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慧

師慧

一天,師慧過於宋國朝堂之上,旁若無人,公然掀開下裳,做欲小便狀。扶著他的相(師慧為樂師,是瞽者,即瞎眼之人。 ”師慧說:“一定沒有人。

人物生平


師慧(生卒時間不詳),我國春秋時期鄭國的盲人樂師。他機警過人,曾被國君作為鄭國向宋國索回政治流亡者的交換品。他時時懷念故土,被引入宋國朝堂后,公然欲在朝廷之上小便,趁機譏諷宋國無人,不知道衡量政治決策的輕重。因此,被宋平公送回鄭國。這種逆反型的思維與超越常規的舉動,是師慧深思熟慮后的行為。

相關記載


原文
《左傳●襄公十五年●師慧過宋朝》記載:鄭人以之納賄於宋。師慧過宋朝,將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無人焉!”相曰:“朝出何故無人?”慧曰:“若猶有人,豈其以千乘之相,易淫樂之曚?必無人焉故也!”子罕聞之,固請而歸諸鄭。
譯文
鄭國樂師師慧,作為鄭國向宋國索回政治流亡者的交換品,和四十乘馬一起被送到宋國。
一天,師慧過於宋國朝堂之上,旁若無人,公然掀開下裳,做欲小便狀。扶著他的相(師慧為樂師,是瞽者,即瞎眼之人。古代有瞎眼者為樂師的傳統,中西都是。像古希臘的大詩人荷馬,就是一位瞽者。所以師慧需人引導而過宋朝,引導者一般稱為“相”)大驚,勸阻說:“這是朝堂!”師慧大大咧咧地說:“反正這裡又沒人。”引導的相說:“這是朝堂啊,怎麼會沒人?”師慧說:“一定沒有人。如果朝中還有人的話,怎麼會拿可以做千乘之國國相的人來換供淫樂之用的瞎眼樂師呢?這一定是朝中沒人的緣故!”宋國的子罕聽說了這件事,堅決地向宋平公進言,請他將師慧送回了鄭國。
解析
這是一出充滿諧趣的小品。師慧公然欲在宋國朝廷之上小便,當人問起,就趁機譏諷宋國無人,不知道衡量政治決策的輕重。宋國大臣子罕聽到后,立刻請求宋平公將師慧送回鄭國。這種逆反型的思維與超越常規的舉動,是師慧深思熟慮后的行為。他終於得以回歸鄭國,而宋人也得到了教訓。
春秋時代,“鄭昭宋聾”一直是人們對鄭宋兩國的標準評價。鄭國處在晉楚兩大國之間,朝晉暮楚,卻始終能保持中等強國的地位而不墜,與他們政治的開明和有序是有關係的,春秋時代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就出自鄭國;而宋國恰好是鄭國的反面,他們秉承商朝遺民的遺風,各項政策但憑喜好與衝動,不計較長遠的利益,只看重眼前,怒而興師,見賂眼開,這些事例也非止一樁了。鄭宋兩國從春秋初年就結下了梁子,鄭國的反叛者逃亡到宋國,宋國給予安置,並藉此與鄭國對抗,實在是削弱敵國的有效手段。鄭國用四十乘馬和盲樂師就把流亡者換回來,實質上是削除了心腹之患,而宋國卻失去了反制鄭國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筆交易,誰得利,誰失算,放眼即知。這不是宋朝無人是什麼?師慧的舉動,雖然近於謔戲,但其所言,無一不重擊在宋國有識之士的心坎上,這個道理連那位盲樂師都明白,宋國的袞袞諸公又是幹什麼的?所以子罕算是宋臣中比較明白的人,“固請而歸之”,不能讓宋國在失算之後再加深一重恥辱。
“無人”的意思,並不是指沒有生理意義上的人存在,否則,宋國朝堂,警衛森嚴,怎麼能說沒有人?但如果朝堂之上沒有能做出正確決策的人,充斥朝堂的儘是庸庸碌碌之輩,唯以領導者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不敢私毫逾矩,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無所建言,那不就和“無人”一模一樣嗎?當我們回望歷史,不禁感慨系之: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個朝堂之上“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