靠不住。學生們記住,了解一個人是多麼不容易呀。”
(2)“苦吟”詩人
晚唐的時候,出現了一部分以“苦吟”著名的詩人,代表人物是孟郊賈島。他們作詩時絞盡腦汁,苦苦思索,即著意於音律、對偶、字句的推敲錘鍊。
 “冥思”與“苦想”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然而現代人常常只有“苦想”,缺乏“冥思”。所以,對人生的際遇、家庭的困難或身體的疾病,常常找不到解決辦法。其實,身體裡面既有自我修復的系統,也有開發自己聰明才智的系統,需要喚醒它,並通過體內思悟與身外實踐相結合,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健康和事業的順利。

出處


《十月》1981年第2期:“這會兒你在這兒瞑思苦想,腦子裡一定在盤算:怎麼樣再?”

典故


深沉地思索。池莉《怎麼愛你也不夠》:“將來我要告訴女兒,是如何為她的名字冥思苦想,如何為她鄭重其事。”亦作“冥思苦索”。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搜索枯腸、思前想後、煞費苦心、冥思苦索、苦思冥想、左思右想、搜腸刮肚、霞思天想、千方百計、窮思竭想、挖空心思、絞盡腦汁。

反義詞

不假思索、不加思索。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絞盡腦汁

例句

冥思苦想了一整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計策。

英文翻譯


think hard

成語應用


詞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