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至鎮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轄鎮

中至鎮,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地處五蓮縣中西部,東臨洪凝街道,南靠莒縣桑園鎮,西與五蓮縣於里鎮相倚,北與高澤鎮接壤,區域面積99.02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26037人。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屬莒北縣中至區。
1949年,莒北縣撤銷,劃歸五蓮縣,設中至區。
1950年,按序數為第九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劃為中至、學庄2鄉。
1958年9月,設立中至公社。
1984年4月,撤銷公社,建立中至鄉。
1994年12月,撤鄉,設中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至鎮地處五蓮縣中西部,東臨洪凝街道,南靠莒縣桑園鎮,西與五蓮縣於里鎮相倚,北與高澤鎮接壤,區域面積99.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至鎮地處魯東低山丘陵與魯中南中低山丘陵銜接地帶,境內大部分為山區丘陵,有少部分平地。南高北低,最高峰位於上何家溝西山,海拔284米;最低點位於廟后村東,海拔100米。

水文

中至鎮境內河道屬濰河、沐河等2大流域。流經境內的河流主要有中至河,北流25.2千米,至廟后村出境入牆喬水庫,流域面積124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中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砂岩、頁岩等。其中砂岩地下儲量1.6億立方,頁岩地下儲量2.5億立方。
中至鎮
中至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中至鎮轄36個行政村;下設110個村民小組。
2011年中至鎮區劃詳情
煙台亓家莊董家營葛庄
陡峨中至峨庄兩河
道由峪留村廟后聖旨崖
大將溝薄板台門樓葛家崖頭
萬牛湖尚家官莊曹家莊子林家莊
東坡西西坡西上何家溝下何家溝
蓬庄前學庄後學庄前梅家溝
后梅家溝吳家官莊潘家溝青平峪
於家莊子金翎店窯峪子柳家溝
 截至2020年6月,中至鎮下轄3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中至村遠望路7號。
2020年中至鎮區劃詳情
中至村吳家官莊村董家營村薄板台村西坡西村
前學庄村於家莊村蓬庄村曹家莊子村尚家官莊村
後學庄村金翎店村葛庄村門樓村上何家溝村
潘家溝村窯峪子村陡峨村林家莊村下何家溝村
青平峪村柳家溝村峨庄村葛家崖頭村聖旨崖村
前梅家溝村煙台村道由峪村萬牛湖村/
后梅家溝村亓家莊村大將溝村東坡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中至鎮轄區總人口27041人。
2017年,中至鎮常住人口23809人。
2018年,中至鎮戶籍人口2603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中至鎮財政總收入674.29萬元,同比增長22.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8.67萬元,同比增長3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6.06萬元,增值稅83.38萬元,企業所得稅6.32萬元,個人所得稅2.1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1%、4.6%、155%、296%。人均財政收入245元,比上年增長8%。
農業
中至鎮農業耕地面積5.3萬畝,人均1.19畝。林地面積2.4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1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1.69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143噸,人均486千克,其中小麥4640噸,玉米737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黃煙、生薑、桑繭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7500畝,其中花生27000畝,產量5500噸;大豆500畝,產量80噸。黃煙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160噸。大姜種植面積600畝,產量2000噸。桑園種植面積60畝,產繭7噸。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7000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扁豆等,其中白菜3500噸,蘿蔔3000噸,扁豆120噸。
中至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羊飼養量5萬隻,年末存欄2.8萬隻;牛飼養量0.37萬頭,年末存欄0.27萬頭;家禽飼養量100萬羽,年末上市8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億元。
截至2011年末,中至鎮累計造林3.52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1.72萬畝,竹林10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12.8萬株,森林覆蓋率32%,活立木蓄積量10.2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72萬畝,以桃為主的雜果園1.2萬畝,品種已達20餘個,產量5000噸。年產各類雜果3萬噸,產值1500萬元。
中至鎮漁業產量5000噸,以淡水魚為主,淡水水面600畝,養殖草魚、鯉魚等;2011年,魚塘養殖40公頃,產量135噸,水產品產量11噸;漁業總產值26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
2011年末,中至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2台;名優特農產品有蜜桃、生薑、花生。農民人均純收入7337元。
工業
2011年,中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731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34%。
2018年,中至鎮有工業企業31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
商業
2011年末,中至鎮有商業網點78個,職工15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500萬元,同比增長20%; 集市貿易成交額73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2018年,中至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金融
2011年,中至鎮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實現稅收26萬元。各類存款餘額2.17億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儲蓄8025元;各項貸款餘額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

文化


文物古迹

董家營遺址
董家營遺址位於五蓮縣中至鎮董家營村西,遺址總面積1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0.2—1.5米。共挖掘墓葬45座,其中,大汶口文化37座、龍山文化3座、周漢時期5座、灰坑151座,龍山文化房址5座。表面耕土層暴露的遺跡有陶片、殘石器等。該遺址內涵豐富,保存較為完好。2001年省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出土的器物有陶竟15件,單耳壺(杯)20件,豆10件,杯8件,小罐30件,大罐2件,背壺7件,盆4件,器蓋6件,玉石器22件,青銅器、鐵器8件。該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大汶口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1956年曾在大將溝村發掘出陶罐、青銅劍、花桿戟等,據考為春秋戰國時文物;1944年在濱北專署支持下該鎮的陡峨村曾建槍廠,生產的槍支大部分供給解放區民兵使用,俗稱“陡峨槍”。
春節元宵雜耍
抬燈官。抬燈官的節目,多在迎新春、鬧元宵時雜於高蹺、旱船龍燈行列中。燈官既是高蹺隊中的滑稽小丑,又是高高在上的總指揮,他塑造的是與民同樂、樸實可愛的小官形象。燈官面塗小丑臉譜,身穿縣官袍服,頭戴丑角烏紗,帽子頂部裝有精製的小燈籠。其配角是扮作壯漢的兩名抬夫,抬夫共抬一根顫動的臘桿或竹桿,桿的兩端裝有美觀的彩燈;燈官伏於桿上,時騎、時坐、時蹲,在高蹺、旱船行進中指揮隊形變換;在街頭場地演出時,燈官在桿上作精巧表演——或蹲、或站、或倒鼎......滑稽詼諧,可笑可愛;其唱詞多是諷時笑世的數板,或是地方小調。此角色非經專門訓練者不能充當。1945年前後,莒縣城關、夏庄、招賢、嶠山等地尚見,后因傳人老化,漸絕。當今呂劇《龍鳳面》中的四老爺、《逼婚記》中的歷城縣令等角色的塔轎舞姿,皆吸取了“抬燈官”不少精華。
劉二姐趕會。“劉二姐趕會”是昔時莒地高蹺隊中最顯眼的角色,她是正大方、倔強、勇敢、健壯的村典型。其腕挎竹籃,籃蓋彩巾,腳踩高蹺,作趕會狀大方莊重行進;其側、其後有數“無賴”(舉鳥龍者等)行輕狂、挑逗之態;劉二姐應勢反擊——或鄙視,或不睬,或怒目而視,或呸之一痰,高潮時,從籃中掏出裝有灰粉之類的紙包,拋擊群醜,使其“狼狽不堪”,塑造了一個正派、剛強、邪不敢犯的良好形象。此節目,至民國十年前後,同樂會與駐莒舊軍,扮雜耍時,為惹人發笑,竟將這正派村姑粉成招風惹草的野丫頭,用低級下流的行動勾引、挑逗紈絝群醜。因此,1957年以後,此節目被當做毒草淘汰。
王大娘。王大娘是莒地高蹺隊中不可缺少的反面角色,此人物是民間熟知的潑婦形象,以她的舉止動作來揭露、諷刺民間此類村婆。在高蹺隨歌舞行進時,王大娘以其潑盪之姿逗人發笑,引人聯想。在街頭駐足演唱時,多以此角色演唱《鋸大缸》中的王大娘,或《王婆子罵雞》中的王婆。

交通


中至鎮境內有膠新鐵路線過境,境內長10千米。334省道過境,境內長8.5千米。
2011年末,中至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達26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7輛,其中汽車17輛,萬人擁有量5台,計程車15輛,萬人擁有量4台。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中至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351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4所,在校生1129人,專任教師10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8人,專任教師7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中至鎮教育經費達0.1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7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6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9%、7.9%、8.4%、8.4%。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94.1%,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1958年10月,中至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通村率100%,有線電視用戶4402戶,通視率45%,有線電視光纜60.47千米,縣鄉13桿千米,鄉村8.95桿千米。
2011年末,中至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專業戶38個;公共圖書館(室)1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藏書2.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2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
2011年末,中至鎮有體育場地3處,體育社團2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6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乒乓球、籃球。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至鎮有郵政支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83千米,投遞點186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7540件,國內匯票(存兌)業務1.5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812件,征訂報紙9540份、期刊2508冊,業務收入80萬元。
2011年末,中至鎮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72門,固定電話用戶2510戶,比上年增加500戶,固定電話用戶普及率25%;行動電話用戶9800人,比上年增加75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36%;寬頻接入用戶410戶,比上年增加1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5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至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個,甲級衛生院1所;病床5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8張,固定資產總值0.146億元。專業衛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執業(助理)醫師0.6人、註冊護士0.3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住院手術278台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5萬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中至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2戶,人數988人,支出106.70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10%;醫療救助3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88人次,共支出4.94萬元,比上年增長12%;省二級敬老院1處,床位11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9人,支出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8人,支出3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00人次,支出1.7萬元,比上年增長1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