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川鄉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下轄鄉

浪川鄉引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轄鄉。位於淳安縣西南部,距縣城45公里。東與姜家鎮相連,南與百畝畈鄉相鄰,西與汾口鎮相靠,北與郭村鄉相接。浪川鄉轄19個行政村,其中千人以上的村達到了9個,85個自然村,217個村民小組,6229戶。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浪川為振鷺鄉和秉義鄉一部分,民國時屬新安鄉。解放初期為浪川鄉。1958年浪川、雙源兩鄉合併組建為浪川公社;1959年屬郭村公社;1961年分設浪川、雙源兩個公社;1984年分別改稱浪川鄉、雙源鄉;1992年浪川、雙源二鄉合併為浪川鄉。

大事記

1991年,楓樹嶺梅川村28戶108口人搬遷至浪川鄉,重建梅川村。1993年,成立公路改線指揮部,投資220萬元,對鄭胡公路浪川段進行全面改線拓寬。1994年,投資35萬元新建一幢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的鄉衛生院門診大樓。1996年,投資120萬元對鄉中心小學進行整體搬遷。1998年,為期一個月的縣農村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試點工作在浪川鄉展開;10月,開展農村宅基地清理工作,至12月底,全鄉清理1149戶,收取超占面積有償使用費55296.78元,獲縣農村宅基地專項整治工作三等獎;11月,作為來自農村的代表隊浪川鄉中心小學代表隊參加杭州市’98小學藝術節,演出的舞蹈《山娃樂》榮獲舞蹈類三等獎;同月,浪川鄉被縣計經委等有關部門列為農村用電一鄉一價試點鄉,“一鄉一價”用電管理自12月1日正式執行。
1998年為期一個月的縣農村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試點工作於9月2日在浪川鄉展開。在路教中通過召開村黨支部、村委會會議、舉辦大型文藝晚會、開辦電視黨校等形式,宣傳黨在農村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工作組分成5個小組跑遍全鄉36個行政村,走村串戶,調查研究。指導完成村務公開工作,幫助8個村建立規範黨員活動室,推動省重點工程〖CD2〗7000畝中低產田改造全面啟動。

地理環境


全鄉地域面積105.1平方公里,耕地9320畝,園地17759畝,水田8370畝,旱地2096畝,自留地1135畝,山林11.9萬畝。

經濟


浪川鄉是淳安縣最大的一個鄉,主要經濟作物桑葉、水稻、松木、杉木、茶葉、高山蔬菜。生豬存欄1萬頭。其中蠶繭是國內質量最好,百分之一百出口。剩餘勞動力豐富,受教育程度比較好。鄉里小水電資源豐富。
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8%;農業總產值達8890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1.5%;工業銷售產值10615萬元,同比上年增長26%;一般預算收入29.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0元。
2006年,全鄉桑園面積達到13817畝,蠶繭飼養量達到了19084張,產量達800噸,產值為2365萬元;全鄉新培植茶葉4100畝,共生產各類茶葉101噸,產值876萬元,
其中名茶97噸,產值873萬元;果園面積達2035畝,產量達到659噸。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8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21.3%;農業總產值達1.14萬元,同比上年增長5%;工業銷售產值13200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5%;實現增值稅89.2萬元,完成全年計劃的358.1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94元。
2008年,全鄉桑園面積達到14220畝,共飼養蠶種25440張,產繭1036噸,產值達3331.6萬元,人均1600餘元。200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蠶桑強鄉”,2008年又被評為“杭州市蠶桑狀元鄉”;全鄉共生產各類茶葉114噸,實現產值1140萬元;發展了50萬棒黑木耳,年產值達200餘萬元。

社會


文教衛生

2006年,全鄉有初中1所,計14個班,在校學生達657人;小學5所,其中中心小學1所,完小2所,村小2所,共計35個班,在校學生數為1114人;幼兒園12所,計13個班,在園幼兒為474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教學點36個。全鄉共有在編工辦教職工111人,其中小學61人,
初中48人,成校校長1人,成教幹部1人,另有13名集體辦幼兒教師。小學專任教師57人,初中專任教師40人。初中畢業率為99.1%,升學率達到95.3%,小學畢業率保持在100%。中小學通過了省級示範性學校驗收,中心幼兒園通過了市級學前教育達標驗收。全鄉有文化站1所,藏書3000餘冊。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4名,床位20張,農村信用社1個,職工7名。

計劃生育

鄉黨委政府對於計劃生育高度重視,2008年出生18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計劃生育率達到了92.6%。切實實現了“三大轉變”——轉變了“基礎薄弱”的局面,薄中求厚;轉變了“計生率差”的現狀,差中求進;轉變了“方法滯后”的境遇,后中求新。

通信事業

1998年在縣郵電局支持下,投資51萬元,新裝機或舊機改號191部。至此,全鄉包括許家山在內的36個行政村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2月,由縣移動通訊公司投資100萬元建造的GSM行動電話基站建成開通,覆蓋全鄉三分之二的地域面積。

旅遊


一方名村

獅古山村
浪川鄉
浪川鄉
獅古山村系中共下浙皖特委舊址(已整體搬遷)。民國24年(1935)11月下旬,淳安地區的黨組織以獅古山為中心,開展游擊鬥爭,建立黨的組織。次年4月,省委決定成立下浙皖特委,並明確將淳安、遂安兩縣和歙縣的一部分劃為中共下浙皖特委管轄。同年6月,下浙皖特委正式成立,在獅古山召開了第一次特委委員會議。會議決定,以獅古山為中心,有計劃地向平原地區發展。
從此,獅古山村就成為下浙皖特委領導的活動中心。從是年4月至次年2月,在下浙皖特委領導下的獨立營、游擊隊,在浙皖邊區和國民黨軍隊進行10多次較大的戰鬥。特委又發展建立淳遂中心縣委和歙縣中心縣委,在淳遂地區建立了兩個縣委、9個區委和1個特別區委;黨員發展到650多人,並為300多黨員頒發了黨證;游擊隊由30人發展到500多人,還有1500多人參加的紅軍外圍組織農民團。

代表人物


徐國良,1963年出生,洪家村人。1996年在鄉人民政府和村黨支部、村委會支持下承包13.5畝集體桑園、6畝板栗園進行開荒更新,1997年總收入2.3萬元。1998年,將桑園面積擴大到23畝,新種桑苗1.6萬株,全年養蠶50張,並投資2萬餘元新建蠶室440平方米。同時,飼養商品豬50頭,在桑園套種西瓜8畝、甜瓜3畝、雷竹1畝,走多種經營之路,成為浪川鄉農民致富典型。11月,被評為縣農業產業化優秀專業戶。?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浪川鄉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人口數據


2021年,杭州市分鄉級普查區域常住人口情況,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浪川鄉常住人口為94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