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骨
手骨
現代解剖學認為手骨由腕骨、掌骨、指骨構成。
腕骨由8塊骨組成,排成近遠兩列,每列4塊。這些小骨賦於腕以靈活性。腕骨呈現明顯的后凸前凹。兩列腕骨可相互滑動以增大橈腕關節或腕的活動,此外每一小骨與其鄰近的小骨也可滑動。腕骨諸骨間借骨間韌帶連結。近側列自外向內的4塊骨是:
手舟骨近側與橈骨相關節的舟形骨,並且有一明顯的結節;
月骨近側與橈骨相關節的半月形骨,前面比後面寬;
三角骨近側與橈尺遠側關節的關節盤相關節並呈三個角的錐形骨;
豌豆骨位於三角骨掌面呈豌豆形的小骨。遠側列自外向內的4塊骨是:
大多角骨四邊形的骨;
小多角骨楔形的骨;
頭狀骨具有圓形頭的骨;
鉤骨楔形且有一鉤狀突起即鉤骨鉤。
遠側列腕骨的近側面與近側列腕骨相關節,其遠側面與掌骨相關節。
指骨與腕骨間的手骨,稱為掌骨,由5塊掌骨構成。每塊掌骨包括一體和兩端。遠側端或掌骨頭與近節指骨相關節,並且形成拳的指節;近側端或掌骨底與腕骨相關節。第1掌骨(位於拇指)是最粗壯、最短的掌骨。第3掌骨因其底的外側面有一莖突而區別於其他掌骨。
每指有3節指骨,而第1指(拇指)只有兩節(但比其他指要粗壯)。
每節指骨分近側的底、遠側的頭,和位於底與頭之間的體。近節指骨最大,中節指骨次之,遠節指骨最小。每一指的終端變平且擴大,在其遠端形成甲床。
明確手骨構成,手診精準取穴(位)
手部病理反射區穴位、第二掌骨側全息穴位、手部經絡穴位、奇穴、新手針穴位絕大部分在骨側,為了取穴推確,必須明確穴位的骨骼部位,了解手骨組成為手診的基本技能。
從反射區體系看,手上反射區有心、肝、脾、肺、腎、胃、腸、膽、膀胱、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甲狀旁腺等。從全息醫學體系看,第二掌骨側的穴位有頭、頸、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等。從經絡體系看,手上的六條經絡的太陰肺經管呼吸系統,陽明大腸經管消化系統,厥陰心包經管血液循環系統,少陽三焦經管能量和荷爾蒙的生化和傳輸以及新陳代謝,少陰心經管心臟的功能,太陽小腸經管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統。手部的三種體系都從不同的方面反映臟腑的功能和病變。
點壓手部穴位、反射區反應點,能活躍頭腦神經中樞、也能活躍五臟六腑,改善它們的功能,祛除病變,治療疾病。手是人體神志和臟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