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世藩

原廣州中央醫院第二任院長

鍾世藩(1901年—1987年),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0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之後又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生前任廣州中央醫院(今廣東省人民醫院)第二任院長,並受聘為嶺南醫學院兒科教授,華南醫學院兒科教授、主任。

擅長兒科疾病的鑒別診斷。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因病逝世,享年86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30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之後又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46年來廣州,任廣州中央醫院(今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兼兒科主任、嶺南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
1948年出任廣州中央醫院第二任院長。
1949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為醫學顧問。
1953年院系調整後任廣州中山醫學院兒科教授兼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30年代與謝和平氏在協和醫學院研究肺炎球菌時發現,用加有不同型別肺炎球菌抗血清的瓊脂平板來培養肺炎球菌,在相同血清型別的菌落周圍形成一個沉澱環,細菌繁殖受到抑制,認為這是一種特異性的抗原抗體反應。這種方法不僅縮短了鑒定該菌的時間,且提高了實驗的特異性及可靠性。從方法學上來說,這種實驗診斷就是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和實驗研究的免疫單向擴散技術的先驅。
病毒學開始發展的40年代在美國進修病毒學期間,發現了細菌保護病毒活力的作用,是在細菌活躍繁殖狀態下產生的,這一發現得到當時在辛辛那提大學的病毒學家賽賓(A·B·Sabin)的重視,認為值得報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John Hopkins)的病毒學家豪威(H·A·Howe)也認為這一發現是一貢獻。
50年代創辦了中山醫學院兒科病毒實驗室,利用實驗室從事病毒研究及培養研究生。這不但是廣東省而且是全國最早創辦的臨床病毒實驗室之一。
80年代在身體有病,行動不便的情況下,還將病毒實驗搬到家中觀察。
在半個世紀漫長的歲月中,擔任過幾間醫院的兒科主任及醫學院的兒科教授,為我國培養了許多兒科專業人才。
是解放后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導師之一。培養的研究生質量高,不少已成為兒科骨幹力量和知名的兒科專家。

論文著作

80年代負責編寫醫學百科全書兒科分卷的條目時,反覆衡量了詞條各部分的比例,在內容精鍊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撰寫的部分得到編輯組的好評,並被通報作為編寫人員學習的範文。
在“文革”10年動亂尚未結束時,為了把自己幾十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留給後人,在70高齡和身體多病的情況下,毅然編寫《兒科疾病鑒別診斷》一書。該書出版后深受讀者歡迎,一再重版印刷。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兒子是我國當代著名醫學專家鍾南山

情感生活

妻子是廖月琴

社會任職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