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寫。方誌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圖書。

內容介紹


這本書是 84年版<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的翻印版,內容和版式都無變化。

目錄


前言
編輯說明
第一章 舊石器時代
一 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
(一)與人類起源有關的古猿類化石的發現
(二)元謀猿人文化
(三)華北早更新世時期文化遺存的探求
(四)藍田猿人及其物質文化
(五)北京猿人遺址的繼續發掘和研究
(六)匼河文化和晉、陝、豫的舊石器遺存
(七)長江中、下游的猿人化石和文化遺存
(八)黔西觀音洞文化
(九)營口金牛山舊石器文化遺存
二 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一)大荔人及其遺存
(二)丁村人和丁村文化
(三)許家窯人及其物質文化
(四)其他古人化石和舊石器中期遺存
三 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一)水洞溝和薩拉烏蘇文化的再考察
(二)朔縣峙峪遺址
(三)安陽小南海洞穴遺址
(四)陽原虎頭梁遺址
(五)下川文化遺存的考古發現
(六)呼市東郊的舊石器製造場
(七)漢源富林遺址
(八)其他各地的新人化石和舊石器晚期遺存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
一 黃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一)中石器時代及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二)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三)黃河中游的龍山文化
(四)新發現的大汶口文化
(五)對龍山文化的再認識
(六)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
(七)黃河上游的齊家文化
二 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一)長江中游和漢水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二)鄱陽湖和贛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三)南京及其相鄰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四)太湖平原和杭州灣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三 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一)福建地區的原始文化
(二)廣東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三)廣西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四)雲貴西藏高原的原始文化
四 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一)紅山文化的新發現
(二)富河文化的發現與研究
(三)東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
(四)內蒙古和新疆原始文化的調查
五 中國石器時代人種成分的研究
(一)與蒙古人種起源有關的重要發現
(二)甘肅史前人種
(三)黃河中游仰韶文化居民的體質類型
(四)黃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居民的種屬
(五)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居民的體質類型
(六)東南沿海和廣西新石器時代人骨的體質特點
(七)我國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居民的幾種特殊風俗
(八)對新石器時代居民種系研究的幾點認識
六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家畜
(一)新石器時代家畜發現概況
(二)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的家畜
(三)中國南方新石器時代的家畜
第三章 商周時代
一 商殷時期
(一)關於夏代文化的探索
(二)偃師二里頭的早商遺址
(三)二里岡遺址與鄭州商城
(四)安陽殷墟的新發現
(五)邢台、藁城等地的商代遺址
(六)殷商時期的方國遺存
(七)殷代甲骨文的新發現與研究
二 西周時期
(一)周原考古的新發現
(二)豐鎬地區.的調查和發掘
(三)西周墓葬的分區研究
(四)西周銅器窖藏和有關西周史實的重要銅器
三 東周時期
(一)東周各國都城遺址的勘察
(二)侯馬盟誓遺址的發現與研究
(三)洛陽地區的周墓和鄭、虢兩國的墓葬
(四)齊、魯和燕國的墓葬
(五)三晉地區和中山國的墓葬
(六)曾侯墓、蔡侯墓和兩國的其他墓葬
(七)南方的楚墓
(八)關中地區的秦墓
(九)吳、越和徐國的考古發現
(一〇)東周時期金屬鑄幣的發現
四 殷周時代的手工業
(一)殷商青銅器的分期和鑄造工藝的研究
(二)商代的玉器和琢玉工藝
(三)殷周釉陶器的發現和研究
(四)有關冶鐵工藝興起的考古發現
(五)東周礦冶遺址和鑄銅工藝
五 殷周時代邊遠地區諸文化
(一)北方草原的青銅文化
(二)西北地區的辛店文化和寺窪文化
(三)四川、雲南的青銅文化
(四)閩、粵地區的青銅文化
第四章 秦漢時代
一 秦代考古的新發現
(一)秦都成陽的勘察與發掘
(二)秦始皇陵的勘察與發掘
(三)雲夢秦漢墓葬的發掘和秦簡的研究
二 漢代的城邑與邊塞遺址
(一)漢長安城的發掘
(二)漢代城邑聚落遺址的發現
(三)秦漢長城遺跡的調查
(四)居延烽燧遺址的發掘和簡牘的新發現
三 漢代陵墓的發掘
(一)西漢諸陵的勘察和陪葬墓的發掘
(二)洛陽漢墓的發掘和編年
(三)河西漢墓的發掘
(四)臨沂漢墓及其出土的簡牘
(五)滿城漢墓的發掘
(六)長沙漢墓的發掘與研究
(七)江陵漢墓的發掘
(八)兩廣漢墓的發掘與研究
(九)漢代“黃腸題湊”墓
(一〇)漢代的壁畫墓
(一一)漢代的畫像石墓
(一二)東漢洛陽城郊的刑徒墓地
四 漢代農業、手工業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漢代農業考古的新發現
(二)漢代冶鐵遺址的發現與研究
(三)漢代紡織品的發現與研究
(四)漢代漆器的發現與研究
(五)關於漢代造紙的考察
(六)秦漢造船業的考古發現
五 漢代少數族地區的考古新發現
(一)北方草原地區少數族遺跡
(二)新疆地區的漢魏遺跡
……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代
第六章 隋唐至明代
後記
插圖目錄
彩版目錄
圖版目錄

前言


本書是對於最近三十來年的中國考古學的發現和研究的一個綜合性的敘述。我們考古所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時,曾編寫過一部《新中國的考古收穫》(1961年出版)。現在又經過了二十年。這期間,新的發現層出不窮。考古資料的數量,猶如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新成果,而新的發現也使得許多舊的看法過時了。這就需要改寫舊的章節和增添新的章節。所以,我們決定重新編寫。這是一本新書,並不是舊書的增訂版。編寫這書仍是一項集體性質的工作,但是參加編寫的諸同志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要把這三十年來豐富的成果,比較客觀地、有選擇地加以概括,寫出一本全國性的、綜合性的著作。
這三十年來我國考古學的新成就,曾使得國內外許多考古學家認為,20世紀後半葉將被作為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而寫入史冊。在我們有古老文明的祖國的大地上,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古代遺物和遺跡不斷地被發現。我國考古工作者們,除了配合建設工程做了大量的搶救工作之外,還主動地為了解決學術問題而從事考古調查和發掘,因之,我們累積了大批的、豐富多彩的考古資料。這些資料給我國考古學家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來彙集、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文物。我們可以說,1949年以後,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這個新階段的標誌,首先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我們工作的理論基礎。我國既然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社會科學的一部門的中國考古學當然要貫穿一條馬克思主義的紅線。但是,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不只是由於這些理論出於馬克思,而是由於它符合於客觀的真理,符合於考古實踐中所證實的客觀真理。我們在考古工作中尊重客觀事實,決不以所謂“理論”來歪曲解釋事實。“古為今用”這一方針的正確涵義,在考古學方面應該是根據以科學方法所取得的結論,來充實歷史唯物主義的武庫,以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用以宣傳愛國主義,以便增進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這絕不是因當前的政策而歪曲客觀事實。同時,我們也相信:這三十年來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已取得了許多成果,並且今後將要繼續取得新的成就。
新階段另一個標誌是:具體研究方法的改變和進步。當代世界科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是一方面專業化,而另一方面整體化。考古學根據它的特有的研究對象(古代的物質遺存)來發展它特有的理論和具體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