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蟲病

吸蟲病

吸蟲病是由扁形動物門吸蟲綱 (Trematoda)所屬單殖亞綱﹑盾腹亞綱和復殖亞綱的內﹑外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總稱。

目錄

正文


由扁形動物門吸蟲綱 (Trematoda)所屬單殖亞綱﹑盾腹亞綱和復殖亞綱的內﹑外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總稱。前兩個亞綱的吸蟲主要寄生於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和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后一亞綱的復殖吸蟲還寄生於哺乳動物和鳥類。
家畜吸蟲病的病原均屬復殖亞綱﹐常見的有片形吸蟲﹑雙腔吸蟲﹑闊盤吸蟲﹑裂體吸蟲﹑薑片吸蟲﹑枝睾吸蟲和前殖吸蟲﹐以及前後盤科各屬的吸蟲等。其中有的危害嚴重﹐呈現地方性流行﹐如肝片吸蟲病和血吸蟲病。
病原:復殖吸蟲多呈葉狀﹑舌狀﹑扁錐狀﹐有的接近圓柱狀﹐多以背腹扁平﹑帶刺或平滑的表皮為特徵。小的蟲體長不足0.5毫米﹐一般為數毫米或數厘米。體表具吸著器官﹐通常有一個口吸盤和一個腹吸盤或后吸盤﹐但有些缺乏。排泄孔開口於體後端。無體腔﹐由表皮下的環肌﹑斜肌和縱肌組成皮肌囊﹐消化﹑排泄﹑神經﹑生殖系統埋置其中。除裂體科吸蟲外﹐一般為雌雄同體。生活史較複雜﹐全部需要更換宿主。在第1中間宿主螺螄體內﹐侵入的毛蚴以無性生殖方式經胞蚴或雷蚴期產生多數尾蚴﹐從螺體逸出﹐或在水生植物上結成囊蚴﹐或進入第 2中間宿主魚類﹑昆蟲或甲殼類體中形成囊蚴。被終末宿主吞入后即在其體內繼續發育為成蟲。有些復殖吸蟲不經過囊蚴期﹐由尾蚴侵入終末宿主體內直接發育成熟。
感染途徑:依病原生活史的類型而不同。如尾蚴可主動鑽入終末宿主皮膚而經皮膚感染(如裂體吸蟲)﹔尾蚴從中間宿主體內逸出后長成囊蚴的﹐可隨終末宿主在吃草﹑飲水時(如薑片吸蟲)﹐或吞入含有囊蚴的第2中間宿主時經口感染(如雙腔吸蟲)﹐也有通過胎盤感染的(如肝片吸蟲)。吸蟲病的傳播﹐受自然條件影響很大﹐如在多雨年份肝片吸蟲病多發﹔中國北方無釘螺分佈﹐因而亦無日本裂體吸蟲病存在。
癥狀和防治:癥狀因感染強度﹑宿主機體抵抗力﹑年齡和飼養管理條件等不同而有差異。如飼養管理條件好﹐宿主抵抗力強﹐感染程度又不很重﹐往往不表現癥狀﹔反之﹐即使輕度感染也能出現癥狀。幼畜的癥狀常較成畜為重。一般是精神萎頓﹐體弱無力﹐消瘦﹐貧血﹐水腫﹐被毛失去光澤。不同寄生部位的癥狀各異。寄生在肝臟的吸蟲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出現黃疸和消化不良﹔寄生在瘤胃和腸道的吸蟲則導致消化障礙和腹瀉﹔吸蟲寄生於肺臟時出現咳嗽或胸膜炎﹐而當移行到皮下時則形成囊腫。家禽輸卵管的吸蟲寄生可產無殼蛋和軟殼蛋等。
吸蟲病
吸蟲病
診斷時應根據流行病學資料﹑癥狀﹑實驗室檢驗和剖檢等進行綜合判斷。沉澱法檢查糞便常可發現蟲卵。日本裂體吸蟲病和東畢吸蟲病還可用孵化法檢出毛蚴。活組織檢查法主要用於診斷日本裂體吸蟲病和並殖吸蟲病﹐前者檢查直腸黏膜﹐後者檢查皮下囊腫。此外﹐還可用免疫學方法進行早期診斷。死後作屍體解剖診斷。治療可依據病原不同而採用不同藥物。綜合性預防措施有加強飼養管理﹐增進家畜抗病能力﹐消滅外界蟲卵和幼蟲﹐撲滅中間宿主﹐以及定期藥物驅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