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觸角的結果 展開

觸角

昆蟲器官

徠觸角是昆蟲重要的感覺器官,主要起嗅覺和觸覺作用,有的還有聽覺作用,可以幫助昆蟲進行通訊聯絡、尋覓異性、尋找食物和選擇產卵場所等活動。

簡介


概括

昆蟲的重要感受器
昆蟲的頭部有兩根像“天線”一樣的須,叫做觸角,形狀各異,十分奇特。

作用

蝶角蛉
蝶角蛉
桑天牛觸角圖冊-陽作仁/攝影
桑天牛觸角圖冊-陽作仁/攝影
通常昆蟲總是在左右上下停地擺動觸角,好像兩根天線或雷達時刻在接受電波和追蹤目標。因為觸角上有許多感覺器和嗅覺器,與觸角窩內的許多感覺神經末梢相連,又直接與中樞神經連網,非常靈敏,既能感觸物體、感覺氣流,又能嗅到各種氣味,甚至是遠距離散發出來的。當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樞神經便可支配昆蟲進行各種活動。如二化螟的觸角,可憑藉水稻的氣味刺激尋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觸角可根據接受到的芥子油氣味很快發現它的食物十字花科植物。嗅覺最靈敏的是印第安月亮蛾,能從11千米以外的地方察覺到配偶的性外激素。有些姬蜂的觸角可憑藉害蟲體上散發出的微弱紅外線,準確無誤地搜尋到躲在作物或樹木莖桿中的寄主。
對於某些昆蟲,觸角還有其他作用。例如水生的仰蝽在仰泳時,將觸角展開有平衡身體的作用;水龜蟲用觸角幫助呼吸;螢蚊的幼蟲用觸角捕捉獵物;芫菁的雄蟲在交配時用觸角來抱握雌蟲的身體;雲斑鰓金龜的雄蟲用觸角發聲,像蟋蟀 一樣,用於招引雌蟲。

結構分類


觸角關節的顯微結構
觸角關節的顯微結構
除原尾目、一些雙翅目、寄生性膜翅目的幼蟲其觸角退化外,昆蟲均具一對
觸角,因而很多學者將其另闢一綱。
所有的觸角都生長在頭部額區膜質的小坑棗觸角窩中,有的位於複眼之前或之後,有的位於複眼之間,分為3個節:

柄節

觸角的構造
觸角的構造
柄節(Scape)
為基部的一節,一般粗壯,其內著生有肌肉,可以自由活動。觸角的活動主要由此節來決定。柄節上一般沒有感覺器,其變化也很小。較短較粗,用來支撐上面兩節的活動,形狀和作用像樹葉的葉柄一樣。

梗節

梗節(Pedicel)
為觸角的第二節,一般細小,其內著生有起源於柄節的肌肉,著生在梗節的基部。有的種類有感覺器,例如在蚊子的雄蟲中生有江氏器(Johnston'sOrgan),這是一種聽覺器官。現已經在許多昆蟲中都有。它是在聽覺器官中,感覺最敏銳的一種。較細而短。

鞭節

鞭節(Flagellum)
為第二節后的各節,常由一到數十節組成。例如蚜繭蜂有40節。鞭節除無翅亞綱中的彈尾目和雙尾目著生有肌肉外,均無。因此,鞭節的活動主要為被動的。更細,可分為許多小短節,由幾個到幾十個不等,但在同一種內一般有固定的數目,統稱鞭節。鞭節是觸角中行使感覺作用的主要部分,主要是嗅覺作用,相當於哺乳動物的鼻子;其次為觸覺作用,由其上的感覺毛感觸振動。鞭節在雌雄中往往有明顯的差異。例如金龜甲、蚊子、蛾類、芫菁等。小蜂的雄蟲鞭節十分發達、長大,用於接收由雌蟲傳來的雌性激素,用於發現配偶。很多昆蟲能感知幾公裡外雌蟲存在,每立方米空氣中僅幾個分子,即能激發起感覺電位的發生。

種類


觸角種類類型
觸角種類類型
由於昆蟲種類、性別不同,它們觸角的長短、粗細和形狀各不相同,例如蝗蟲的觸角很短,螽斯徠的觸角很長,呈線狀;蝴蝶的觸角細長而末端膨大,蛾的觸角很短,呈羽狀;雄蚊觸角長有許多剛毛,呈毛叢狀,而雌蚊則剛毛很少;天牛的觸角比它的身體還長,金龜子的則很短小,呈棒狀。最長的為新幾內亞天牛的觸角,長達20厘米。只有原尾目昆蟲沒有觸角,雙翅目、膜翅目幼蟲的觸角大多退化。
因此,觸角也常作為識別昆蟲種類、性別的重要特徵。昆蟲觸角的種類大致可分為12種:
剛毛狀 
很短,基部1-2節較粗大,鞭纖細似鬃毛,如蟬、飛虱和蜻蜓等;
絲狀
除基部兩節稍粗大外,鞭節由許多大小相似的小節相連成細絲狀,向端部逐漸變細,如蝗蟲、蟋蟀等;
念珠狀
鞭節各小節近似圓珠形,大小相似,如串珠狀,如白蟻;
鋸齒狀
鞭節各小節近似三角形,向一側呈齒狀突出,形如鋸條,如鋸天牛、叩頭蟲、芫菁等;
櫛齒狀
鞭節各小節向一側或兩側呈細枝狀突出,形似梳子,如綠豆象雄蟲、一些甲蟲、蛾類雌蟲;
雙櫛齒狀
(羽毛狀)
鞭節各小節向兩側作細枝狀突出,形似鳥羽,如毒蛾、樟蠶蛾和許多蛾類雄蟲;
膝狀
柄節特長,梗節細小,鞭節各小節大小相似.並與柄節呈成膝狀曲折相接,如蜜蜂;
具芒狀
很短,鞭節僅1節,但異常膨大,其上生有剛毛狀觸角芒,芒上有時還有很多細毛,如蠅類;
環毛狀
鞭節各小節都具一圈細毛,愈接近基部的細毛愈長,如雄蚊;
棍棒狀
(球杆狀)
基部各節細長如桿,端部數節逐漸膨大,整個形狀似一根棒球杆,如蝶類;
錘狀
基部各節細長如桿,端部數節突然膨大似錘,如露尾蟲、郭公蟲、皮囊;
鰓片狀
端部數節向一側擴展成薄片狀,相疊在一起形似魚鰓,如金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