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溝寺

崗溝寺

崗溝寺位於永靖黃河三峽太極湖西南岸,距縣城約15公里。寺院建在黃河岸畔臨溝的山崗上,故名崗溝寺。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創建上、下兩院於溝腦,藏語稱“投吉乾寶”,漢意為南海觀世音。

目錄

簡介


崗溝寺
崗溝寺
崗溝寺所處的峽谷口,一泓晶碧透明的太極湖面,波平如鏡,構造了一幅山奇水秀,神秘而美妙的自然畫卷,令人心馳神往。穿行谷中,曲折多彎,綠草如茵,山花點點,組成大大小小自然草坪無數,各種奇花異草,馨香飄逸,清新宜人。步至寺院坐落處,地極深邃,清涼幽靜。周圍山勢雄奇,重巒疊嶂,石峰如林,奇麗異常;山崖之上林木茂密,野藤懸垂。寺院修建在一個天然形成的石臘牌大石窟下,南北長約80米,徑深有40米,高達20多米,竟能容上千人遮風擋雨,可謂一處避暑乘涼的天然幽居。
據寺院主持介紹,崗溝寺原建有兩院:上院是菩薩大殿、大佛殿、五華樓閣共30間,佛38身。菩薩大殿外壁雕有一尊白玉菩薩角像,身高4丈,芙蓉花面,滿座祥雲;兩側山壁鑿有“香煙輕鎖中柳,燈影紅浮座上蓮”的對聯,橫披為“南海一枝春”;佛腳鑿有“藥水泉”,水清井滿,常年清澈見底。下院是大經堂、睡佛殿、百子宮等樓閣34間,雕像150身,大經堂正壁前有一尊如來坐佛,高約兩丈,雙目正視,容顏慈祥。還有睡佛殿一尊釋迦睡佛身長三丈,體大豐滿,側身酣卧於蓮台上。上、下院共建房64間,通為樓閣,木石結構,雕樑畫棟,廊檐依次鑲嵌著精雕細刻的牧童吹簫、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秋菊春桃、蒼松翠竹等各式鏤空刻板,古色古香,精美絕倫。兩院面對西山,西山腳下有一座人鑿石窟,南北約3丈,縱深約4丈,四壁雕有神像,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崗溝寺歷史久遠,先後設有“哲學院”(講經院)、“咪咪院”(考經院),清乾隆時期,僧侶多達500餘眾,尤其那150尊佛像有玉雕、石雕、泥塑,神氣活現,情態畢肖,是我國古代優秀工匠高超技藝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庫之一,它和黃河三峽內的炳靈寺石窟、羅家洞等景點有許多相類似之處,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由於身處深山幽靜,遊覽著很少步至。相傳,明英宗天順八年(1465年)一天,突然山石崩裂,崩裂處有一尊2尺多高的白玉菩薩閃閃發光。有人將其拿到家裡供奉,白天請去,晚上扔到石窟內,連續這樣三次,地有靈氣,觀音顯靈。於是四方百姓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能工巧匠獻技獻藝,壁山鑿石,雕塑泥畫,便在這裡修起了流芳百世的崗溝寺。悠悠歲月,五百餘載,雖有戰火焚燒,但附近居士布施修繕,基本保存著原來的面貌,香客絡繹不絕。筆者到時,有很多人圍在藥水泉傍排隊等候飲用泉水,於是便上前舀喝一勺,冰涼透心,涼爽之感油然而生。現如今,每年農曆四月初二、三日,寺轄五大居士,輪換主持龍華善會,請來和尚誦經,附近善男信女前來焚香,頂禮膜拜,遊客多達萬餘人。還有許多花兒歌手,在離寺院不遠的一處幽靜處放開喉嚨競相對唱,真是歌聲如潮,山花似海,熱鬧非凡,成為黃河三峽一處獨具魅力的旅遊休閑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