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作障礙
作物生長發育異常的現象
連作障礙,是指連續在同一土壤上栽培同種作物或近緣作物引起的作物生長發育異常。癥狀一般為生長發育不良,產量、品質下降,極端情況下,局部死苗,不發苗或發苗不旺;多數受害植物根系發生褐變、分支減少,活力低下,分佈範圍狹小,導致吸收水分、養分的能力下降。障礙一般以生長初期明顯,後期常可不同程度地恢復。連作障礙在植物科屬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易發生連作障礙的作物集中在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蘆科和薔薇科,而多種禾本科糧食作物如麥類、水稻和玉米,連作障礙不明顯。連作障礙的發生有多種原因,包括養分過度消耗、土壤理化性質惡化、病蟲害增加和有毒物質(包括化感物質等)的累積等。它的發生受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連作的次數(一般連作次數越多,年限越長,連作障礙越重)、土壤性質(通常黏土重於砂土,保護地栽培多於露地栽培)及後作水肥管理不當都會加重障礙。
succession cropping obstacle
狹義的連作是指在同一塊地里連續種植同一種作物(或同一科作物);
廣義的連作是指同一種作物或感染同一種病原菌或線蟲的作物連續種植。
同一作物或近緣作物連作以後,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況下,也會產生產量降低、品質變劣、生育狀況變差的現象,這就是連作障礙。
1、作物自毒作用
某些作物可通過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作物殘茬腐解等途徑釋放一些物質,對同茬或下茬同種或同科作物生長發育產生抑制作用,這種現象叫自毒作用。多年連作,勢必引起的自毒作用越來越明顯,連作障礙就會出現,連作時間越長,障礙越嚴重。
2、土壤有益微生物減少、有害微生物增加,導致土傳病害加重(土壤有害微生物的積累是最主要的原因)
由於連作,形成了特殊的土壤環境,使固氮菌、根瘤菌、光合菌、放線菌、硝化細菌、氨化細菌、菌根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土壤的微生物區系發生變化。特別是保護地蔬菜和複種指數最高,一年四季不歇地,病蟲害源不斷積累,導致土傳病害發生較重,而且發現很多新的病源菌導致的病害發生,形成了近年來的“用藥不治病”的現象。
3、土壤性質變壞,次生鹽漬化及土壤酸化嚴重
在片面地追求高產的誘惑下,大量施入高含量的化學肥料和未經腐熟的動物糞便、人糞尿等,導致土壤中鹽分過量。因為這些鹽分不能被充分淋溶,所以大量積聚在土壤耕層中,就產生了土壤次生鹽漬化及酸化,從而降低了PH值,影響了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引發生理性病害。
4、線蟲
線蟲是作物寄生蟲,主要破壞作物的根系,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連作會引起線蟲的大發生。如大姜,連作幾年後,就會因為線蟲而引起嚴重的姜癩病。
1、病蟲害加重
設施連作后,由於其土壤理化性質以及光照、溫濕度、氣體的變化,一些有益微生物(銨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長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微生物迅速得到繁殖,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壞,這樣不僅導致肥料分解過程的障礙,而且病蟲害發生多、蔓延快,且逐年加重,特別是一些常見的葉霉病、灰霉病、霜霉病、根腐病、枯萎病和白粉虱、蚜蟲、斑潛蠅等基本無越冬現象,從而使生產者只能靠加大藥量和頻繁用藥來控制,造成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嚴重污染。
2、土壤次生鹽漬化及酸化
設施栽培施藥量大,加上常年或幾乎常年覆蓋改變了自然狀態下的水分平衡,土壤長期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澆。又要是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下層土壤中的肥料和其他鹽分會隨著深層土壤水分的蒸發,沿土壤毛細管上升,最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薄層白色鹽分即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據有關部門測定,露地土壤鹽分濃度一般在3000mg/kg左右,而大棚內常可達7000-8000mg/kg,有的甚至高達20000mg/kg。同時由於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土壤的緩衝能力和離子平衡能力遭到破壞而導致土壤PH值下降,即土壤酸化現象。造成土壤溶液濃度增加使土壤的滲透勢加大,農作物種子的發芽、根系的吸水吸肥均不能正常進行。
3、植物自毒作用
這是一種發生在種內的生長抑制作用,連作條件下土壤生態環境對植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時植物殘體與病原物的代謝產物對植物有致毒作用,並連同植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質一起影響植株代謝,最後導致自毒作用的發生。
4、元素平衡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