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閨情的結果 展開

閨情

唐代詩人李端七言絕句

《閨情》是唐代詩人李端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首句點明背景時間,次句寫室內景色氛圍,烘託了閨中思婦徹夜難眠的深層心態。三、四句刻畫了婦人出門張望后失望的神態,表達了婦人急切盼夫歸來的情懷。全詩語句輕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作品原文


閨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閨情
閨情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夢難成:指輾轉反側,不能成眠。
2.不忿(fèn):不滿、惱恨。一作“不問”。
3.鵲喜聲:古人認為鵲聲能預報喜事。

白話譯文

月落星稀眼看東方就要發亮,一夜未睡孤燈還搖曳著昏光。
披起衣服走到門前急切探看,惱恨那報喜的鵲聲把人欺謊。

創作背景


《閨情》是唐代詩人李端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首句點明背景時間,次句寫室內景色氛圍,烘託了閨中思婦徹夜難眠的深層心態。三、四句刻畫了婦人出門張望后失望的神態,表達了婦人急切盼夫歸來的情懷。全詩語句輕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作品鑒賞


賞析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描述環境並敘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營造出了這首詩的整體氛圍。月落星稀,月亮已經快要不見了,天馬上就亮了,星星也非常稀少,這樣的夜色並非心曠神怡,卻有著一種揮之不盡的憂愁和傷感。然後詩人將視角由窗外逐漸移向窗內,一盞孤燈和不能入眠的女主人公兀自相對。詩人並未直接訴說女主人公的不眠是因思念的纏綿,而是從側面描寫“月落星稀”的天色,以及女子深夜不眠的場景,所以就多了一些委婉曲折之致。“孤燈”,說明了眾人皆睡而女子獨醒,暗示女子必是心有所思。“孤”字更是對女子孤寂的心境起到了深刻的暗示作用。
上面的兩句可謂靜之極矣。萬篇俱寂,眾人都沉醉在夢鄉之中,只有一個滿懷心事的女子獨自醒著。到了第三句,寫了一個動靜之間的轉折:女子起身張望動作。“不忿朝來鵲喜聲”,原來,是黎明時分勤快的喜鵲飛到門前樹枝上,那聲音讓女子誤以為是郎君歸來。一剎那的驚喜隨即轉為惱恨,因此對喜鵲“不忿”起來。不忿,是一個十分口語化的詞,女子那一刻的惱恨是沒來得及掩飾、自然而然產生的,因此用口語來表現,就比雕琢過的書面語更傳神、更貼切。在這一瞬間彷彿能看到女子皺起的眉頭,或者嘟起的小嘴。其實,這罪過不是喜鵲的,女子的不忿,表面是怨恨喜鵲讓自己空歡喜一場,實際上是對遲遲不歸的郎君的痴怨,對自己獨守空房、在相思之苦中煎熬的氣惱。儒家傳統的詩教講究“怨而不怒”,方不失“溫柔敦厚”之旨。此詩這種表裡兩面的寫法,恰是這種旨趣。
這首詩藉助景物和氛圍來暗示情緒,使得情緒的幽深緩緩展開。前兩句用有著一致意味的意象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后兩句用人物動作和心理的描畫,使得詩意活動了起來,由“靜”而“動”,再轉入“靜”,在結構和意蘊上都起了波折,有了變化,整首詩就此生動完整起來,添了許多“生氣”。詩人用清新樸實的語言,把一個閨中少婦急切盼望丈夫歸來的情景,描寫得含蓄細膩,楚楚動人,令讀者讀了之後,自然對她產生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尾句不僅帶著口語色彩,充滿生活氣息,而且在簡潔明快中包容著豐富的情韻。詩人作了十分精鍊的概括,把少婦起床和後來惱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給讀者留下思索的餘地。這樣詩意就變得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作品評價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初讀李集,苦於平熟,遇其時一作態。即新警可喜。如“月落星稀天欲明”云云,何其多姿耶!
近人·富壽蓀《千首唐人絕句》:“披衣”二句,不怨良人不歸,卻咎鵲語無驗,與施肩吾望夫詞》“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皆用意溫厚,婉曲相似。

作者簡介


李端(約743-782),字正己。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大曆中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官至杭州司馬。李端才思敏捷,工於詩作,又長於奕棋,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辭官歸隱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作品多應酬之作,個別作品對社會有所反映,喜作律體,亦擅長七言詩行,於大曆才子中罕見。有《李端詩集》,《唐才子傳》卷4有傳。喜作律體。
李端
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