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4條詞條名為趙軍的結果 展開

趙軍

原山西省副省長

趙軍(1919-2003),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原山西省副省長趙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11月25日12時在太原逝世,終年85歲。1983年3月任省政府顧問兼省計生委主任;1985年1月中央批准離休。

人物生平


趙軍同志於1919年7月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槐蔭村。1936年12月參加工作,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大寧縣、永和縣犧盟會特派員、平順縣政府秘書、潞城縣民政科長、太行四專署民政科長、壺關縣第三區區長、縣政府建設科長;1945年10月後任潞城縣縣長、平順縣縣長、長治地委秘書長、地委宣傳部副部長;1952年7月後任長治專署專員、地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地委第一書記,軍分區第一政委;1964年11月後任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盟委書記、軍分區第一政委,革委會副主任、包頭市革委會副主任、主任、市委副書記、書記、第一書記、軍分區第一政委,包頭鋼鐵公司黨委第一書記;1977年任內蒙古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兼包頭市委第一書記、包頭鋼鐵公司黨委第一書記;1979年11月後任山西省革委會副主任、副省長兼運城地委書記;1982年當選為黨的十二大代表;1983年3月任省政府顧問兼省計生委主任;1985年1月中央批准離休。
戰爭年代,趙軍同志思想解放,追求進步。在平民中學讀書期間,受地下共產黨和進步師生的影響,他積極投身學生愛國運動,參加了並在共產黨領導下在學校創建進步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任大寧縣、永和縣犧盟會特派員期間,在八路軍工作團和犧盟總會領導下,組織進行了抗日宣傳、發動群眾、壯大犧盟會組織、成立抗日自衛隊等工作,為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及太行一分校學習期間,擔任留守大隊學生隊副指導員、民運工作隊分隊長,在壺關縣南山一帶發動群眾減租減息,為我軍動員籌集糧款。任潞城縣平順縣縣長期間,組織進行了整黨和結束土地改革,發動群眾大搞生產建設。任長治地委秘書長期間,在地委的領導下,主要抓了農業互助合作社的建立。趙軍同志對黨忠誠,不怕犧牲,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年代,趙軍同志長期擔任地方或部門的黨政領導職務,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工作方針和措施,日以繼夜,勤奮工作。在擔任長治主要領導期間,發現和樹立了李順達、申紀蘭、郭玉恩、武侯梨等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典型,主持修建了關河、候彎、屯絳等大型水庫,組織興辦了潞安礦務局、長治鋼鐵廠、晉城礦務局等一批大型骨幹企業,為促進長治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擔任內蒙古區、盟、市主要領導期間,認真貫徹中央的民族政策,在穩定局勢、保持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深入生產一線現場辦公、解決難題,使處於癱瘓的包頭鋼鐵公司煥發生機,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在擔任運城主要領導期間,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糾正一大批冤假錯案,妥善解決“文革”遺留問題,增強幹部隊伍團結,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省政府工作期間,作為分管文教衛生工作的副省長,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幫助知識分子落實政策,排憂解難,團結同志,關心群眾,善於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使我省的文化、教育、衛生事業都取得了較大發展,獲得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好評。
離休后,趙軍同志仍然關注著我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傾心於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和醫療教育事業。將變賣祖業的3萬多元捐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學校建設,臨終前仍為教育基金和災區人民捐贈近萬元。他關心祖國統一大業,組織籌建了海峽兩岸的平民中學校友會,促進了兩岸交流。

評價


趙軍同志襟懷坦白,光明磊落,顧全大局,公道正派,嚴格要求自己、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政治信念,始終保持著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和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領導、好乾部,我們將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