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語
土族語
土族語(Monguor language)又稱“蒙古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佈在中國青海省東部和甘肅省西部地區,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最集中。使用人口約10萬(1982)。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
土族語
土族語有十種詞類,它們是:名詞、代詞、形容詞、數詞、動詞、副詞、後置詞、助詞、連詞、嘆詞。前六類為實詞,其中名詞和代詞中的人稱代詞有數、格、領屬等語法範疇,動詞主要有祈使式、陳述式、形動詞、副動詞等語法形式,副詞沒有統一的語法標誌。其餘四類則屬虛詞,只與實詞結合表示各自的語法意義。土族語的語序是主語—賓語或補語—謂語,定語和狀語均在被修飾成分前頭。
土族語有兩個方言: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土族語語音系統中主要包括母音和輔音。母音有單母音和復母音;輔音也有單輔音和複輔音,複輔音除個別外只出現在詞首。土族語雖然也有母音和諧,但一般僅存在於詞幹內部。土族於1979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
土徠族婦女服飾
1981年開始在互助方言區試行。1986年進一步推廣使用。經過實驗推行,土族文字在諸如掃除文盲、記事、記帳、傳遞信息、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學、普及科普知識、進行漢語教學等方面,日益顯示出其積極作用,並得到土族人民的承認與歡迎。目前,土族文字已進入學校,小學低年級開設土族語文課。
土族婦女
輔音中有舌尖中、舌尖后、舌面前塞擦音和舌尖后擦音,但無舌葉擦音。母音和諧只涉及一部分母音,主要表現在詞根範圍內。複輔音較多,除個別情況外都出現於詞首。以f、x、嶃等形式保留著詞首古音h。第一音節(尤其是詞首)的母音失落現象較常見。詞的重音落在末一個音節上,當詞幹後接有含母音的附加成分時,隨著音節的增加,重音往後移動。
語法方面,各種格的附加成分形式簡單,沒有變體。表示複數的附加成分-sge和-嬜gula比較特殊。靜詞和形動詞作謂語時要加判斷語氣助詞。副動詞的附加成分種類較多。
辭彙方面,保留著一些古詞。漢語借詞和藏語借詞較多。派生法是主要的構詞方式。根據14000個詞的比較,土族語約有85%以上的詞與現代蒙古語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