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伯平的結果 展開

陳伯平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陳伯平(1882—1907),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師禮,改名淵,字墨峰。別號白萍生、光復子。浙江紹興平水人,出生於福州。

先徠后入福建武備學堂、紹興大通師範學堂就讀,並赴日本,學習巡警課程,1906年回國,協助秋瑾組辦《中國女報》,1907年到安慶與徐錫麟一起發動起義,率巡警學堂學生攻佔軍械局,在與清軍作戰中犧牲。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陳伯平從小“性慧,喜讀書,樂聞故事”。1898年於福建武備學堂肄業,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入湖南石門縣學堂就讀,因不堪日本教師凌辱,憤而離校回紹,杜門潛修,勤練武術不輟,與詩人劉大白時相往來,交誼甚深。19歲考中秀才,徐錫麟“見而大奇之”。陳伯平深受徐錫麟器重,經介紹參加光復會,並進入大通學堂學習。1906年初,隨徐錫麟東渡日本留學,入支那學堂,謀學陸軍未成,改學巡警。1906年應秋瑾電召回國,曾想藥物暗殺清朝大臣鐵良,為徐錫麟勸。7月由秋瑾介紹,到中國公學任教習,與秋瑾、尹銳志等組織銳進學社,以此聯繫長江一帶會黨。1906年8月,與秋瑾在上海秘密研製炸藥,在一次試驗中因配方錯誤引起爆炸受傷,回紹興治癒后再赴日本攻藥物化學。1906年11月,在上海佐秋瑾創刊《中國女報》任主編並習劍擊技術、賦詩填詞。1906年冬,隨徐錫麟去安慶。經常往來於安徽、浙江和江西之間聯絡會黨。1907年4月,應秋瑾邀到紹興大通學堂,研討《光復軍軍制》和《光復軍起義檄稿》。1907年5月,參與徐錫麟安慶起義,刺殺安徽巡撫學堂恩銘,與徐錫麟、馬宗漢率巡警學生攻佔軍械局,與敵軍相持在戰鬥中犧牲。墓葬杭州西湖孤山南麓。

生平經歷


陳伯平(1885—1907),浙江紹興人。光復會會員,反清鬥爭的勇士,與徐錫麟、馬宗漢並稱為辛亥革命“浙東三烈士”。
陳伯平
陳伯平
陳伯平出生於官宦家庭,為平水望族,其先祖曾是清朝達官,嘉慶時曾欽賜其宅為“五美堂”。其父芷湘,為福州幕僚,伯平生於任所。據其妹挽瀾女士所記,陳伯平從小“性慧,喜讀書,樂聞故事。年四歲,隨諸兄就傅,目解十行,群以神童目之。”五歲時,父卒,“家貧,少時伏居里閭,發憤讀書,孜求經書,諸子百家之學,旁及詩古文辭,精研覃思,俱有心得。”其父在任時,與史學家傅節子誼厚,傅對晚明史很有研究,傅之藏書,伯平多有所見,深受傅之反清復明思想的熏陶。
1901年,16歲的陳伯平從福州回紹,在書塾中常對同學講述抗清故事,並立志報國。“尤好武事,嘗懸入沙袋於卧室樑上,日必擊之以練手。一日,擊袋失足,跌折腿骨,醫藥二月始能離榻,同列戒之,而其不以挫折易其好,行之彌堅。”后入湖南石門縣學堂就讀,入校后,發覺該校所開“國文”課竟為日文,遂與同學據理力爭。校方置之不理,他憤而離校回紹。從此杜門潛修,勤練武術,與同盟會員、同鄉詩人劉大白時相往來,暢談天下大計,交誼甚深。他曾對劉說:“烈焰方張,我輩當以暗殺為反清鬥爭第一義!”革命黨人徐錫麟第一次見到他,“大奇之”。
19歲時,陳伯平考中秀才。1905年,由徐錫麟介紹參加光復會,併入紹興大通學堂學習,“復為徐公重愛引為心腹”。同年冬,隨錫麟東渡日本,入支那學堂,謀學陸軍不成,改習警察。在日本期間,驚聞陳天華徠激於義憤跳海自殺,他作詩《吊陳星台》一首,表示“后死未忘天賦責”的堅強決心。次年應秋瑾電召回國,在中國公學任教習,與秋瑾、尹銳志等組織銳進學社,聯繫長江一帶會黨。光復會中人物推陳伯平最有語言天賦,除擅長福州話、閩南話外,還會講日語、上海話、北方話,因此,對外交涉及聯絡等事務,差不多都由他擔當,馬宗漢曾稱“陳君少年英俠,擔任實行,膽識俱壯”。
1906年8月,陳伯平與秋瑾在上海虹口祥慶里寓秘密試製炸藥,因配方錯誤引起爆炸,他被炸得滿臉鮮血,秋瑾的雙手也被炸傷。“迨歲暮回鄉,家慈詰其久不歸之故,曰:‘天下皆家,兒將以國為家矣。’其醉心國事如此。”傷愈后,陳伯平又到日本學習藥物化學。歸國后,謀暗殺清朝大臣鐵良,為錫麟所勸阻。秋瑾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陳伯平“力佐其成”,並親任總編輯,又把胞妹陳挽瀾帶到上海,協助秋瑾工作。他認為推翻清廷“非筆舌鼓吹所能奏功”,曾挾帶自製炸彈數枚,擬赴南京暗殺兩江總督端方,被同志勸阻而罷。
1906年冬,陳伯平隨徐錫麟、馬宗漢捐官到安慶,常往來於皖、浙、贛一帶擔任徐錫麟、秋瑾、會黨之間的聯絡工作。1907年初,徐錫麟升任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會辦,並與秋瑾約定於7月8日皖、浙兩地同時起義。翌年四月,因秋瑾邀請,到紹興大通學堂參與討論秋瑾擬定的《光復軍軍制》和《光復軍起義檄稿》,並參與制訂起義計劃。其後便在安慶協助徐錫麟籌劃起義。6月,因叛徒泄露機密,起義事泄,遂受命趕赴上海添置手槍,趕印起事文告。7月6日,徐錫麟乘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機發動起義,陳伯平按約定暗號開槍擊中安徽巡撫恩銘的要害部位,后隨徐錫麟率巡警學堂學生進攻軍械所,佔領該所后,負責把守前門,迎擊圍攻軍械所的清軍。激戰4小時后,不幸飲彈身亡,犧牲時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