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閣

山東省舊平度城關東關街千佛閣

千佛閣位於舊平度城東關街東端,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年),崇禎五年焚毀,清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現閣基是明代天啟年間所建,閣樓上的石柱及木結構樑柱等多是清順治年間的舊物。廟宇宏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千佛閣通高約20米。閣基全用白色花崗岩巨石疊壘而成,南北長18米,東西闊13米,高7米,中間貫通一條東西向的拱門,為往昔進出關廂所必經。閣樓為重檐歇山式,兩重飛檐都四角翹伸,凌空欲飛。飛閣重檐之下,懸掛精製銅鈴,“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遠聞10里之外。閣上佛殿西門楣上舊懸一匾,額書“西來東定”4個大金字。門裡舊有一尊高聳閣頂的如來佛木雕像,為清初所雕,據傳每一蓮瓣之上都有一尊小佛,閣名千佛,由此而得。千佛閣的元宵燈節,風格獨特。獻給佛祖的千盞明燈是由千家萬戶用麵糰精心製作而成,每盞都徑不過寸,做成牛、馬、羊、雞、犬、豬等“六畜”或各式各樣的花卉及荷葉之形。農曆正月十四開始送燈,如來佛蓮座的每一蓮瓣上都放上一盞面燈。佛殿西門門楣及楹柱上,都擺成“燈串”。元宵正節,碧月初上,開始掌燈,佛祖座下無數明亮的燈火,排成長串,連成一片。四近遊人,紛至沓來。看燈最佳地點在西邊遠處的舊文村巷北口。青空皓月之下,千佛閣凌空欲飛,輪廓朦朧。如來佛蓮座上千盞熒熒燈火飄忽不定,宛若浮在碧海雲空之中。 1992年,千佛閣經重修后,樓閣煥然一新,佛像重放金光。

山門


面闊13.5米、進深4.6米。懸山式建築,灰筒瓦蓋頂,瓦棱脊,脊兩端置大吻。門前後出廈,中部兩柱之間置兩扇實榻大門。

大殿


平面呈長方形。坐北朝南,面闊3間,進深3間。
單檐歇山,琉璃瓦剪邊頂。根據殿內東間前檐金柱上端廣東劉氏施柱的石刻題記可知,該殿始建於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后歷代多次增修,但主要構件仍為宋代原物。檐下置三輔作單抄單下昂斗拱,補間鋪作中施真昂。
明間安板門兩扇,兩次間辟直欞方窗,前檐立4根6棱石柱,柱面浮雕海石榴、卷草、飛禽和伎樂等。
殿內石柱4根,上面浮雕天王、盤龍和嬪迦等。殿上樑架為徹上明造,后金柱用移柱造。
殿內明間置佛龕1座。大殿東、西、北三壁下部內外砌石護腳,刻雲氣、流水、龍、象、魚、蚌、佛像、人物和建築物等。
大殿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後青石踏道,大殿後壁辟門。
千佛閣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年),崇禎五年焚毀,清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現閣基是明代天啟年間所建,閣樓上的石柱及木結構樑柱等多是清順治年間的舊物。閣樓為重檐歇山式,兩重飛檐都四角翹伸,凌空欲飛。
飛閣重檐之下,懸掛精製銅鈴,“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遠聞10里之外。閣上佛殿西門楣上舊懸一匾,額書“西來東定”4個大金字。
門裡舊有一尊高聳閣頂的如來佛木雕像,為清初所雕,據傳每一蓮瓣之上都有一尊小佛,閣名千佛,由此而得。
千佛閣的元宵燈節,風格獨特。
農曆正月十四開始送燈,如來佛蓮座的每一蓮瓣上都放上一盞面燈。佛殿西門門楣及楹柱上,都擺成“燈串”。元宵正節,碧月初上,開始掌燈,佛祖座下無數明亮的燈火,排成長串,連成一片。
四近遊人,紛至沓來。看燈最佳地點在西邊遠處的舊文村巷北口。青空皓月之下,千佛閣凌空欲飛,輪廓朦朧。
如來佛蓮座上千盞熒熒燈火飄忽不定,宛若浮在碧海雲空之中。1992年,千佛閣經重修后,樓閣煥然一新,佛像重放金光。
千佛閣,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
劉鶚老殘遊記》曾描述說:“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的屏風。”山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迴環,松柏夾道,濃蔭蔽日。
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車從山東側環山盤路上山,山上名勝眾多。山門朝西,兩側鐫有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
南側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餘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歷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
內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在千佛閣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於一體的萬佛洞。
遊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丰采。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閣東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雲經禪關”古坊等名勝。在此登高遠眺,山下泉城美景盡收眼底。
擴建中的千佛閣
擴建中的千佛閣
開發千佛閣舊址擴建而成,96年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1200萬元,佔地58畝,規劃修建了文化娛樂區、旅遊觀光區、體育活動區、宣傳教育區,形成了集文化、娛樂、旅遊、教育於一體,多功能、組合式的文化娛樂中心,成為萊州市區的一大旅遊景點。該中心建有1000平方米,可容20人的旱冰場兼露天大舞場,2000平方米的游泳池,500平方米射擊場,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乒乓球室,遊藝室,圖書室,閱覽室,卡拉OK舞廳,演唱廳,等文體活動場所。滿足了群眾求知、求學的慾望。近年,為進一步弘揚萊州古文化,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保護萊州古文化遺產,修建了2萬平方米的千佛閣文博遊覽區,重建了萊州千佛閣(又名大悲閣),以模型的形式重現了萊州三大古建築:城隍廟、海廟和文廟及萊州古城舊貌,再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另外,還珍藏有唐代石獅、石碑及宋代文物。千佛閣為主體山水映輝的古代建築群中,一百五十米的鄉賢祠是萊州市古今絕無僅有的古文化長廊,理石刻記著自周朝至民國的萊州籍歷史功臣和歷代重大事件,弘揚著正義和文明。
千佛閣文化娛樂中心,現已成為萊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之一。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心每天都在教育著人們,啟迪著人們,滿足了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寺廟文化


上元后漕幕同僚二十八人會飲於西湖登千佛閣
作者:王之道
年代:宋
千佛閣
千佛閣
福星台畔依紅客,厭踏紅塵穿紫陌。涌金門外泛蘭舟,兩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陽花柳饒春色。
六橋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羅眩金碧。
登臨肯作懷古愁,志在雲台書竹帛。
須臾飲散晚風號,卻掃陰霾生桂魄。
千佛閣
作者:樓鑰年代:宋朝
詩文
平橫雲棟塞空虛,倒影仍臨碧玉壺。
千佛威光歸寶所,九霄宸藻粲河圖。
人天共嘆未曾有,燕雀相驚不敢逾。
試問南詢童子看,化城曾見此樓無。
鹽官絕句四首南寺千佛閣
蘇軾
古邑居民半海濤,師來構築便能高。
千金用盡身無事,坐看香煙繞白毫。
千佛閣《佛遺教經》碑
千佛閣《佛遺教經》碑
千佛閣《佛遺教經》碑
《 佛遺教經》千佛閣,有《佛遺教經》,是釋迦牟尼佛臨涅槃前所說的最後一部經。作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釋迦牟尼佛清楚佛法的興衰完全決定於戒律,是以世尊臨涅槃前對戒律的基礎、重要作了最後的叮嚀與囑託。經中開示:“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戒是正順解脫的根本,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能。”“持戒能生善法,是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千佛閣碑文
千佛閣碑文
世尊對出家人該做不該做的行為都作了總結,經中云:持凈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 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凈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同時說:當住在寂靜閑居之地,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無令瞋恨,勿出惡言,晝夜精進,善修禪定。。。。。。真是苦口婆心意味深長。
佛教傳播到中國以後,其發展正如世尊所預見-------戒律嚴則正法住世,戒律廢則名存實亡。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雖有外道助緣,真正感召禍亂的還是佛門內部的戒律鬆弛所導致。屯田置地、聚諸財寶、推步盈虛、參預世事。。。。。例如,在北魏太武帝第一次禁佛的時候,就發現寺廟藏有大量兵器,涉嫌謀反,僧人吃肉喝酒,替貪官窩藏贓物,甚至還密藏女人供淫亂活動。禁佛的時候,佛教寺院的情況更糟,僧侶魚龍混雜,長安的寺院幾乎變成娛樂場所,藏污納垢,與玄奘時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真是獅子身上蟲,反食獅子肉。佛門弟子的不檢點行為幾乎葬送整個佛教,令人後怕遺恨。
若以《佛遺教經》作為僧人修行的行為準則,佛教怎能不興,人民怎能不信呢?若不持戒,佛教焉能被人認同,但逢亂世必遭王難。世尊提到:“我如良醫,知病說葯,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真是光明大道擺在面前走與不走全看自己呀。佛教興萬事興。真佛子應肩負振興佛教的正知正見。現如今時值末法,魔王波旬如恆河沙般的魔子加入僧團破壞佛教,穿著出家人的三衣乾的卻是魔里魔氣的勾當,偽作沙門,邪師說法,喝酒吃肉。宣化上人開示說《愣嚴經》是照妖鏡,只要依《愣嚴經》《佛遺教經》的經文和戒律來對照就一清二楚了,真正持戒的就是真佛子,做不到的就是魔子魔孫。不論南傳、藏傳、漢傳佛教,任你名氣多響,架子多大,講法多久,吃肉者就是斷大悲種子,貪求供養的就是偽作沙門,有淫慾者塵不可出。"觀師十德,首重持戒",戒律好的,能依《佛遺教經》所囑的就是善知識,就是你的師父,就是能我們依止的對象。《愣嚴經》《佛遺教經》就是佛賜予我們擇師的慧眼,學佛人讀了《愣嚴經》《佛遺教經》開智慧有了辨別力,魔子魔孫自然沒了市場,佛法不就昌隆了嗎。難怪魔子魔孫極力破壞《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