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歷史中心
1980年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產
華沙歷史中心靠近維斯圖拉河岸,城市圍繞著集市廣場發展起來,主要特點是街道按照方格網狀進行布局規劃。隨著街道從市中心向外延伸,這種布局的規範性逐漸消失。寬闊的廣場提供了廣大深遠的視野。16-18世紀的建築物外牆為華沙提供了一種賞心悅目的景色,裝飾著壁畫和石門的房屋沿市場一直延展開去。廣場附近另一排房屋正面建造了裝飾性的拱頂和游廊。老城邊上靠近城堡的地方,一連片色彩艷麗的住房與整個城市和諧地融為一體。俯瞰全城的皇宮旁另有一些紀念建築成為重建后華沙的點綴,這些建築具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等各種風格。靠近城堡並沿維斯圖拉河生長的綠林將老城環繞起來。
華沙歷史中心
華沙歷史中心,始建於公元13世紀,當時是維斯瓦河渡口上的一個中世紀市鎮。在波蘭語中,華沙為華爾沙娃,傳說一對叫華爾西和沙娃的男女戀人,勇敢地抗爭國王的阻撓,最後終於結成夫妻。人們對這對青年戀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後來簡稱為華沙。華沙第一次成為首都是在1596年的齊格蒙特齊格蒙特·瓦薩三世統治時期,之後由於首都地位的影響,華沙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華沙是一座命運多舛的城市,曾被1655年到1657年的異族戰爭和二戰的戰火兩次重創,華沙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有人曾預言,華沙將在人間消失,至少在百年之內不會重建。而今的華沙,已給出了答案。在華沙解放后,波蘭舉國便投入了首都重建的工作中。中世紀、16-18世紀的古建築群被重建,住宅區、商業區被擴建,華沙在恢復古城渾厚歷史氣息的同時,又加入了現代化的元素。華沙已蛻變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
華沙歷史中心
1280年馬佐瓦亞公爵建立華沙,修建城堡以控制維斯圖拉河渡口,這是華沙城開始發展的標誌。1344年華沙成為馬佐瓦亞公國首都。15世紀,歷任公爵在華沙修建了自己的住宅,隨著城市功能的迅速完善,華沙的政治地位也越發顯赫。1596年,波蘭王城從克拉科夫遷移至華沙古城,從此華沙成為波蘭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大興土木,華沙即刻興盛起來。1656和1702年華沙兩次被瑞典人摧毀,又兩度重建。18世紀末華沙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二次大戰末期,華沙舉行反納粹佔領者起義,起義總指揮部設在古城。起義失敗后,希特勒下令把華沙從地球上抹掉。古城90%被毀。戰後,人們急切地展開了重建工作。到1966年,所有舊城的紀念建築都依照14至18世紀原樣重新修建。
有的西方人士曾經斷言:“華沙不會重現在人間,至少100年內是沒有希望的。”但事實作出了相反的回答。1945年華沙擺脫戰爭后,便按原樣重建城市,不僅保持了中世紀古城的風貌,而且興建新市區,超過了戰前的規模和水平。在重建過程中,保護和修復歷史古迹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視,戰前市內900多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幾乎都進行了修復和整飾,那些昔日的宮殿、教堂、城堡等更加顯得巍峨壯觀。
華沙歷史中心
華沙王宮多次受到戰爭的破壞,最嚴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動閃擊戰,華沙王宮也成為希特勒軍隊狂轟濫炸的主要目標。1944年8月華沙人民反納粹起義失敗后,納粹專門部隊爆破了古老建築、紀念碑、古迹等。1944年12月,一個納粹工兵連終於把早已千瘡百孔的殘餘王宮炸成一片廢墟。戰後華沙人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努力,嚴格按照保存下來的原設計圖紙重建王宮,十幾萬人參加修復工作,其中義務勞動量達數十萬工時。許多散失的王宮藝術品也通過各種途徑回歸王宮。1984年9月1日11點15分,即45年前王宮奇格蒙特塔的大鐘停擺的時刻,隆重舉行了王宮修復竣工儀式。
華沙與相當多的著名歷史時間都有聯繫。城毀后又嚴格按原樣進行了重建。這表明了努力保留波蘭傳統文化環境的真切心情,並以經典的方式顯露了20世紀下半葉重建技術的功效。華沙歷史中心的重建,對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和舊城保護理論,產生了極大影響。1945至1966年間完成的史無前例的修復工程證實了它的權威性。
華沙歷史中心
市內原有的森林和綠地儘可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外圍的森林也沒有因大規模重建而受到破壞。為了減少城市的工業污染,工廠都避開市中心地帶,建在遠離住宅的地方。市內的房屋都保持著清淡的色彩,整個城市顯得清新雅緻。美麗的維斯瓦河由南向北靜靜地流過市區,沿河兩岸樹木蔥鬱,碧草如茵。各街道和各住宅區都大力進行綠化,成片的樹木下面都種植了草坪,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在颳風天里,華沙城內見不到塵土飛揚的現象。市區有大小公園近70座,綠化面積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佔有綠地面積78平方米,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老城區位於維斯瓦河西岸,中世紀巍峨壯觀的紅色尖頂建築群集中在這裡,四周環繞著採用紅磚砌成的13世紀的 內牆和14世紀的外牆,四角有高聳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築有被譽為“波蘭民族文化紀念碑”的昔日皇宮、華沙最美麗壯觀的巴羅克式建築克拉辛斯基宮、波蘭古典主義建築傑出代表作瓦津基宮以及聖十字教堂、聖約翰教堂、羅馬教堂、俄羅斯教堂等。城區到處聳立著紀念碑、雕像或鑄像,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青銅雕像為華沙的城徽圖案。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出生的佛里塔大街的寓所已闢為博物館。
華沙歷史中心
因公園內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國人又稱之為“肖邦公園”。它是波蘭最美麗的公園之一,具有英國園林風格。原是波蘭末代國王斯 • 奧 • 波尼亞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別墅。園內宮殿、樓閣、池沼、草地錯落其間,還有玫瑰園、柑桔園等。最負盛名的水上宮殿-瓦津基宮,雄偉多姿,富麗堂皇。原是皇室官員住處,現為國賓館之一。宮殿中央是懸掛吊燈的 圓形大廳,四周建築的裝飾各具特色。據介紹,殿中曾存放著二百幅畫、六十件藝術品、十七台鐘表和八十座雕像。如果從遠處眺望這座建築物,島上宮殿與水中倒影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這座水上宮殿於1944年秋天曾遭受希特勒分子的洗劫與破壞,1960年開始重建和修復。在其東北方向不遠的地方座落著梅希萊維茨基宮。這座宮殿保存完好,未受戰爭破壞。對中國人來說,更具特別意義的是,60年代曾在這裡舉行過著名的中美大使級會談。華沙古城
華沙古城是華沙最古老的地方,也是首都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它建於13、14世紀之交,擴建於15世紀,改建於17世紀,建築風格為哥特式。古城的中心有個寬廣的方形市場,當時的市政機關、商店和手工業作坊都集中在這裡。城市中最富有的人們也都在此居住。為了防禦,在古城周圍築有城牆和護城河。1944年華沙起義初期,起義者解放了古城。起義失敗后,德國法西斯把古城毀成一片廢墟。戰爭一結束,波蘭人民就著手重建華沙古城。1949年古城廣場四周聳起第一批建築物。1953年7月22日舉行隆重移交儀式。1963年整個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築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格,而其內部結構和設施則是按照現代建築技術進行改建的。
美人魚是波蘭首都華沙的象徵,是華沙的守護神。民間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名叫齊格蒙特的國王在全國到處巡遊,想為王國尋找一個理想的京都。一天,國王來到維斯瓦河畔一座風景秀麗的孤家村落。這裡只住著一戶漁民,國王四處查看時,一條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從河裡跳出水面,為國王唱了一支優美動聽的歌。國王立即愛上了這個地方,遂決定在這裡建都。國王問正在河邊嘻戲的兩個漁家孩子:“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孩子回答:“沒有名字”。國王又問孩子叫什麼名字,哥哥答,叫“瓦爾斯(Wars)”,妹妹答,叫“沙娃(Sawa)”。於是國王決定把他倆的名字連在一起,作為這個地方的名稱,這就是“瓦爾沙娃”(中文譯為“華沙”)。華沙第一個美人魚銅像建於1855年,位於華沙古城市場中心。目前聳立在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銅像,比第一個銅像大很多,姿態也更加優美。它是由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 • 尼特斯霍娃於1934年以波蘭女英雄什塔海爾斯卡為模特創作的,1937年建成。在希特勒德國侵佔波蘭期間,美人魚銅像悄然失蹤,直到波蘭解放后才重新出現。原來,在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前,人們把這座銅像拆卸掩埋,精心保護起來。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們把她重新豎立在維斯瓦河畔。華沙聖約翰教堂
位於古城廣場外,始建於13世紀至14世紀之間,1836年至1842年改建,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它毀於二戰,1966年重建,恢復了原有風格。整個建築呈紅色,規模宏大。入口處左側的穹頂下有多座墓碑和石棺,其中有歷任大公、作家顯凱維支和總統納魯托維奇的石棺。右側有為國犧牲的婦女的銅質金屬牌和國會瑪拉恰夫的紀念碑。數百年以來,它是波蘭政治和宗教活動的重要中心。這裡曾是國王加冕之地。世界著名的《五三憲法》是在這裡頒布的,是世界第二部憲法。聖約翰教堂是華沙最古老的教堂。
奧斯維辛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