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池山

湖北咸寧市通山縣的山峰

鳳池山是位於通山縣通羊城區南側層巒疊嶂、風姿旖旎的山峰。它以奇特的地貌、幽雅的景緻吸引著眾多遊人前來觀光、休閑,是名揚荊楚的省級森林公園。多少年來,鳳池山以其秀麗無限的自然風光、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成為九宮山下一處融自然美、人文美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發展歷史


鳳池山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考古學家曾在山上發現古文化遺址,並出土石斧等新石器時代珍貴文物。自北宋通山縣后,緊靠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通羊鎮的鳳池山,成為當時鄂贛兩地文人雅士吟詩遊玩的風水寶地。江西文人金道華曾登臨鳳池山,寫下了“通山勝景世間稀,南鄂名山數鳳池”的詩句。而真正使鳳池山名揚四海的是通山籍明代侍郎朱廷立。朱廷立16歲為博士弟子后,便獨自隱居在鳳池山上的會仙洞(亦稱兩崖洞)中勤學苦讀,終於嘉靖二年(1523)考取進士。從此,鳳池山在人們心目中又多了一份景仰和崇拜。晚年,朱廷立榮歸故里后,在兩崖洞附近建起“兩崖書院”,以此著書、講學;建“炯然亭”,以文會友,接待諸賢。朱廷立於山中著《兩崖集》,當朝首輔徐階作序,三部尚書唐龍作《兩崖記》,前七子主將李夢陽作《兩崖行》,當朝狀元康海作《炯然亭贈言敘》,南京國子祭酒鄒守益作《炯然亭記》,給事中安磐作《炯然亭銘》。隨著《兩崖集》的刊行,炯然亭、鳳池山很快成為通山的一張“文化名片”,吸引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紛紛前來拜會,歷經明、清、民國三代數百年而不衰。
歷史上南唐後主李煜曾經登臨鳳池山。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親臨鳳池山。登山覽勝,激情滿懷,連聲贊道:“鳳池山好!鳳池山好!”之後,縣委、縣政府緊抓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加快開發建設鳳池山的步伐。當年,設立了鳳池山風景管理處,開始實施集林業、園林、旅遊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工程。1996年8月,縣政府批准成立“通山縣鳳池山森林公園”。1997年元月,湖北省林業廳批准成立“鳳池山省級森林公園”。2000年,《通山縣旅遊總體規劃》將鳳池山列入全縣四大景區進行開發。

景區特色


鳳池山景區依託通羊旅遊接待中心城鎮,以鳳池山風光為背景,突出城鎮公園綜合功能,以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享受自然、崇尚自然為主題的城郊公園休憩景區。國有土地總面積6765畝,森林覆蓋率為85%,有木本植物65科250屬578種,草木花卉63科127種,其中許多植物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鳳池山曾稱石城山翠屏山、楓梓山。因其山形高聳、疊翠千仞,雄踞通羊城南部,像是為山城壘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得名翠屏山;另因舊時山上種有大量楓樹梓樹,亦得名楓梓山;後人又以此山中多石池,傳說鳳凰常來聚集嬉戲而命名鳳池山。鳳池山總面積482公頃,最高峰海拔462米,最低處海拔75.5米,緊臨106國道,距建設中的上(海)瑞(麗)高速公路通山段出口5公里,距咸寧市府所在地溫泉僅37公里,山下便是通羊老城,極具區位優勢。鳳池山不但是縣城之屏障,也是通山眾山之門戶,素有“吞通山之全貌、納江南之奇秀”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