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地膽草的結果 展開

地膽草

桔梗目菊科植物

地膽草(學名:ElephantopusscaberL.)是菊科地膽草屬直立草本植物。根狀莖平卧或斜生,具多數纖維狀根;莖二歧分枝,粗壯,被白色粗硬毛。單葉,大都基生,長園狀披針形、匙形或長圓狀匙形,長5-18厘米,寬達2-4厘米,前端鈍圓,基部漸狹;莖生葉少而小。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成復頭狀花序;每個頭狀花序約有小花4朵,全為兩性花,花冠筒狀,淡紫色,前端4裂。瘦果,中上部細長,基部寬闊;有棱,被白色柔毛,具長硬刺毛;冠毛1層,灰白色。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廣泛分佈於美洲、亞洲、非洲各熱帶地區;在中國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省區。常生長於開曠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緣。

地膽草主要以根部入葯,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利濕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扁桃體炎、眼結膜炎、黃疽等。另外,地膽草亦作為煲湯食材廣泛使用。

形態特徵


根狀莖平卧或斜生,具多數纖維狀根;莖直立,高20-60厘米,基部徑2-4毫米,常多少二歧分枝,稍粗糙,密被白色貼生長硬毛;基部葉花期生存,蓮座狀,匙形或倒披針狀匙形,長5-18厘米,寬2-4厘米,頂端圓鈍,或具短尖,基部漸狹成寬短柄,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莖葉少數而小,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向上漸小,全部葉上面被疏長糙毛,下面密被長硬毛和腺點。
地膽草
地膽草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或枝端束生的團球狀的復頭狀花序,基部被3個葉狀苞片所包圍;苞片綠色,草質,寬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1.5厘米,寬0.8-1厘米,頂端漸尖,具明顯凸起的脈,被長糙毛和腺點;總苞狹,長8-10毫米,寬約2毫米;總苞片綠色或上端紫紅色,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而具刺尖,具1或3脈,被短糙毛和腺點,外層長4-5毫米,內層長約10毫米;花冠4個,淡紫色或粉紅色,花冠長7-9毫米,冠部長4-5毫米;瘦果長圓狀線形,長約4毫米,頂端截形,基部縮小,具棱,被短柔毛;冠毛污白色,具5稀6條硬剛毛,長4-5毫米,基部寬扁。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白花地膽草(學名:ElephantopustomentosusL.)、假地膽草屬植物假地膽草(學名:Pseudelephantopusspicatus(Juss.exAublet)Gleason)較為相似。其主要區別為:白花地膽草比該種株高,一般為80-100厘米,或更高,基部多分枝,花帶白色;假地膽草株高60-100厘米,同樣普遍比該種株高,且葉近無柄,稍抱莖,全緣或具疏鋸齒。

生長繁殖


播種前將種子翻曬1-2天,選擇管理及排灌方便、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較深、肥力較高、土質較疏鬆、濕潤的地塊作苗床,於4月中下旬播種,播前結合翻耕每畝施腐熟欄糞肥約20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200千克,敲碎土塊,整成連溝寬1.3米左右的微弓型苗床。如遇苗床土過於乾燥時,可每畝施人糞尿250-300千克或沼液400-500千克對水澆濕苗床,待露干后播種。每畝播種量1.5-1.75千克,與約7.5千克細泥拌勻后,均勻地撒播在苗床上。
分根
秋季挖取地膽草地下根莖,注意不要損傷萌芽,將根莖剪成帶有3個萌芽以上的莖段,連同鬚根將其埋入經翻耕、施肥、整地的苗床里,或將2-3段的根埋栽於種植穴中,埋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之後做好抗旱護苗、排水防漬、防除草害等工作。埋栽於苗床的,待翌年根莖苗萌髮長至5-6葉時起苗移栽;埋栽於種植穴的,待根莖苗萌生后,加強後續管理即可。
扦插
於6-7月、在植株花芽分化前,選取健壯株,剪取枝條,去除頂端幼嫩部分,剪成每段為3節的扦插穗,將其紮成小把,用“5號生根粉”配製成25毫克/千克的蘸根液,將其下端浸蘸5-10分鐘后,將扦插穗按行株距8厘米×(6-4)厘米扦插於按育苗移栽規範要求整好的苗床上。栽插后立即澆水,以利扦插穗與土壤緊密接觸。在栽插后20-30天,架設支架並覆蓋遮陽網,同時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及時做好抗旱護苗及排水防漬工作。此外,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做好除草工作,以免發生草害,影響插穗成活和健壯生長。插穗培育至翌年萌髮長出5-6葉時,便可起苗移栽。

栽培技術


種子直播
播後用精細欄糞肥:草木灰:細泥=3:2:5的細肥土覆土0.5-0.6厘米,以蓋沒種子為度。播後用稻草或遮陽網等遮蔭4-7天,於播后10天左右出苗。育苗期間隨時注意天氣和雜草生長狀況,及時做好抗旱護苗和除草工作。當苗長至3葉左右時進行1次間苗,刪密留稀、去弱留壯,間苗后如遇乾燥天氣或肥力不濟時,可用5%稀薄人糞或10%沼液水澆施1次。當苗長至5葉左右時即可移栽,為有利於幼苗根系帶土,澆濕苗床露干後起苗移栽。
移苗定值
此方法適用於純作栽培或於果、葯園套種。播后注意保持土壤呈潮潤狀態,當苗長至約3葉時進行1次間苗,長至5-6葉時進行定苗,刪密留稀、去弱留壯,如有缺穴,應選取壯苗進行補缺,以保全苗、勻株生長。定苗后隨時觀察種苗生長情況,按照苗弱濃施、苗壯薄施的原則,用5%-10%的人糞尿或10%-15%沼液水追施1次,尤其是對補缺苗要注意澆施稀薄定根水,以便成活。
植地選擇
地膽草屬野生植物,適生性較強,為追求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應選擇管理及排灌較為方便或易於改良、土層較深、肥力尚好、壤質土、不受嚴重乾旱影響、陽光直射不太強、較為潮潤的田塊種植為宜。同時,根據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資源十分有限的現實,為緩解糧藥用地矛盾,在實行地膽草人工栽培時,應注重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儘可能選擇山坡地、林緣地、旱坡地、疏林地、邊角地、房前屋后空曠地、果園坎壁、林果園套種等進行種植。此外,地膽草栽培的目的是供於藥用,為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種植地要求區域內植被保護良好、近處無污染源廠礦企業、土壤不受污染,空氣及水源潔凈。
翻耕整地
針對不同田塊類型,其翻耕方式和方法不盡相同。
● ● 在山坡地、林緣地帶墾荒種植:一般應於栽種上一年的冬前,先進行劈山整地,在種植區內規劃設計攔水溝、排水溝、引水溝后,根據地形走向深翻約30厘米,結合翻耕清除樹根、竹鞭、石塊等,將田塊整成寬2-3米的水平種植帶。
● ● 在疏林地進行間作種植:應於上一年的冬季,清除種植地灌叢雜草並進行翻耕,使新開荒的土地經冬季凍垡有一個熟化過程。
● ● 在果、葯園進行林下套種:一般結合果、葯園規劃於冬季或春季進行整地。
園地管理
● 查苗補缺
種苗移栽后7-10天,在直播苗定苗時,應進行1次全園檢查,如發現有空穴缺株情況,應及時選取預留壯苗進行補缺,補缺後用3%稀薄人糞尿或5%沼液水澆施根水,如遇晴熱天氣,最好遮陽2-3天,以利於幼苗成活、縮短緩苗期,促其趕上其它植株的生長進度,以保全苗、勻株生長。
● 中耕施肥
在查苗補缺后15-20天,結合中耕除草,一般每畝施腐熟人糞尿500-6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100千克作促苗肥;到7-8月,每畝施商品有機肥150-200千克或三元複合肥50-60千克作壯苗肥;之後視植株生長和雜草生長情況,如遇草害較為嚴重、植株肥力不濟時,於9月下旬至10月初每畝施商品有機肥100-125千克或三元複合肥40-45千克作接力肥;到冬季植株枯萎后結合清園,在畦面上每畝施農家有機肥1500-25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175-200千克並覆土2-3厘米作越冬肥,以平衡養分供應,促進植枺健壯生長。
● 管水摘蕾
地膽草喜生長於潮潤、涼爽的生長環境,在其整個生長期間,應根據園地位置通過引、蓄、提、挑等綜合協調措施解決抗旱、農事作業用水等問題,並在低洼積水處和多雨天氣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免造成浸漬危害。7-8月伏旱期,對陽光照射過於強烈而不利於植株生長的田塊,可通過採取陽面掛設草簾或遮陽網等措施減少陽光照射,以減輕不利影響。為減少養分消耗,對不是留作種用的植株,到8月植株現蕾時應摘除其花蕾,以集中養分供應根莖,提高根莖產量。
採集利用
地膽草的地集加工,因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不盡一致。供作種用的,於10-11月種子成熟期,採收果實曬乾去雜后儲存備用;供於藥用的,一般於秋季採收,採收后全株去雜曬乾,以供銷售或儲存備於藥用;作分根繁殖的,於秋季採收,挖取其地下根莖,將其剪成具3個萌芽以上的莖段栽種繁殖;用作扦播繁殖的,於6-7月採收、在植株花芽分化前,剪取地上莖桿,去其頂端幼嫩部分,剪成具3節的莖段進行扦插育苗或栽種。 

防治方法


地膽草在自然野生狀態下,一般少有病蟲為害,但作人工栽培時,由於生長環境發生了一定變化,增加了病蟲害發生幾率。人工栽培中偶見發生的病蟲害有褐斑病、斑枯病、白絹病、花蕾蠅、螻蛄、螞蟻、蚜蟲等。
由於地膽草人工栽培的目的是生產藥材,對產品質量有嚴格要求,因此,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在生產上應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致力於通過種植地域、地塊的選擇;落實生境調節措施,優化園地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增進系統穩定性能,保護利用天敵,發揮天敵的自然調控作用;加強栽培管理,實行間套輪作,合理肥水運籌,搞好園地衛生,減少病蟲基數,造成一個有利於作物生長而抑制病蟲發生的園地生境;推廣應用“三誘”技術;加強病蟲觀察調查,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在預計可能造成為害損失的情形下,於病害發生初期和害蟲低齡階段選用阿維菌素芽孢桿菌、波爾多液、石硫合劑、農用鏈黴素、茶子餅或煙莖浸出液、植物莖桿灰等植物源、礦物源、微生物農藥交替使用等綜合措施,將病蟲為害控制在允許範圍內。

主要價值


食用:地膽草根系有獨特香味及功效,在中國南方民間多用作食材,被作為煲湯原料廣泛使用。
藥用:地膽草主要以根部入葯,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利濕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扁桃體炎、眼結膜炎、黃疽、腎炎水腫、濕疹、胃病、肝炎、腎炎和支氣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