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約283萬人(1982),主要居住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通用漢文。其文學源遠流長,屬巴蜀文化系統。
《華陽國志·巴志》記載,
武王伐紂,“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土家族神話,是土家族文學中很吸引人的一部分。流傳至今的有《洪水淹天》、《太陽和月亮》、《張古老制天李古老制地》,以及有關家畜、家禽、糧食、火種等來源的神話。有的神話被編為
擺手歌來唱。
土家族文學
土家族文學以敘事詩、
山歌及跳
擺手舞時所唱之擺手歌等最為著名。擺手歌有大擺手歌和小擺手歌之分,大擺手歌具有史詩性質;小擺手歌多為苦歌、戀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山鄉風味。長篇敘事詩《
錦雞》是四句頭
民歌的組合體,用男女對唱方式表現,它以愛情故事為主線,反映出廣闊的社會生活面。
土家族民間文學的代表作品有《梯瑪神歌》、《將帥拔佩》、《
向老官人》、《西朗卡布》、《
哭嫁歌》、《
薅草鑼鼓歌》等。其中《哭嫁歌》與《薅草鑼鼓歌》與土家族的婚嫁和勞動生活密切結合,具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土家族竹枝山歌質樸清新,別具一格。
唐代顧況、
劉禹錫、
白居易等及其以後的一些詩人所作“
竹枝詞”,頗受這類竹枝山歌的影響。流傳至今的土家族歌謠形式有
七言四句、七言五句、八句等多種格式。既靈活自由,又音韻和諧,諧音
雙關,比喻起興,富於形象聯想。
古代土家族作家文學形式以竹枝詞為最多,影響較大的文人有
田泰斗、
彭勇行、
田舜年、
彭秋潭、向曉甫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土家族文學有了新的發展。民間歌手田茂忠、詩人
汪承棟、小說家
孫健忠等的創作,為土家族文學史掀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