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宣政殿的結果 展開
- 韓國首爾昌德宮宣政殿
- 唐長安城大明宮宣政殿
- 唐洛陽城紫微宮宣政殿
宣政殿
唐長安城大明宮宣政殿
宣政殿是唐長安城大明宮中的第二大殿,是常朝殿堂,地位僅次於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其北是內朝紫宸殿。
宣政殿位於含元殿正北300米,兩殿之間有宣政門。據鑽探得知,宣政殿殿基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40餘米。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宣政殿遺址所在的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宣政殿復原圖
宣政殿前130米處為3門並列的宣政門,東西則有橫亘全宮的第三道橫牆。東廊之外為門下省、史館等,西廊之外為中書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宣政殿四周有廊廡圍成寬約300餘米的巨大殿庭。
宣政殿作為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宮中軸線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影響歷史進程的詔令,都是從這裡策劃和發出的。此殿的主要使用情況如下:
一、望朔受朝
皇帝御宣政殿受朝,是經常的活動,它是望、朔視朝。
二、常朝
平時的常朝聽政,並非每天都有,一般是皇帝和宰相根據情況決定幾天一次朝會。
三、皇帝親躬
皇帝親躬的典禮、儀式多在宣政殿舉行,慶典結束后,一般都是登大明宮丹鳳門樓宣布天下,並宣布大赦令。
四、傳授國璽及新帝即位
在宣政殿也舉行過太上皇向皇帝傳授國璽及皇帝即位儀式的情況,諸如:至德二年十二月,作為太上皇的玄宗,在宣政殿將國璽傳授給肅宗。翌年元旦,玄宗又在宣政殿冊肅宗尊號“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五、進行殿試舉人
皇帝經常在宣政殿進行殿試舉人,例如: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即位未久的肅宗,在宣政殿對“文經邦國”等四科舉人進行御前殿試。
六、讀時令
讀時令之禮創始於魏晉時期,即每年的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五個節氣,都要在御前讀時令。節日這天,皇帝升御座,身穿與節氣相應的服裝。尚書令以下各就其位,尚書三公捧著時令宣讀。唐時仍有沿襲,但是不那麼嚴格了。
七、每年五月一日大會群臣
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至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會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面極其隆重。
八、接見番邦使節
例如,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德宗皇帝在宣政殿接見回紇的兩位公主及宰相。
宣政殿,位於含元殿正北,相距300米。據鑽探得知,殿址東西長近70、南北寬40餘米,殿址兩側亦有東西行的宮牆,與含元殿的形式相同。此殿址的兩端,已被後來掘土擾亂,所謂東、西上閤門的遺址,未能尋得,可能已被破壞無存。
宣政殿以南至含元殿之間的一段底層擾亂的較甚,有的遺址只存片段的夯土,已看不出形制。在宣政殿南130米處,有些小片的夯土基址,但多已斷續不接,疑宣政門址或在此處。
西側的底層保存較好,還有南北向的夯土牆(寬2米左右),向南直與含元殿西側的宮牆相接,沿此牆的東邊並有小型夯土基址多處,所謂月華門及宣政門西側的“興禮門”(或作齊禮門)等可能即在此牆之間。在含耀門的東側100米,南距含耀門之牆10餘米處,有南北長205、東西寬95米的長方形圍牆一周,牆寬2米多,在東面中間有一門,圍牆內的地面下有大量的亂磚瓦,在斷崖處並露出柱礎石數塊。從所存的磚瓦及柱礎來看,此處是一宮院的遺址,探得的牆即宮院的圍牆,其屬何殿尚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