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講武堂
奉天講武堂
知名校友編輯孫烈臣、湯玉麟、張作相、張景惠等人。
1907年5月,徐世昌出任東北三省總督,他將“奉天講武堂”擴大為“東三省講武堂”,校址移至大東區小東邊門外,即如今老龍口酒廠東側講武堂路。
1919年3月,張作霖擔任東三省巡檢使時,在講武堂原址,重新成立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由張作霖兼任堂長。這便是東北軍的第一所軍事學校。此後,儘管改稱為“東北陸軍講武堂”、“東北講武堂”,但均以此為第一期,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共辦學11期。
講武堂成立之初,教育長為熙洽,總隊長為孫旭昌,下設4個區隊,步、騎、炮、工、輜5個兵科。當時,郭松齡、郭爾珍分別擔任戰術教官、築城教官。“東北講武堂”第一期學員共222人。其中,有張學良及其姐夫鮑育麟。第二期學員共391人,第三期學員仍為391人,於1922年5月畢業。東北軍著名抗日將領黃顯聲,便是這一期畢業的學員。
1922年10月,第四期開學前,張學良接納了郭松齡的建議,在社會上招考一部分中學生,並由東三省陸軍軍士教導隊選送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學員。第四期學員共355人,學員素質、教學質量等,均優於前三期。
1923年10月,招收第五期學員計324人。這期學員中,有呂正操、劉鳴九、王肇治、張競渡等東北軍名將。1926年7月,招收第六期學員時,校名改為“東北陸軍講武堂”,校址未動。1927年3月,錄取了第七期學員918人。當時,在北京又成立了“東北陸軍講武堂北京分校”,地址在北京安定門外黃寺大樓。第七期學員應於次年7月畢業,但因當時北伐軍進抵京津,張作霖率東北軍向關外撤退,以致北京分校學員,也隨之撤退到瀋陽講武堂該校內。
1927年9月,錄取第八期617名學員。這期學員皆為部隊在職軍官。1928年夏季,孫傳芳隨東北軍撤退到關外時,帶來兩隊金陵軍官學校學生,總計240人。其中,120人併入講武堂。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張學良統帥東北軍。同年11月,東北軍縮編,將其中1600餘名各級軍官,送至講武堂訓練,成為講武堂第九期學員。
1928年冬季,張學良將“東北陸軍講武堂”,改名為“東北講武堂”,並將東北各種軍官學校統統並於“東北講武堂”,仍由張學良兼任監督。
由於“東北講武堂”該校範圍擴大,第九期、第十期總共3000餘名學員同時入校,便將校址遷移至瀋陽東郊東山嘴子營房(東大營)。學員應於1930年6月畢業,但因張學良準備派大軍入關,調解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所謂的“中原大戰”,即令學員參戰。因張學良不在瀋陽,所以延至同年9月,才舉行畢業典禮。
1930年9月,第十期學員畢業后,“東北講武堂”該校範圍縮小,於是,張學良便將遼寧該校的校本部,擴大為“東北講武堂”堂本部;將省內各軍事學校(東北學校隊除外),悉數遷移到東山嘴子營房。
1931年初,第十一期開辦,錄取學員將近兩千人,按文化程度分為甲、乙、丙三級,於同年3月開學。“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學員們未及畢業,便跟隨北大營駐軍東北軍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一道撤到關內。“東北講武堂”就此自行結束。但眾多學員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
孫烈臣、湯玉麟、張作相、張景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