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盤生

沈盤生

沈盤生(1893-1967)南方崑曲著名小生演員,浙江湖州人,出生崑曲世家。祖父沈壽林於清朝同治年間搭大章班唱小生。父輩也都是崑曲名家。

人物介紹


自幼從大叔父沈月泉學小生,十三歲搭崑腔名班“全福班”,演遍江南城鄉。三十歲開始教戲,同時曾搭“鴻福”弋腔班演唱。1950年應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邀請,參加中國戲曲研究院,在導演組、音樂組工作。后調中國評劇院任導演。1957年調入北方崑曲劇院,擔任教師、導演和院藝委員會委員。沈盤生藝術造詣深、戲路寬、會戲多、生旦凈丑,無一不精。所教《下山》、《醉皂》、《借靴》、《花婆》、《小宴》、《梳妝、擲戟》、《寄柬》、《寄子》、《出獵、回獵》等都是北昆沒有演過或很少演的戲,這是南北崑曲的藝術交流,互相學習,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並且推動了崑曲藝術的挖掘、繼承和發展。1965年,北昆解散前夕,沈先生被迫退休,十年浩劫,給他身心留下嚴重創傷,沈盤生會400多齣戲,來北昆一直鬱郁不得志,說自己這。一身的功夫就算是絕了。南歸后不久,於1967年病逝,終年74歲。

主要經歷


全福班、仙霓社名角。籍屬無錫,生於蘇州。出身於崑劇世家。祖父沈壽林(工小生),父瀋海珊(工白面),叔沈月泉(工小生)、沈斌泉(工副)、沈潤福(工老生)等,皆為清末蘇州昆班名角。盤生自幼耳濡目染,又得到大叔沈月泉的親授,藝業猛進。凡小生,巾生、冠生、鞋皮生等,他均能應行,尤以雉尾生成名;晚年,曾改演丑角和老旦。盤生於清宣統元年(1909)登台後,長期搭姑蘇文全福,也一度搭過昆弋文武全福班,隨班輾轉演出於蘇、杭、嘉、湖一帶。1920年1月3日起,隨文全福赴上海新舞台、天蟾舞台、小世界遊藝場等處獻藝,先後主演了《西廂記·跳牆、著棋》,《牡丹亭·遊園、驚夢》,《玉簪記·琴挑、問病、偷詩》,《長生殿·定情、賜盒、驚變、埋玉》,《桂花亭·送飯、奪食、亭會、三錯》,《蝴蝶夢·訪師、弔奠》,《白兔記·出獵、回獵》,《連環記·梳妝、擲戟》以及《釵釧記》、《綉襦記》等各類小生戲,均獲好評。1933年起,參加“傳”字輩組成的仙霓社昆班,更藝名為沈傳璞(按:是接用正旦沈傳芷工小生時所題的藝名),與“傳”字輩青年演員們同台獻藝。1938年10月5日,仙霓社在上海東方書場演出,盤生曾與原全福班名旦尤彩雲、施桂林同台客串《遊園》、《驚夢》(沈飾柳夢梅,尤、施分飾杜麗娘、春香)。1951年4月17日,應邀在蘇州參加解放后首次崑劇觀摩演出時,他已改演丑角,飾演《驚鴻記·吟詩脫靴》中的高力士。同年,赴北京供職於中國戲曲研究院導演組、音樂組;不久,又轉入中國評劇團(院)任身段教師。1956年10月,作為北方崑劇代表團成員,隨團赴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等地參加崑劇觀摩演出。這時,盤生已年逾花甲,主要是承擔北昆的配角及樂隊伴奏工作。例如:在韓世昌、白雲生主演的《遊園驚夢》中配演杜母。這雖僅是一個老旦“小搭頭”角色,但他能演得頗合人物氣度、身份,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該代表團基礎上,北方崑曲劇院於1957年6月22日宣告成立,他列入正式編製,任劇院藝術委員會委員、教師,從事青年演員的培養工作,偶而也上台作一些示範性的演出。1960年,該院為沈盤生攝製了《西廂記·佳期》(片斷)崑劇舞台錄像片,現仍保留在該院藝檔室。爾後,俞振飛言慧珠赴京演出京劇、崑劇數場,亦邀請沈盤生於崑劇《遊園》、《驚夢》中配演杜母,成為其一生中最後一次登台表演。他關心北京崑曲研習社的活動,經常到社內指導曲友的演唱。“文革”中,於七十年代初返回故鄉蘇州定居。1974年病逝於蘇州,終年八十周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