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鳳儀
施鳳儀
施鳳儀,字孟翔,明嘉定縣羅店鎮(今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人。這並不意味著施鳳儀貪生怕死,苟且偷生。施鳳儀選擇了第一種,保全了名節,留下寡妻幼子艱難地過活。
施鳳儀,字孟翔,明嘉定縣羅店鎮(今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人。
早年受業於著名學者嚴衍,學習經史,砥礪名節,兼攻舉業。崇禎三年(1630),赴南京參加鄉試,成舉人。七年後,登科中進士,傳捷鄉里。不久,授任武昌府推官。在明朝,推官是知府的佐貳官,雖然只是七品銜,但掌刑名、贊計典,事務冗雜,關隘頗多,很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質。施鳳儀不負所學,在武昌期間,平理了多起冤獄,留下了廉潔賢能的美名,頗受上司賞識和器重。任滿后,奉詔回京述職,等待升遷,但未及覲見崇禎帝,京城就被大順軍攻破。崇禎自縊,百官惶亂,政局一時無法收拾。猝早國變,施鳳儀倉皇匿身於佛寺之中,事後乘機潛回南京。
這並不意味著施鳳儀貪生怕死,苟且偷生。他是在等待時機,準備挽救風雨飄搖中明王朝,甚至不惜為之獻身殉節。當時,史可法正督兵揚州,防堵清軍南下。施鳳儀前往投效,與史可法一見如故。史氏對其才能極為賞識,當即疏請南明皇帝授予施鳳儀職方郎中之職,協助自己贊划軍事,共守揚州。此時,業師嚴衍也寄詩勉勵他說:“吞刀可刮腸,飲灰能滌胃。”也就是說,現在時勢雖然艱難,卻正是你施展才能、揚名立節的好時候。施鳳儀亦答以壯語:“少卻項背一刀,以致風波萬疊,儀不敢愛身以辱師命!”可見,施鳳儀對目睹北京淪陷而無能為力並倉皇逃歸南方的舊事耿耿於懷,發誓死守揚州,一雪前恥。
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四月,清軍壓境,史可法等力戰不敵,揚州危在旦夕。是時,施鳳儀奉命守北門,本可在城破之前全身而退,但他堅守“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誓言,與敵人周旋到底。直至最後一兵一卒陣亡,施鳳儀仍然毫不退卻,堅坐城上,最終死於亂兵之手。他的僕人也是忠義之士,悄悄將其屍身埋葬在揚州城邊的蒿草從中。兩年後,再去尋找,已屍骨無存,只剩下頭髮了。所以,家人只能在羅店為其修建了一座衣冠冢。
在天崩地坼的在王朝更迭之際,是殉節舊朝,還是投身新朝,抑或是以遺民終老,這是適逢其變的士人都不能不面對的問題。施鳳儀選擇了第一種,保全了名節,留下寡妻幼子艱難地過活。友人慕其節義,紛紛作詩悼念,其中以嚴恆的《悼施職方》尤為凄清哀婉,特錄之如下:
山房紀夢字分明,自遘回飈地軸傾。
項背一刀全素志,風波萬迭任輿情。
凄涼寡婦持門戶,辛苦諸孤屬友生。
蒿葬城隅惟發在,幽魂誰與薦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