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簡冊的結果 展開

簡冊

簡冊

簡冊是中國古代用於書寫的材料,多用竹或木製成,簡是狹長竹木片。若干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

拼音


jiǎn cè

引證詳解


1.書籍
①唐 柳宗元 《後序》:“著述者流……其要在於高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謂宜藏於簡冊也。”
②宋 曾鞏 《寄趙宮保》詩:“素節讜言留簡冊,高情清興入林泉。”
③清 孫枝蔚 《詠物詩·蠹魚》:“有屋不殊 楊子 居,簡冊之外更無餘。”
④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唯 莊周、司馬遷、柳宗元 三人者,傷悼不遇,怨悱形於簡冊,其於聖賢自得之樂,稍違異矣。”
2.特指史籍。
①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夫以 吳 徵 魯 賦,禹 計 塗山,持彼往事,用為今說,置於文章則可,施於簡冊則否矣。”
②《舊唐書·楊發傳》:“發 與都官郎中 盧搏 獻議曰……歷檢國史,並無改造重題之文,若故事有之,無不書於簡冊。”
③明 張居正 《跋》:“逡巡退讓之時,豈自知當播譽於人,垂光簡冊哉。”
3.冊書。
①唐 李德裕 《早入中書行公主冊禮事畢登集賢閣成詠》:“簡冊自中來,貂黃忝宣授。”
②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載《應乾聖壽太上皇冊文》:“然稱謂所施,簡冊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誠。”

簡冊歷史


簡介
在植物纖維紙流行以前,簡冊是主要的書寫材料。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簡冊了。簡的寬度一般在0.5~1厘米左右。長度往往視用途而異。簡冊通常用絲繩或麻繩編連,以編兩道或三道為最常見。一般先把簡編成冊,然後再書寫。每冊的簡數不一,主要取決於書寫的內容以及攜帶、閱讀是否方便。收藏簡冊時,以末簡為軸捲成一卷,講究的還在外面加書囊。簡一般只寫一行字。可以寫幾行字的寬木板稱為方或牘。書信往往寫在一尺長的木牘上,所以有尺牘之名。簡牘的書寫,用毛筆和墨。刪改簡上的文字要用書刀,因此古人常以刀、筆並提。
據考古發現的材料,簡冊可分為簡、牘、觚(供數面書寫的多棱形木棍)、檢(傳遞文書、信件時的木質封檢)、楬(題寫簿冊和器物名稱的寬短木牌)。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官方的文書檔案、私人信件、書籍抄件、歷譜及專為隨葬用的遣冊等。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又是珍貴的書法藝術資料。已知出土時代最早的簡,為湖北隨州戰國早期曾侯乙墓的竹簡,最晚的是新疆羅布泊樓蘭古城、民豐尼雅遺址和吐魯番晉墓的晉簡。
簡冊
簡冊
簡冊
簡冊
周、秦、漢各代
都是簡、帛並用的。但帛的價值高,遠不如簡冊使用得普遍。東漢中期蔡倫造紙以後,紙開始成為重要的書寫材料。
在魏晉時代
雖然私家已經越來越普遍地使用紙,官府文書仍多用簡冊。
到了南北朝時代
簡冊才基本絕跡。

向左換行原因


古代的書寫技術決定了豎寫方式
用刀子在木板上刻字,由於刀尖用力劃過會引起木板的移動,因而必須固定住木板。出於簡便易行的考慮,古人一般是左手握牢木板,右手持刀刻寫。這樣,要求木板長以二至三尺為宜,寬不能超過四寸,否則就無法握緊,這就是“牘”。牘既可以橫握也可以豎握。當橫持牘片時,握牘片的左手掌心向上,掌面前伸,而刻寫文字的右手掌面同樣前伸,兩隻手掌夾角小,難以用力。特別是在牘片最左邊刻寫時,右手將超過左手,幾乎無法用力。只有豎持牘片,左手掌心向內,掌面側橫,右手掌心向下,掌面向前斜伸,兩手互不影響,顯得舒緩大方。由於豎持的牘片較窄,橫寫每行只能刻寫十來個字,很不方便,只有豎行刻寫才比較合適。
新蔡楚墓出土簡冊
新蔡楚墓出土簡冊
簡冊
簡冊
西漢初期簡冊
西漢初期簡冊
從牘片的面積來計算
每片牘大概能寫下一百多個漢字,基本能滿足一般記事記言的需要。如果一次記錄的東西太多,就要用到多片牘片,不及時裝訂起來就會散亂,為以後的閱讀帶來不便。牘片不容易裝訂。因此,古人想出了把牘片簡化成簡條的方法。簡條容易編系成冊,用耐磨損的細皮條分別拴捆簡條兩端,就能把許多簡條連成一體,並且容易卷折成卷。使用時皮條與簡條之間摩擦少,長久耐用。尤其重要的是,只要簡條數量合適,捲起來的簡冊正好能握在掌中,左手可以極其牢靠地握住簡冊,以便於右手用力刻寫。簡冊的另一大方便之處是便於攜帶,一個刀筆吏隨身可以攜帶多個簡冊,足夠幾天的使用。
使用牘片記錄事情
豎寫時既可以自左向右換行,也可以自右向左換行。相對說來,向右換行更好一些。向右換行時,最先寫成的豎行留在左邊,不會被持刀(筆)的右手遮住,方便查看前文。與此相反,向左換行時先寫成的字會被右手遮住,不便於查看前文。問題是古人為什麼放棄方便的向右換行方式,卻採用了向左換行的方式呢?其實這是由簡冊的特點決定的。
在簡冊上寫字時
如果向右換行,簡冊的捲動方式有兩種:一是寫滿字的簡條直接從左手腕處向左卷出,這樣卷出的簡條數量一多,卷出的簡條受到左腕的阻擋不能自然下垂而頃斜翅起,使得左手不容易握緊剩餘簡條,而且前文位於左腕外側,要想查看則必須倒手,很不方便。二是把寫滿字的簡條直接卷進左手掌中,導致前文被壓在掌中,不方便查看。向左換行就沒有上述弊端,首先簡冊自右向左捲起,在每個簡條的外面刻寫,寫滿字的簡條直接從左手指端卷出,要查看前文時只需持刀(筆)的右手手腕抬起卷出的簡條即可。正是這一點,決定了古人向左換行的書寫習慣。造紙術發明以後
雖然紙張代替簡冊成為書寫材料,但由於強大的習慣作用,古人並沒有改豎寫為橫寫。直到上世紀葉,豎寫方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