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燈
麒麟燈
光緒六年,龍游縣溪底杜村一位鄭氏農民在挖黃土時,挖到一個很大的洞穴,穴中有一個形同麒麟樣子的一個大記塊,他叫人抬回家讓大家欣賞,村中道士們大驚小層的不得了,說是天上麒麟降臨了。道士班主鄭三弟(1863—1936),他仿懸掛畫中教主坐騎,製作了麒麟燈,並創作了套路舞起來,說麒麟是吉祥物,能保佑百姓平安。因此,道士班運用麒麟燈來驅邪鎮災,折求吉祥,一代代直傳到如今。
麒麟燈
麒麟燈只有一頭,不配對,舞者二人,一頭一尾,上堂演出時,聽燈籠指揮,當堂前一盞燈籠到堂口或門口時,這時麒麟開始舞了。麒麟先上堂跪拜後退止門口,裝上散火繞四周一圈,再開始舞。
麒麟燈主要動作是繞頭、兩面甩、橫退、田雞蹦、蹲(矮樁)、吐火等,其套路分踏字、走陣兩種。走陣有“九星結”、“走八卦”、“古錢結”、“五角星”,踏字有“三、六、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其表演以橫移、橫跨、橫跳和蹦為主,舞至高潮時能嘴裡噴火,該燈全套路舞完要一個小時。
溪底杜村麒麟燈被列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
1993年應邀參加浙江省春節聯歡晚會演出,飲譽浙滬。
1998年該燈參加西博會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