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大西北的結果 展開

大西北

中國區域

大西北,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是指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內蒙古的一部分。總面積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總人口約為中國的十四分之一。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該區域還富含石油、煤炭、天然氣、鎳、鉑、鉀鹽等礦產資源,著名的有克拉瑪依油田、榆林煤礦等。

中國大西北地區分佈在黃土高原一黃河中上游以西,昆崙山一阿爾金山一祁連山一秦嶺以北,國境線以東,國境線一蒙古高原以南,西北地區國境線漫長,與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國相鄰。

大西北地區戰略地位重要,自然資源豐富,目前尚未充分開發,新疆比較巨大發展潛力,是國家西部開發的重點工程,也是中原絲綢之路的起點,文物古迹眾多,這一地區是中國尋古問今的好去處。

西北地區別稱


西北
西北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等省。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人口結構


據有關資料顯示:(單位/萬)
陝西:3750
甘肅:2600
新疆:2095.193
寧夏:571.6
青海:547.7

資源與生態


資源

1.地大
大西北地域遼闊,行政上包括陝、甘、寧、青、新五省,行政上大西北面積共計304.3萬平方公里(地理上陝西、甘肅秦嶺以南地區並不屬於大西北),佔西部總面積的57.7%,佔全國陸地面積的31.7%;人口約9000萬,為全國的7%;人均土地面積3.8公頃(57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萬公頃(2.78億畝),人均耕地0.21公頃(3.09畝),高於全國人均數一倍;草地6544萬公頃(9.82億畝),人均0.73公頃(10.91畝);林地1413萬公頃(2.12億畝)。
2.物博
除土地資源外,西北地區光熱資源也很豐富,是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西北地區有著豐富的礦藏,煤炭、石油、天然氣均居全國最前列,、鋅、等有色金屬,等稀有金屬,等貴金屬,食鹽、鉀鹽、硼、鈉硝石等化工礦藏,以及石膏、石棉、雲母、石灰石,硅等非金屬礦藏,都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
3.儲運豐富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為33.7萬億元。其中煤炭保有儲量達300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30%左右,主要分佈在陝西、新疆和寧夏。石油儲量為5.1億噸,佔全國陸上總儲油量的近23%,新疆是我國21世紀的後備石油基地。天然氣儲量為4354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總儲氣量的58%,其中陝北的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甘肅省的鎳儲量佔到全國總鎳儲量的62%。鉑儲量佔全國總量的57%。中國鉀鹽儲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生態

除秦嶺以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由於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除秦嶺以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多數在500毫米以下,屬乾旱半乾旱地區,其中黃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柴達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於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魯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幾乎終年無雨。
由於降水稀少等原因,西北地區的地表水量約為2200億立方米/年,佔全國總徑流量的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