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狼的結果 展開

中國狼

食肉目犬科動物

中國狼(學名:Canis lupus laniger),是灰狼(Gray Wolf)的一個亞種。這是一個冰河時期的倖存者,在晚更新世大約30萬年前起源。 DNA測序和基因遺傳研究,中國狼和灰狼共享一個共同的祖先。分佈於中亞、中國北部、朝鮮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地區等地。曾經與喜馬拉雅狼被認定為同一種。藏狼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獵食,以野兔、土撥鼠、羊為主食。

形態特徵


中國狼
中國狼
中國狼體長100-120厘米;肩高68-76厘米;重量35-45公斤。藏狼毛髮濃密,身體黃褐色、背部黑色與灰色混雜,喉頸、胸部、腹部和腿是白色的,皮毛顏色隨季節變化。它的頭骨很像歐亞狼,但腿短。
中國狼是一種體型中等的狼,毛長而色淡。體形比豺大不了多少。一些科學家認為就其體形和下頜骨的形態,它們最有可能是狗的祖先。中國狼的身體類似於普通的歐洲狼,但小,具有更短的腿,面色蒼白,耳朵上,側身和腿外側的毛黃褐色。頭骨和歐洲狼的形狀和大小几乎相同,但中國狼的鼻子更長,身體更苗條,比印度狼大。在西藏,當地人認為狼毛顏色較淡的更具攻擊性。

生活習性


中國狼
中國狼
狼集群或單獨活動。在繁殖季節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區狼常組成較大群捕食食有蹄類。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達36頭,但一般不超過20頭。中國最多一群達21頭。狼群的大小變化很大,常因季節和捕食的情況不同而改變。狼的食物成分很雜,凡是能捕到的動物都是其食物,包括鳥類、兩棲類和昆蟲等小型動物。狼偶爾也進食植物性食物。狼喜吃野生和家養的有蹄類。狼吃人的現象在國內外也有過報道,但是這只是在特殊情況下發生的。

分佈範圍


中國狼
中國狼
分佈遍及整個中國大陸、蒙古乃至俄羅斯的西南部。主要省份: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

保護區

中國狼
中國狼
天堂寨、興隆山、白水江(甘肅)、布爾根河狸、雪嶺雲杉托木爾峰習水、梵凈山、董寨鳥類、濟源獼猴、雞公山、寶天曼(內鄉)、洪河、興凱湖、九宮山、神農架、后河、八面山、莫莫格、鄱陽湖、武夷山(江西)、桃紅嶺、井岡山、老禿頂子、羅山、六盤山(寧夏)、青海湖鳥島、龐泉溝、太白山、佛坪、卧龍、金佛山、芒康滇金絲猴、珠穆朗瑪峰、塔里木胡楊林、甘家湖梭梭林、大圍山、怒江、高黎貢山、銅壁關、清涼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三江(黑龍江)、賽罕烏拉、八仙山、額濟納胡楊林、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山脈湖泊

中國狼
中國狼
阿爾金山中條山、大別山、關帝山、賀蘭山喀喇昆崙山昆崙山-西段、昆崙山-東段、昆崙山-中段、香山、五台山六盤山、蘆牙山、太岳山、太行山、清涼峰、秦嶺、天山、準噶爾界山及其山間谷地、帕米爾高原、伏牛山、鄱陽湖、昆崙山區

生長繁殖


中國狼
中國狼
有關中國狼的繁殖行為,野外和室內都有人做了大量研究。狼群中只有頭狼、狼后才有生育的資格,其他狼不允許生育,這就提高了頭狼幼仔的存活率。通常交配季節為秋末,於次年初春在洞穴中產下幼崽,清明前後幼崽斷奶。成年狼捕食時會生擒幼畜投之與幼狼,幼狼1歲時可以獨立生活,到2歲時完全成熟,這時如果狼群數量較少,需要增加群體數量,那麼幼狼會繼續留下來,壯大群體。如果狼群數量較多,自然條件苛刻,則會被狼王狼后驅逐出狼群。
狼的懷孕期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則在四月交配。小狼兩周后睜眼,五周后斷奶,八周后被帶到狼群聚集處

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

中國狼
中國狼
中國是狼種群數量大的國家之一。但是對狼的種群數量從未進行過系統調查,所以很難提出一個大概的數字。2008所對內蒙呼倫貝爾草原狼的準確調查表明,狼的數量不超過2000頭。在西北地區狼的種群數量尚無報道。
除了受到人類捕殺的威脅,純種的狼還受到與其他犬科動物(如家狗)雜交而帶入外來基因的威脅。流浪狗在中國的大量存在,可能導致中國狼與家狗的雜交的風險大於美國和加拿大的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