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散黑穗病

小麥散黑穗病

主要在穗部發病,病穗比健穗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麵包一層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殘留裸露的穗軸。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毀或部分被毀,僅上部殘留闊數健穗。一般主莖、分櫱都出現病穗,但在抗病品種上有的分櫱不發病。

癥狀


小麥同時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時,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爾也侵害葉片和莖稈,在其上長出條狀黑色孢子堆。

病原


Ustilago nuda (Jens.) Rostr.稱散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異名為U.tritici (Pers.) Rostr.厚垣孢子球形,褐色,一邊色稍淺,表面布滿細刺,直徑5—9μm。厚垣孢子萌發溫限5—35℃,以20—25℃最適。萌發時生先菌絲,不產生孢子。侵害小麥,引致黑穗病,該菌有寄主轉化現象,小麥上的病菌不能侵染大麥,但大麥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麥。厚垣孢子萌發,只產生四個細胞的擔子,不產生擔孢子。

傳播和發病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帶菌種子是病害傳播的唯一途徑。病菌以菌絲潛伏在種子胚內,外表不顯癥狀。當帶菌種子萌發時,潛伏的菌絲也開始萌發,隨小麥生長發育經生長點向上發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時,菌絲體迅速發展,使麥穗變為黑粉。厚垣孢子隨風落在揚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濕潤的柱頭上萌發產生先菌絲,先菌絲產生4個細胞分別生出絲狀結合管,異性結合后形成雙核侵染絲侵入子房,在珠被未硬化前進入胚珠,潛伏其中,種子成熟時,菌絲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當年不表現癥狀,次年發病,並侵入第二年的種子潛伏,完成侵染循環。剛產生厚垣孢子24小時后即能萌發,溫度範圍5—35℃,最適20—25℃。厚垣孢子在田間僅能存活幾周,沒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小麥揚花期空氣濕度大,常陰雨天利於孢子萌發侵入,形居病種子多,翌年發病重。

防治方法


溫湯浸種

1、變溫浸種先將麥種用冷水預浸4—6小時,澇出後用52—55℃溫水浸1—2分鐘,使種子溫度升到50℃,再撈出放入56℃溫水中,使水溫降至55℃浸5分鐘,隨即迅速撈出經冷水冷卻后晾乾播種。
2、恆溫浸種把麥種置於50—55℃熱水中,立刻攪拌,使水溫迅速穩定至45℃,浸3小時后撈出,移入冷水中冷卻,晾乾后播種。

石灰水浸種

用優質生石灰0.5kg,溶在50kg水中,濾去渣滓后靜浸選好的麥種30kg,要求水面高出種子10—15cm,種子厚度不超過66cm,浸泡時間氣溫20℃浸3—5天,氣溫25℃浸2—3天,30℃浸1天即可,浸種以後不再用清水沖洗,攤開晾乾后即可播種。

藥劑拌種

用種子重量63%的75%萎銹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種子重量0.08%—0.1%的20%三唑酮乳油拌種。也可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0.1kg,拌麥種50kg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1kg,對水5kg,拌麥種50kg,拌后堆悶6小時,可兼治腥黑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