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蕈
牛肝蕈
牛肝蕈在雲南省普遍食用,加工不當可引起中毒,多於夏秋季發病。
牛肝蕈
拉丁學名:Boletusedulis
棕色菌帽,直徑達20厘米,厚實粗圓柱短莖,菌肉白色,秋季分佈於森林開曠地帶。所有的牛肝蕈類都有一層海綿狀微孔或塊狀菌褶。許多可食種分佈於全球各地,可以採集晾乾貯存。
避開任何帶有淡紫色或紅色孢子的菌株,除非你熟悉其為可食種。因為許多具這類特徵的真菌都是有毒種。
筆者所在急診科對1996年6月~2002年6月收住的167例急性牛肝蕈中毒病例,在保肝治療基礎上,用阿托品1~2 mg控制胃腸道癥狀後用氯丙嗪肌泣治療牛肝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礙,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167例中毒者牛肝蕈加工方法為牛肝蕈切片在熱油鍋中爆炒5 min后食用,食用量為50~200g,其中食用紅牛肝蕈(紅見手)中毒137例,佔73.7%,食用黑牛肝蕈中毒30例,佔18%.進食后至發病時間為1~8h,一家人進食后同時發病15例。
2、臨床表現
所有患者均有頭昏、乏力,其中以陣發性腹部絞痛、頻繁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遭癥狀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輕度谷丙酸轉氨酶(ALT)增高者23例,佔13.8%.167例均有不同程度精神癥狀,其中以幻視(矮小幻視)、幻聽、煩躁不安、恐懼、譫妄、被害妄想等精神障礙為主要表現者141例,佔84.4%;抑鬱、表情淡漠、木僵狀態為主要表現3例,佔1.8%;其餘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精神癥狀不明顯23例,佔13.8%。
167例均給予補液補鉀等對症支持治療。其中23例以陣發性腹部絞痛、頻繁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表現者,均用阿托品肌注或654-2針靜滴治療。先給予阿托品0.5~1mg肌注,療效不滿意再給予654-2靜滴,用量在10~20 mg,停用阿托品或654-2指征為胃腸道癥狀消失或癥狀減輕,不主張用到阿托品化,對其精神癥狀則用氯丙嗪25~50 mg肌注治療,輕度ALF增高者給予保肝治療。以精神障礙為主、胃腸道癥狀不明顯者不用阿托品或654-2,給予氯丙嗪治療,首次劑量為氯丙嗪25 mg,肌注qn2 h,如癥狀減輕,則維持此劑量至患者癥狀消失,如效果不佳,逐步縮短用藥間隔時間為25 mg肌注q4h。如癥狀仍未改善,氯丙嚎劑量分別以50、75、100 mg逐漸遞增,用藥間隔時間不變。
本組167例中,氯丙嗪用量至100 mg q4 h,癥狀才得到控制者4例,其餘病例用藥量均小於此劑量。減量為先逐步延長給葯時間,當減至每天2次時,則逐漸減量。本組案例中5例因減量過快出現癥狀反覆,給予加量和縮短肌注時間癥狀得到控制。167例中47例用藥中出現口乾、嗜睡癥狀,但用藥劑量減少后癥狀消失,3例患者出現ALT增高,加用保肝葯治療恢復正常。 1
67例中164例治癒出院,治癒率98%。3例抑鬱、表情淡漠、木僵狀態為主要表現者治療量用到最大劑量,效果不佳,轉入精神病院治療。
牛肝蕈導致精神障礙中毒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含有多種有毒成分,如毒蠅鹼、蟾蜍毒、幻覺誘發劑-異惡唑衍生物等有毒成分。毒蠅鹼導致精神興奮,並含有乙醯膽鹼,刺激副交感神經,其臨床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腹瀉,蟾蜍毒、幻覺誘發劑一異惡唑衍生物可引起幻視(矮小幻視)幻聽、煩躁不安、恐懼等精神癥狀。正常情況下,在熱油鍋中煎炒5 min以上毒性滅活,但加工不當則引起中毒。目前研究證明人體精神障礙與中腦-大腦皮層、中腦-邊緣葉兩個多巴胺能(DA)通路中D2受體興奮有關。氯丙嗪具有較強的阻斷D2受體作用,同時具有較強止吐作用,輕度阻斷外周β膽鹼受體作用。鑒於氯丙嗪上述作用機制,筆者採用氯丙嗪治療急性牛肝蕈中毒所致167例精神障礙患者取得滿意療效,治癒率98.2%。但用於治療抑鬱為主要表現的患者效果不佳,本組中3例因此轉精神病院治療。胃腸道癥狀輕微者,直接用氯丙嗪治療后胃腸道癥狀消失,不需加用阿托品,本組病例中有47例用此法治療。傳統治療方法應用阿托品,但阿托品興奮中樞而導致精神癥狀加重,因此,在牛肝蕈中毒治療中阿托品用量不宜過大,當胃腸道癥狀消失或減輕后停用阿托品。
綜合上述,急性牛肝蕈中毒所致臨床癥狀以精神障礙為主而胃腸道癥狀不明顯。在搶救治療中,阿托品用量不宜過大,以控制胃腸道癥狀減輕或消失為宜。而精神障礙的治療用氯丙嗪,效果佳、副作用小。但牛肝蕈中毒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應予全面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