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
劉恆繼位,他繼位后親賢納諫,倡導以農為本,注意發展生產,緊縮通貨,把從稅收收來的錢儲存於國庫之內,不在放出,同時取消盜鑄錢令,允許自由鑄造,鑒於
五分錢輕小於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鑄行半兩錢。
![文景四銖半兩(雙人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1/mf10d27e440676b7a6854385cdb20bf4f.jpg)
文景四銖半兩(雙人兩)
![文景四銖半兩(連山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e/mbebf4beac764b0baba5407cd6fa94494.jpg)
文景四銖半兩(連山兩)
![武帝四銖半兩(十字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e/m8ebcbf4ccff6b32ac89431c60a33fff8.jpg)
武帝四銖半兩(十字兩)
![四銖半兩傳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876e804bbc4f1b4064d60164c64345.jpg)
四銖半兩傳形
四銖半兩直徑2.5厘米上下,重2.2 ——2.8克,穿孔明顯變小,按內郭分有郭
半兩與無郭半兩兩種,背平,半兩錢雖為小篆,然筆畫方折已顯
漢隸風韻。官鑄有法錢,許民間鑄四銖錢,吳王
劉濞、大夫
鄧通等自鑄四銖錢而成巨富。
四銖半兩因較順應當時的國勢民情,在漢初幣制多變時鑄行長達4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