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箴

太師箴

《太師箴》,中國魏晉時期思想家嵇康反對“名教”、崇尚“自然”的著作。載《嵇康集》卷十。通過讚美傳說中的古代社會,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現象。

簡介


現存《嵇康集》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四年(1525)黃省曾本。流行的版本有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魯迅輯校稿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戴明揚校注本。
《太師箴》通過讚美傳說中的古代社會,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現象,特別是對司馬氏在“名教”掩飾下“竭智謀國”的行為作了抨擊。作者認為,社會本來是自然純樸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是自然相親的,後來由於“智慧日用”和刑、教的施行,使道德日下,喪失了“自然之情”。做君主的也一反先王仁愛憂時的傳統,“宰割天下,以奉其私”。這對暴露“名教”的虛偽和當時社會的黑暗,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把古代社會理想化,用人性的純樸與否評價歷史,則是唯心史觀的表現。

原文


浩浩太素,陽曜陰凝。二儀陶化,人倫肇興。厥初冥昧,不慮不營。欲以物開,患以事成。犯機觸害,智不救生。宗長歸仁,自然之情。故君道自然,必托賢明。茫茫在昔,罔或不寧。赫胥既往,紹以皇羲。默靜無文,大朴未虧。萬物熙熙,不夭不離。爰及唐虞,猶篤其緒。體資易簡,應天順矩。絺褐其裳,土木其宇。物或失性,懼若在予。疇諮熙載,終禪舜禹。夫統之者勞,仰之者逸。至人重身,棄而不恤。故子州稱疚,石戶乘桴。許由鞠躬,辭長九州。先王仁愛,湣世憂時。哀萬物之將頹,然後蒞之。
下逮德衰,大道沈淪。智惠日用,漸私其親。懼物乖離,擘□□仁。利巧愈競,繁禮屢陳。刑教爭施,犬性喪真。季世陵遲,繼體承資。憑尊恃勢,不友不師。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謀國,不吝灰沈。賞罰雖存,莫勸莫禁。若乃驕盈肆志,阻兵擅權。矜威縱虐,禍蒙丘山。刑本懲暴,今以脅賢。昔為天下,今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喪亂弘多,國乃隕顛。故殷辛不道,首綴素旗。周朝敗度,彘人是謀。楚靈極暴,乾溪潰叛。晉厲殘虐,欒書作難。主父棄禮,鷇胎不宰。秦皇荼毒,禍流四海。是以亡國繼踵,古今相承。丑彼摧滅,而襲其亡徵。初安若山,後敗如崩。臨刃振鋒,悔何所增!
故居帝王者,無曰我尊,慢爾德音。無曰我強,肆於驕淫。棄彼佞幸,納比逆顏。諛言順耳,染德生患。悠悠庶類,我控我告。唯賢是授,何必親戚?順乃造好,民實胥效。治亂之原,豈無昌教?穆穆天子,思問其愆。虛心導人,允求讜言。師臣司訓,敢告在前。
譯註:
漢·班固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所謂“君人南面之術”,又說:“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夫扎學,兼棄仁義,日獨任清虛可以為治。”箴,一種文體,以規勸告誡為題材,這種某某官員箴就是假託某個官員的口吻來箴明人君南面之道的,但這只是一種文體,並非真的要拿給帝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