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公渡鎮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下瞎鎮

常德市鼎城區轄鎮,位於常德市東岸30公里的八官崇孝垸內、沖柳河西岸,海拔高度34米。截止2005年底,全鎮下轄3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個鎮屬漁場,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總人口4.7萬人。有耕地面積92269畝,其中水田77416畝、旱地14853畝,有水面養殖13126畝,是常德市糧食生產、油菜生產及水產養殖大鎮。

韓公渡鎮現有幹部職工56人,下設直屬機構有:黨政辦、財政所、經管站、水利站、農科站、計生辦、企業站、公共事業管理站、勞保站等。2010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8.7%;完成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00多萬元,同比增長35%;實現全年財政收入為10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8元,同比增長1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糧食生產總產量為60025噸,同比增長5.2%。

歷史沿革


大美韓公渡
大美韓公渡
相傳舊時有韓姓公婆在此擺渡,故名韓公渡。1949年前為崇孝鄉屬地,1956年建韓公渡鄉,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2年建鎮,1995年11月,全區撤處並鄉,斷港頭鄉併入韓公渡鎮。

行政區劃


居民委員會:永泰、三美
村民委員會:小山、金牛、株木山、羅家鋪、城址、朱洛鋪、流花口、小灣、雙勝橋、丁家口、立新、永南崗、大路陂、正龍庵、幸福、崇河、永壽、牛皇庵、黃臘溪、英湖、建豐、走馬崗、鄭家灣、牛古陂、黃家鋪、楊柳、篾片湖、團洲湖、花園、軍山、宋家灣、雙勝、城址、楊李垸。

人口民族


人口

2002年底韓公渡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0685
21065
19620
家庭戶戶數11158
家庭戶總人口(總)40608
家庭戶男21003
家庭戶女19605
0-14歲(總)9311
0-14歲男4889
0-14歲女4422
15-64歲(總)28133
15-64歲男14639
15-64歲女13494
65歲及以上(總)3241
65歲及以上男1537
65歲及以上女17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9534

經濟


韓公渡鎮
韓公渡鎮
該鎮鄉鎮企業以商貿、機械製造、建材業為主。農業主產糧食、棉花、湘蓮、魚類。崇孝鎮曾設中國共產黨地下聯絡站。城址村為三國漢索縣治所,並成為荊洲刺史治所。利用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鎮黨委政府的成立了韓公渡鎮榨菜種植協會,並引進外資在該村建了一個大型榨菜廠,不但調動了附近十個村農戶種植榨菜的積極性,還解決了農村部分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社會


教育

韓公渡鎮
韓公渡鎮
目前韓公渡鎮有比較完善的初等教育體系,有多家幼兒園,小學階段有韓公渡鎮中心小學、斷港頭中心小學,中學階段有韓公渡鎮中學、斷港頭中學。
2008年9月該鎮中學28名教師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實驗中學和實驗小學進行考察學習。為開拓教師視野,提高教師素質,該中學組織這批在去年常規教學比武中獲獎的教師外出“取經”。28名教師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實驗中學和實驗小學查看了他們的辦學簡介,聽取了辦學經驗。外去學習的教師都感到這次跨省的“取經”之行,受益匪淺,表示將把他們的好經驗、好方法、好模式帶回去,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摸索、去追求。 

旅遊


景點

方竹亭
韓公渡鎮
韓公渡鎮
這是一座明代建築,八面八角、三門四窗,亭身潔白,亭頂為綠色琉璃瓦覆蓋,為磚石結構,亭林牆厚過一米,內頂為半球形,亭內立古碑數塊。站在亭內,會聽見嗡嗡和鳴。
索縣城漢代遺址
位於鼎城區韓公渡鎮城址村,1995年11月因撤區並鄉,城址村由斷港頭鄉併入韓公渡鎮。
據《常德地區志·文物志》載:索縣漢代古城遺址,位於常德市東北30公里處的鼎城區韓公渡鎮城址村。該城分大小二城,坐北朝南向,東為大城,西為小城,中間有城垣相隔。大城南北寬600米,東西長600米;小城南北寬600米,東西長300米。兩城總面積為54萬平方米。
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索縣漢代古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索縣漢代古城遺址榜上有名。
韓公渡鎮
韓公渡鎮
如今,索縣漢代古城遺址基本完好。現殘存城垣為粘土夯築,城垣殘高3至4米、寬12至18米。東、西、南、北4門依稀可見。城四角的瞭望台,殘高7至8米。四周30米左右寬的護城河目前還能養魚。城東崆嚨觀宇雖毀,但遺址尚存,漢磚漢瓦,遍地皆是。
索縣城又名崆壠城,是漢代武陵郡治所,現常德城之源。公元134年更名為漢壽,公元583年並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索縣城作為荊州刺史治所,曾管轄兩湖、兩廣、江浙、雲貴及河南部分地區,是當時中南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古城荷花節
古城荷花節
古城荷花節
如今,在城址村每年都會舉行荷花節,城址村位於韓公渡鎮西面,傳承於兩千多年的漢代索縣古城,自古就有栽種湘蓮的歷史。現今千畝荷田花海,有七里紅、冬瓜蓮、寸三蓮、玉簪春等品種競相綻放、色彩繽紛,畫面壯美。置身荷田花海,素手把芙蓉,看白鷺飛翔,蓮葉田田,觀兒時捉魚摸泥鰍場景,還可饒有興趣地拍攝荷花美圖。
漢學堂
漢學堂位於韓公渡鎮城址村小學內,教學設置國學經典、國粹藝術和傳統手工三大部分。節慶期間,拜師啟智禮和傳統謝師禮將在此隆重呈現。
漁家民俗文化屋
漁家民俗文化屋是座落在古索縣城大城與小城間的西門城垣上的百年漁家老屋。裡面展示了洞庭湖人生產、生活用具,呈現了洞庭湖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索縣城址文化陳列館
涵蓋了從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至隋唐的的索縣古城歷史,特別是對索縣城考古的最新發現以及對索縣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都作了詳細介紹。
清荷文化館
清荷文化館位於古索縣城址景區。系統展示荷花文化及荷花科普知識、荷花趣聞軼事等,並滾動播出本屆古索縣城址荷花節電視專題片。
蝴蝶奇石館
館內收藏了蝴蝶精品數十萬隻,蝶畫精品數百幅,奇石一萬餘枚,及獲國際金獎的巨幅蝶畫——《百鳥賀春》等。
竹林迷宮
竹林迷宮位於索縣城東城(即大城)與西城(即小城)中間的城垣上,漁家民俗文化屋旁,內設有獎竹簡謎語,上系象徵吉祥平安的中國結,如果猜出謎語,可獲得一份幸運的獎品。
索縣亭
索縣亭位於古索縣西城(小城)的北城牆試掘探溝處,據湘西里耶出土的秦簡證明索縣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屬楚國最大的一座軍事城堡。
漢壽亭
漢壽亭位於古索縣城大城核心區。漢壽亭內有古琴茶道的表演,隨著那純樸古雅的旋律,品著荷茶,彷彿穿越到了古索的時代。
荊州亭
荊州亭位於古索縣城大城與小城中間的城垣,大城通往小城的唯一通道西門處,立此亭是為了紀念東漢陽嘉三年(公元134年)移荊州刺史治所於此。
子胥亭
子胥亭位於古索縣西城南部。戰國時伍子胥為報楚平王弒父殺兄之仇,輔佐吳王滅楚后掘平王墓,鞭屍三百。后索人以“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為臣;孝己愛其親,天下皆欲以為子”,建子胥亭以懷之。

交通


自駕線路1:市區至蘆荻山鄉新陂橋圩場,往牛鼻灘方向約800米十字路口左轉,往武陵區石公廟村方向直行約17公里至城址村即到城址文化廣場。
自駕線路2:市城區洞庭大道東沿線起14公里至城址村即到城址文化廣場。
公交線路:市區農資大市場(汽車東站)搭乘前往斷港頭方向中巴車,至城址村下車即到城址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