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根據吉林省氣象事業發展和吉林省社會發展及經濟建設需要,積極開展具有區域特色和應用前景的氣象科學、生態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承擔國家、部門和地方政府下達的各項任務。

(圖)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在科研和業務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大部分在氣象業務和服務工作中得到較好的應用,為吉林省氣象事業的發展和當地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003年由於在改革和發展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成為受中國氣象局表彰和重點支持的4個省級所之一。依據研究成果提出的部分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採納,成為政府重大決策的主要依據,被科技部授予98抗洪救災服務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1人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等獎1項,其他等級10餘項。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學報級刊物上發表論著40餘篇,在中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10餘篇,出版專著和譯著4本。
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實行“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科研管理和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了與氣象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立了氣象科技工作與氣象業務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新機制。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將建設成吉林省氣象部門的科技創新基地和具有我國中高緯度特點的現代化氣象科學和生態環境科學應用研究所。

(圖)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重點研究方向
大力提高數值天氣預報釋用水平,努力開展氣溫、降水等氣象要素的無縫隙預報方法研究及業務化;
吉林省災害性天氣和主要天氣系統生成機理和發生髮展規律及預報技術研究;
吉林省氣候災害的監測、評估及短期氣候預測的技術和方法研究;
吉林省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及其信息化服務技術的研究;
為吉林省生態建設服務的關於地表與大氣水份和能量交換及碳通量的觀測研究。
發展目標
成為吉林省氣象局的科技創新基地;
進入國家氣象部門的省級重點所行列,將本所辦成一個有中高緯度特點的現代化氣象科學應用和氣候生態環境研究所;
成為東北亞和中高緯度範圍內,在大氣科學領域中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究特點,並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研究所。

(圖)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中國東北強降水天氣系統的動力過程和預測方法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孫力
吉林省自然災害預控技術研究---吉林省暴雨洪澇災害的監測和預防技術研究 吉林省科技廳 孫力
吉林省現代氣候變化與生態省建設的關係及對策研究 吉林省氣象局 廉毅
吉林省土壤水分蒸發計算方法的研究及應用 吉林省氣象局 袁福香
玉米低溫冷害監測評估的業務化 吉林省氣象局 王琪
吉林省玉米單產綜合動態估算模型的研製 吉林省氣象局 王冬妮
吉林省地表溫度反演業務條件的大氣輻射校正方法研究 吉林省氣象局 李健
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態氣象條件評價指標應用研究 吉林省氣象局 劉珂
吉林省水稻大豆主要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方法研究 吉林省氣象局 袁福香
區域氣候模式(RegCM3)對東北區/吉林省夏季氣候模擬的應用研究 吉林省氣象局 沈柏竹
吉林省酸雨監測評估業務系統建設 吉林省氣象局 葯明
基於ArcCIS的氣象服務圖形產品技術開發 吉林省氣象局 高明月
典型生態系統氣象監測評估業務能力初步建設---濕地生態環境演變及適應業務開發 中國氣象局 任紅玲
北半球極渦對東亞夏季副熱帶季風年際變化影響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沈柏竹
吉林省西部濕地生態變化及遙感監測評估方法研究 中國氣象局 任紅玲
典型生態系統氣象監測評估業務能力初步建設-----草地生態系統 中國氣象局 任紅玲
東北地區生態與糧食安全監測評價預警業務系統 中國氣象局 任紅玲
東亞冬季風對東北冬季氣溫的影響及預測研究 中國氣象局 劉實
松嫩流域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和循環特徵研究 武漢暴雨所 孫力
東北冷渦降水的中尺度結構特徵研究 氣科院 高樅亭
玉米低溫冷害監測和評估的業務化 吉林省氣象局 王琪
吉林省玉米單產綜合動態估算模型的研製 吉林省氣象局 王冬妮
吉林省地表濕度反演業務中心大氣輻射校正方法研究 吉林省氣象局 李健

(圖)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基於EOS/MODIS數據的吉林省乾旱遙感監測方法研究
吉林省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髮展氣象條件預警預報業務系統
吉林省生態質量氣象評價技術方法及業務流程
玉米低溫冷害監測和評估的業務化
吉林省水稻大豆主要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方法研究
基於Arc CIS的氣象服務圖形產品技術開發
吉林省中西部地區荒漠化現狀及趨勢變化的遙感監測及成因的研究
2007年
衛星遙感技術在吉林省向海濕地監測中的應用
吉林省數值預報系統的開發與業務應用
氣候變化對東北地區水資源影響的分析和評估
吉林省酸雨監測評估業務系統
中高緯度環流系統與東亞季風研究開放實驗室
主要研究內容
東亞夏季風影響EA—WNP的邊界帶、季風指數表述、北方的夏季風的年際和季內變化的預測;
區域氣候模式的模擬和預測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充分搜集國內外一切有關的觀測和分析資料,通過有償或無償方式;
採取國內招標引進來和本實驗室派出去作訪問學者相結合的開放研究辦法,近三年內以派出訪問學者求教專家,做專題研究的辦法為主,周期為半年左右;與此同時,有計劃有目標的聘用國內的專家學者、博士做客座教授,實施本開放實驗室的專題研究項目;
探討多學科交叉融合技術貫穿項目的研究過程中;
採取邊研究、邊在業務中應用、邊決策諮詢、邊檢驗、邊改進提高的技術路線,在一部分項目中強調成果的轉化應用效果檢驗,堅持基礎應用和應用研究兩手抓的 項目指南方針,緊緊抓住研究科學問題和解決實際應用技術相結合不放。

(圖)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吉林省氣象培訓中心由原吉林省氣象學校1992年改建,並與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原北京氣象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原成都氣象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成立以上各高校的吉林函授站。先後共培養中專、大專和大本學歷層次畢業生668名。為提高氣象隊伍人員素質,實施人才強局戰略輸送應須適用人才,發揮著重大作用。
培訓中心簡介
吉林省氣象培訓中心由原吉林省氣象學校1992年改建,為吉林省氣象局直屬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正處級。
吉林省氣象培訓中心隸屬吉林省氣象局,是吉林氣象基本業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氣象部門繼續教育和崗位業務培訓的重要基地,是氣象部門的高等教育培訓機構,是氣象部門職工更新知識的搖籃。
經過2002年機構改革,培訓中心調整和理順了內部機構,提高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更加有利於事業發展、開拓創新和人才培養,促進培訓中心各項工作全面發展,成為實施省局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基地。
[1]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主頁 http://www.jlqxs.org.cn/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