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逾陀

阿逾陀

asūtrālan ottaratan agotravibhaga)。

景點介紹


阿逾陀,或翻譯成阿約提亞(Ayodhyā) 為印度古阿踰陀國都城,位於北方邦法扎巴德縣(Faizabad district)境內。阿約提亞城地處薩拉育河(Sarayu)右岸、新德里以東555公里。阿約提亞的字面意譯是不可奪取、不可戰勝的意思。
歷史 據史料記載,印度的始祖與立法者馬努(Manu)是此城的創始人。阿約提亞曾為拘舍羅(Koshala)王國首都,當時稱為色給德(Saketa)。此城被印度教徒視為聖城,因為他們認為此城曾是羅摩衍那中的英雄羅摩王國的都城。根據佛教史料記載,無著菩薩就是在阿約提亞聽彌勒菩薩說法,並將此內容寫下來,這就是著名的彌勒五論:《顯揚聖教論》(Abhisamayālankārakārikā)、《大乘莊嚴經論》(Mahāyānasūtrālankārakārikā)、《辨中邊論》(Madhyānta-vibhanga)、《分別瑜伽論》(Dharmadharmatāvibhanga)和《大乘無上要義論》(Mahāyānottaratantra-śāstra)或 《寶性論》(Ratnagotravibhaga)。公元七世紀時,玄奘大師曾到此城參訪,當時這裡有二十座佛教寺院,三千名僧人,然而其周邊的居民多已信奉印度教。在19世紀末,此城有96座印度教廟宇、36座清真寺。也是在此聖城,詩人Tulsi Das寫作了著名的羅摩史詩。在1990年代,阿約提亞成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部落衝突的中心,1992年12月6日,印度教徒摧毀了建於1528年的 Babri Masjid (Babur) 清真寺。因為據說它正好建在了羅摩神出生的地方,這裡曾有一座被穆斯林破壞了的印度神廟。為了避免種族衝突的升級,印度政府收購了這塊地盤。而後在此地進行的考古發掘證實了羅摩崇拜者的說法,印度教徒們試圖在此地重建新廟,準備工作正在陸續進行中。 2003年8月印度考古探測(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報告稱,在有爭議的建築(清真寺)下面,確實有大型的建築遺跡,一對印度天神的殘缺塑像在此出土,此外還發現了一些印度教古典象徵---荷花型的裝飾物等。
其他 泰國城市Ayutthaya 及印尼城市Yogyakarta的名字都來源於Ayod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