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蔻
芭蕉目姜科植物
大豆蔻(學名:Hornstedtia hainanensis T. L. et Senjen)是姜科,大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2米;根莖橫走,被鱗片狀鞘,根粗壯。葉片線形,兩面均無毛;葉舌卵形,總花梗極短,穗狀花序卵形,苞片覆瓦狀排列,外方的卵狀三角形,革質,小苞片線形,花未見。蒴果長圓形或橢圓形,果皮薄膜質,種子多數。3-7月結果。
多年生草本,株高1-2米;根莖橫走,被鱗片狀鞘,鞘上密被棕色絹毛;根粗壯。葉片線形,長40-50厘米,寬6-7厘米,兩面均無毛;葉柄長5-10毫米;葉舌卵形,長約1厘米。
總花梗極短,被二列、套疊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長6-8厘米,寬3-4厘米;苞片覆瓦狀排列,外方的卵狀三角形,長3-5厘米,寬3-4厘米,革質,密被棕色絹毛;內方的質地較薄,披針形;小苞片線形,長2.5厘米。花未見。蒴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2-2.5厘米,寬1.2-1.6厘米;果皮薄膜質,干時維管束顯露,頂端具宿存的長4-4.5厘米、被絹毛的花萼管;種子多數。果期:3-7月。
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定安、保亭、陵水、崖縣、白沙和東方等縣);生於密林中。土攘與氣候的要求,大豆寇原產東喜馬拉雅山區。它需要很特殊的氣候條件,因而大規模栽培受到限制,只在海拔830-1830米之間的大吉嶺地區種植了1620公頃。除印度外,錫金、尼泊爾也有種植。在有大量有機質以及土壤輕鬆和地勢緩緩傾斜而不致積水的小溪旁,在光照不足的常綠林木不很茂密的樹冠層下,大豆范生長良好,它適於pH值為4.5-6的酸性土壤。大豆蔻理想的氣候條件是最高溫度14-33℃、最低溫度6-2℃,年雨量2000-2500毫米,分配均勻,在旺盛營養生長期的4-9月尤其需要如此。
大豆寇為一高度異花授粉的作物,傳粉媒介是蜜蜂、螞蟻之類的昆蟲、風和雨水。作為一種異花授粉的作物,它的遺傳性狀(如形態和生理的)應當有廣泛的變異性,然而並非如此。至目前為止,只分離出3或4個不同形態的類型。這是由於這種作物一開始就採用無性繁殖的緣故。
一般用根莖繁殖。它在種植園的生長旺期達25年以上,而且種植10年或10年以上的老園並不罕見。6-10齡的產量最高,但此後在一個長時間內仍保持相當穩定的高產。
科學的栽培須在田間選擇健壯、高產的植株來提供種植材料。到11-12月間,這些植株的地上莖枯死後,挖出它們的根莖,用50%的六六六粉處理,然後貯藏在有蔭蔽的千燥處的地下,直至種植季節(5-6月雨季初)為止。沿台階梯田或沿斜坡等高線,按2x3米的株行距挖直徑和深度均為15厘米的穴。穴的一半填入含有50%細土和50%砂(或石礫粉)、木灰、堆肥(或腐熟的葉)、屠宰場的干廢料以及50%六六六粉、克菌丹和石灰各一茶匙等的土壤混合物。將根莖切成5厘米長的小塊,在蔭蔽下晾幾天,然後放在穴內,加人土壤混合物,使小塊根莖的頂部恰與地面齊平。將小塊根莖蓋上薄上,最後覆蓋5匣米厚的干葉或稻草,使土壤保持濕潤和`{亘定的溫度。將蔭蔽樹打頂,以減少蔭蔽。在一個月之內可長出地上莖,在第二個月種植園就鋪滿綠葉了。
有時在苗圃密植小塊根莖,一年後將幼苗移植大田。移植前3-4個月,在大田挖直徑30厘米、深2厘米的穴。為了有足夠時間平整土地,遭山崩破壞的種植園一般採用這種措施。
管理:除了必要時給蔭蔽樹打頂和不時耙地以防止由於落葉腐爛而結皮外,常沒有多少管理工作。在雨季末,將地整成小壠以防植株倒伏而蓋住根莖。在雨季開始前,在田間收集蔭蔽樹的枯枝落葉,就地堆成小堆焚燒。用耙和鏟將燒得的草木灰與牛糞混合,散布田面,摻入土中。
大豆蔻種子主要用作甜品和糕點的調料, 也作咀嚼和醫藥之用。種子里含有揮發性油按樹腦, 在它的果肉里含有一些生物鹼,所以可用來提取按樹腦和具有胚膽鹼特性的生物鹼。有些地方用大豆落來防治喉痛、肺充血、眼瞼炎、消化不良, 以至醫治肺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