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牌樓鎮的結果 展開

牌樓鎮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轄鎮

牌樓鎮,屬貴池區管徠轄,鎮政府駐牌樓,地理位置:東經117°17′,北緯30°21′;位於池州市區西南50公里處。行政區域面積104.3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牌樓鎮以駐地牌樓得名。傳說清朝時期,當地九房孫家有位名人在朝廷為官,稱為都堂,後人為紀念他而樹立牌坊,故名。解放初期設立牌樓鄉,1958年成立牌樓人民公社,1969年與穿山合併仍稱牌樓公社,1983年體制改革時恢復牌樓鄉,1992年全省撤區並鄉時建立牌樓鎮。
牌樓鎮
牌樓鎮

地理環境


牌樓鎮 ,屬下貴池區轄鎮。鎮政府駐牌樓,東經117°17′,北緯30°21′;位於市區西南50公里處。行政區域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4111人,其中非農戶口676人。西接唐田,北靠殷匯徠、東鄰梅街,南與石台縣小河鎮接壤。
全境地勢自東向西傾斜,東南山勢起伏較大,西北山坡連綿平緩,屬半丘陵半山區。境內由南向北自然形成一條牌樓河,猶如一條緞帶纏繞於青山碧野之間,自南向北流經本鎮6個村,經秋浦河匯入長江;西南豐收河自南向西北經唐田匯入升金湖;小(二)型查沖水庫、查坑水庫、小豐收水庫、馬形水庫、小麥坑水庫、石塔6座水庫,集雨面積分別為:60、50、80、70、110、70公頃,總庫容量依次為16.8、26.6、39.8、15、26.1、32.6萬方。
牌樓鎮
牌樓鎮

行政區劃


全鎮設立牌樓、青山、穿山、神山、蘭山、大山、竹溪、佳山、濟公、豐收等10個村民委員會。
大山村豐收村
蘭山村濟公村
穿山村佳山村
神山村牌樓村
青山村竹溪村

經濟


農業以水稻為主,兼有茶葉、小麥、油菜、山芋、豆類等;林業竹木資源豐富;大王洞神仙毫綠茶、天鵝孵蛋雲霧茶、東源桂花茶等十餘種名茶,其中池紅茶還出口遠銷海外;地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且儲藏量大,品位高,主要有石灰石、煤炭、錳、銻、銅、方解石等,尤以石灰石、煤炭更甚。

社會


全鎮村村有小學、鎮有中學。鎮有衛生院,各村均建有醫療室。設有文化中心、廣播電視站;電視,有線電視轉播台;影劇院等文化娛樂設施。敬老院里可供養20位老人。
境內豐收村有一革命烈士紀念碑,立於1960年。以紀念1949年解放軍一支部隊在此一次戰鬥中犧牲18位烈士。
大山村曾於1958年被國務院授予“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並存有獎牌。
牌樓鎮
牌樓鎮

交通


221省道在境內南部斜穿而過;縣鄉公路向北通至殷匯,向東北通往大王洞風景區;村村公路、通電、通電話。

旅遊


號稱江南奇觀大王洞風景區是省級風景區,位於境內大山村和穿山村的青螺山與仙踩尖山麓。全洞由大王洞、大天牢洞和小天牢洞三洞組成,三洞幹線長2200米,總面積10多萬平方米,洞中落差高達70米,形成天下諸溶洞中罕見的溪流、瀑布、彩虹、水簾。進入洞內瀏覽,但聞潺潺水聲不絕於耳,鍾乳奇石目不暇接,且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洞與洞相連,樓與樓相望,洞府奇觀堪稱天下溶洞之“大王”。洞外是一山間盆地,四周山石如城。盆地外沿,是曾使李白流連忘返,並譽為可與瀟湘水色相媲美的秋浦河,河旁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的釣魚台。洞內洞外,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如此美景,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早在北宋年間,就有著名詩人梅堯臣和名人滕子京同游探幽,賦詩唱和,留下了千古絕唱。滕學士詩曰“洞戶千年叫不開,白雲無主自徘徊。只因種玉人歸后,一閉春風待我來”。大王洞開發后,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了“大王洞”洞名,艾青、臧克家等文學家、書法家都賦文贈墨。大王洞以她特有的雄姿、迷人的風采和洞中奇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遊客。把大王洞風景區建成國家級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