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寬工業村

洪寬工業村

洪寬工業村是愛國僑領林文鏡先生,在福清家鄉獨資創辦建設的全國第一個村級僑辦工業村,為國家級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骨幹園區。“洪寬工業村”以林文鏡先生的家父林洪寬先生名字命名,中共中央原總書記江澤民同志為此專門題名。由於工業村集聚了一大批台資企業,因此被喻為福州地區“台灣村”。

基本情況


洪寬工業村
洪寬工業村
洪寬工業村創辦於1990年3月,位於福建省福清市城北陽下街道內。發展規劃面積19.49平方公里,現已建成10平方公里。工業村距省會福州市60公里,距福清市中心區4.5公里,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50公里,距元洪碼頭28公里,距福州新港深水碼頭45公里,距福廈高速公路匝口11公里,距在建的福廈高速鐵路車站6公里。
工業村水、電、路、排污、通訊、綠化等生產設施完善。生活住宅、商業網點、郵電通訊、銀行、水電、休閑娛樂、教育醫療、治安保衛等生活設施配套。近3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就業與當地村民同等待遇。
洪寬工業區管理樓在2013年已經完工總樓3層。
工業村充分發揮僑辦特殊機制,堅持以商招商、項目帶動開發。截止2009年12月,落地企業125家(其中台資企業80家),總投資17億美元,已投產95家。主要產品為發電機組、精密模具、電子通訊、鋁材深加工、五金工具、紡織印染、服裝鞋帽、日用化工等。

產業布局


工業村由機電、鋁產業、綜合工業三大園區組成。重點鼓勵發電機組、鋁材深加工、數控機床三大產業。工業村近4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 2006年32億元、2007年50.8億元、2008年84.8億元;2009年77.2億元。
一、機電工業園
機電園創建於2006年3月,規劃用地12000畝,一期用地4040畝。已落戶企業45家,2009年工業產值占工業村總量65%,為工業村支柱園區。機電園主要集中發電機組、精密模具、電子通訊、輕工機械等機電產業。預留專項用於台灣地區數控機床、機械加工中心項目用地2000畝地。
福清市委、福清市政府直接領導並參與機電園的建設,為機電園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福清市市長陳伙金親自兼任機電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洪寬機電園以承接台資項目為主,因此被省經貿委、福州市政府、福清市委、福清市政府確定為洪寬台灣機電園,現已成為福建省承接台灣機電行業轉移的主要集聚地和對台經貿往來的重要窗口。
二、鋁產業園
鋁產業園為工業村的新興園區,一期用地2100畝,現已用地600畝。為工業村重點推動和發展園區,省經貿委直接參與規劃與指導。承接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鋁材(鋁板、鋁箔、鋁管等)深加工項目為主;充分利用中鋁瑞閩產業基地和工業村龍頭產品發電機組配套產業集聚優勢。
三、綜合工業園區
綜合工業園,主要集中工業村創建初期落地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主要產業為紡織服裝、鞋帽箱包、塑膠化工、五金工具等。該園區在招商引資上,主要是推動現有企業增資擴產、做大做強。
海峽農業
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加強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1997年愛國僑領林文鏡先生投資創辦洪寬台灣農民創業園,由洪寬海峽農業實驗有限公司組織實施,聘請台灣農業專家經營管理。2000年3月外貿部、農業部、國台辦授於該項目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園”。洪寬台灣農民創業園主要經營範圍:一是,台灣名優水果、藥材培植、改良研究;二是,建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機制;三是,發展台灣特色的農業休閑觀光產業。洪寬台灣農民創業園,規劃用地2500畝,分二期實施。一期項目400畝,1997年開始實施,主要培育台灣名優水果、藥材、水稻等農作物及土壤改良,由洪寬第一農場(300畝)、松濤園果園(100畝)2個園區組成。其中種植台灣名優果樹3萬棵、近30個品種,主要有蓮霧釋迦楊桃、水蜜桃、蜜棗、神秘果火龍果蛋黃果樹葡萄、葡萄柚、文旦柚、紅肉李、芒果、荔枝、龍眼、枇杷、橄欖、橙柑、桷柑、茂谷柑、楊梅、番石榴、檸檬、蜜雪梨等。二期項目2100畝,位於洪寬工業村際頭,2009年1月開始實施。項目規劃內容:一是,種植、加工台灣名優水果、藥材;二是,發展農業休閑觀光產業;三是,配套建設閩台農業交流培訓中心、三星級農業休閑觀光酒店。二期項目,計劃2012年全部建成。截止2010年3月,已種植台灣名優水果種苗380畝、1萬株。在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方面,洪寬台灣農民創業園通過兩岸往來交流、合作研究課題、共同舉辦海峽農業論壇和培訓等方式,與台灣南元休閑農場、公老坪休閑農場、中興大學等科研教學機構,建立密切合作交流機制。
未來展望
洪寬工業村經過20年建設,已成為福州市最具工業經濟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已成為福建省承接我國台灣地區產業轉移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洪寬工業已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在新的歷史時期,工業村將繼續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將工業村創造成工業可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的海峽西岸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