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雷奈

導演

阿蘭·雷奈(Alain Resnais),男,1922年出生,法國著名導演。

生平簡介


阿蘭·雷奈,1922年出生。法國大師級導演,導演生涯從拍短片開始。其中《梵高》獲得1949年度奧斯卡最佳短片獎。50年代法
阿蘭·雷奈
阿蘭·雷奈
新浪潮電影崛起時,他和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攜手,拍攝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影片,形成左岸派。雷奈一生執導過45部電影,1958年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獲得很高的評價。1961年他執導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大獎,他還於1995年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從1935年拍攝第一部影片算起,雷奈在電影藝術道路上已經走過將近73個春秋。他的故事片成名作《廣島之戀》是在37歲那年完成的,他的晚年代表作《人人會唱這支歌》完成於1997年,榮獲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音樂在內的7項愷撒獎,這是他的第17部影片,這一年他75歲。雷奈和他的合作者以法國人熟悉的老歌將複雜的情節和眾多的人物貫穿起來,展現了當今法國社會人與人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微妙細膩的情感,洞悉了人物內心的秘密。這部新穎別緻的影片的問世向人們表明,老年雷乃的藝術想象力不僅沒有枯竭,反倒愈加煥發出旺盛的生機。
他是法國新浪潮的中堅分子,但跟其他新浪潮影人不同的是,他沒有《電影筆記》雜誌的背景,他的特點是關注形式主義、現代主義以及社會和政治議題,經常以時間和記憶作為主題,從嚴肅文學中汲取營養,從哲學高度看問題;在敘事結構上採用神秘而新奇的手法,攝影華麗,剪輯重抒情性,作品常惹爭議。

辭世


法國電影新浪潮代表人物阿蘭·雷奈最近3部作品的製片人讓-路易·利維2日通過法新社宣佈,91歲的雷奈當地時間1日晚在巴黎辭世。法國政界、文化界要人2日紛紛發表聲明,對這位電影大師的離去表示哀悼。

創作年表


短片
1936
方托馬斯(Fantomas)
紀錄片
1948
凡·高(Van Gogh)
1950
格爾尼卡(Guernica)
1951
高更(Gauquin)
1953
雕像也會死亡(Les Statues Meurent Aussi)
1955
夜與霧(Nuit et Brouillard)
世界全部的記憶(Toute la Memoire du Monde)
1956
15號房間的秘密(Le Mystere de l`Atelier 15)
1958
樹脂之歌(La Chant du Styrene)
劇情片
1959
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61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L`Annee Derniere a Marienbad)
1963
穆里愛(Muriel)
1966
戰爭終了(La Guerre est Finie)
1967
遠離越南(Loin du Vietnam)
1968
我愛你,我愛你(Je t Aime,je t`Aime)
1974
史塔汶斯基(Stavisky)
1977
天意(天命)(Providence)
1978
我的美國舅舅(Mon Uncle d`Amerique)
1983
生活像小說(生活是部小說)(La Vie est un Roman)
1984
生死相愛(生死戀)(L`Amour a Mort)
1986
通俗劇(幾度春風幾度霜)(Melo)
1989
我要回家(我想回家)(I Want to Going Home)
1991
毋忘(Contre l`Oubli)
1994
吸煙/不吸煙(Smoking/No Smoking)
1997
老歌(On Connait La Chanson)
2003
別在嘴巴上(Pas sur la bouche)
2006
公共場所的私人恐懼(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Coe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