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齒

漢語成語

咬牙切齒,漢語成語,拼音是yǎo yá qiè chǐ,意思是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出自元·孫仲章《勘頭巾》。

拼音


yǎo yá qiè chǐ

釋義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處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典故


形容憤怒到極點。《水滸傳》第七十回:“只見水軍頭領早把張清解來。眾多兄弟都被他打傷,咬牙切齒,盡要來殺張清。”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痛心疾首、恨之入骨、愁眉苦臉、怒目切齒、磨牙鑿齒、深惡痛絕、疾首蹙額、切齒痛恨、嚼穿齦血

反義詞

笑容可掬、笑逐顏開

用法搭配


例句

1、聽到這個讓人氣憤的消息,他不禁握緊拳頭,咬牙切齒。
2、人們對干盡壞事的歹徒,無不恨得咬牙切齒。
3、想起這些可惡的騙子,李爺爺就恨得咬牙切齒。
4、現在吾國同胞聽得了俄蒙協約的消息,個個咬牙切齒,磨拳擦掌,想與俄國開戰。
5、我仍舊要情不自禁地悔恨得咬牙切齒,咒罵自己。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只見水軍頭領早把張清解來。眾多兄弟都被他打傷,咬牙切齒,盡要來殺張清。”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把這話傳出朝門,惱了一位正直之臣,咬牙切齒,大叫道:‘朝廷法紀之地,卻如此胡亂,陳國之亡,屈指可待矣!’”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瑜大怒,咬牙切齒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

英文翻譯


gnash one's teeth

成語辨析


字音辨析
切,不能讀作“qiē”。
近義詞辨析:
1.“咬牙切齒”和“痛心疾首”“深惡痛絕”都表示痛恨。但咬牙切齒偏重在痛恨的狀態表情,可以用於對自己方面也可以用於對敵人方面的痛恨,多作口頭;“痛心疾首”偏重於“痛”的心情上,往往指對內部人的痛恨;多用作書面語;“深惡痛絕”偏重於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方面,多用於書面語。
2.“咬牙切齒”和“切齒痛恨”“恨之入骨”都表示痛恨到極點。不同在於:“恨之入骨”偏重在仇恨的程度,其中的“之”復指所恨的對象;“切齒痛恨”和“咬牙切齒”偏重在仇恨的神態、樣子,本身不含所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