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家街道

晏家街道

重慶市長壽晏家街道辦事處,位於長壽城區西郊,是長壽通往重慶的必經之路。辦事處轄10個村,8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約9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6853人(2020年)。

2011年,街道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500元,比2010年增長1555元,增長率為22.4%;工業總產值為11.18億元,增長1.88億元,增長率為20.2%;新增就業2205人,增加783人,增長率達55.1%。

概況


晏家街道位於長壽區西南部、城區西郊,南靠長江。面積約95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11個行政村。渝萬高速公路、渝懷鐵路、319國道、渝梁等公路過境,長江邊設有車渡和客貨運碼頭。長壽化工園區、晏家工業園區在轄區內。
[代碼]500115002:~001晏興社區~002中心路社區~003查家灣社區~004朱家岩社區~200晏家村~201三觀村~202石盤村~203石門村~204沙溪村~205沙塘村~206白石村~207金龍村~208龍門村~209十字村~210渡口村

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沙溪里。
清順治三年(1646年),為晏家場。
1951年3月,為長壽第二區。
1958年9月,設立晏家(區)公社。
1980年12月,析晏家公社置朱家鎮。
1993年12月,晏家、十字、新沙鄉的一部分合併成立晏家鎮,朱家鎮和新沙鄉的部分合併成立朱家鎮。
2003年設立晏家街道,轄原晏家鎮、朱家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94.83平方千米,人口73062人,辦事處駐晏家場。2006年轄晏興、中心路、查家灣、朱家岩4個社區,晏家、三觀、石盤、石門、沙溪、沙塘、白石、金龍、龍門、十字、渡口11個行政村。
附:晏家鎮位於長壽區西南部,距區政府7千米。 [沿革]1911年設晏家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4年置鎮。1997年,面積60.3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晏家、龍山、蘭家、大連、高橋、白石、白土、三青、自生、新平、七星、新時、十字、紅字、觀雙、龍門、河泉、金龍、西安、王井20個行政村。
附:朱家鎮位於長壽區西南部,南靠長江,距區政府7千米。 [沿革]1973年設朱家鎮。1997年,面積34.5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三觀、石拱、石盤、渡口、四楞、沙溪、石門、石洞、沙塘、楊坪、新 11個行政村和援建村、朱家岩、石踏坡、上查家、下查家、運輸村、臨江村、化工村、新建村、周家沱10個居委會。

街道概況


晏家街道
晏家街道
晏家街道是長壽城區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突出,工業基礎尤為雄厚,基礎設施完備。長江黃金水道瀕境而過,渝長高速公路橫貫中部並在轄區建有長壽汽車西站,到重慶只有1小時時間,渝懷鐵路在轄區石門村建立客貨火車站,渝利鐵路在其境內建有長壽火車南站。水路、鐵路、公路四通八達,交通網路構架已經形成,水、電、氣、路通信基礎設施完備。
轄區工業基礎雄厚,現有各類企業達68個,其中工業企業60個,從業人員5260人。街道工業企業經濟初步形成了以建築材料、紙製品、塑料、傢具製造等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年產值達3億元。
未來發展前景看好。長壽區委、區政府提出“三地一中心”建設目標,其工業制高的重點和實施地在晏家街道。目前,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重慶長壽化工園區、晏家工業園區建設緊鑼密鼓、如火如荼。隨著重慶化工園區和晏家工業園區進程的不斷加快,未來3—5年,將建成一個以化工產品為龍頭,工業門類齊全,產業結構合理,社區服務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新區。

人口數據

總人口28628
14581
14047
家庭戶戶數8912
家庭戶總人口(總)28551
家庭戶男14516
家庭戶女14035
0-14歲(總)5290
0-14歲男2710
0-14歲女2580
15-64歲(總)21075
15-64歲男10858
15-64歲女10217
65歲及以上(總)2263
65歲及以上男1013
65歲及以上女125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115
2021年6月8日,重慶市長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晏家街道常住人口為46853人。

下轄村居

晏家街道
晏家街道
晏家社區育才路社區中心路社區曹家堡社區晏興社區晏中路社區朱家岩社區渣家塆社區(即川維)
三觀村、龍門村、河泉村、金龍村、西安村、王井村、三青村、白石村、白土村、自生村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晏家街道下轄晏家、曹家堡、晏興、晏中路、育才路、中心路、查家灣、朱家岩8個社區,石盤、三觀、石門、沙溪、沙塘、白石、金龍、龍門、十字9個行政村;下設125個居民小組、9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晏家街道下轄9個社區、8個行政村:中心路社區、查家灣社區、朱家岩社區、曹家堡社區、晏家社區、晏山社區、育才路社區、牛心山社區、齊心社區、石盤村、石門村、沙溪村、沙塘村、金龍村、龍門村、十字村、三觀村,街道辦事處駐育才路社區育才路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晏家街道地處長壽區西南部,東與鳳城街道接壤,南與江南街道隔江相望,西與渝北區洛磧鎮毗鄰,北連八顆街道,總面積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晏家街道地處長江北岸河谷丘陵地帶,地勢東、西、北高,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西山,海拔330米;最低點位於大石門長江邊,海拔180米。

水文

晏家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有長江岸線3.6千米,從西南至東流經境內石門、石盤和朱家岩3個村(社區),年均徑流量1.1萬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晏家河、過灘河、沙溪河;河流總長度24.9千米(含長江過境),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晏家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災和滑坡等;乾旱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7月—9月,受災人口3.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2800萬元。

自然資源

晏家街道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石灰石等,其中煤儲量8.9億噸、石灰石儲量12億噸。2011年,晏家街道有耕地面積1.4萬畝,人均0.2畝;可利用林地面積2.5萬畝,園地面積0.2畝,養殖水面0.02畝。

工業園區


重慶化工園區
重慶(長壽)化工園區是2001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工業園區。園區首期規劃面積31.3平方公里,分為天然氣化工片區、石油化工片區、精細化工片區及化工材料片區,是重慶市集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質化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於一體的綜合性化工園區,是重慶市資源加工業的重要平台。園區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配套設施,規劃合理,布局科學,計劃工業產值2012年達1000億元,2015年達1500億元,2020年達2000億元。屆時園區將建設成為一個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可持續發展的長江上游一流的綜合性化工基地、國家新材料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園區發展堅持科學的開發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一次科學規劃、分步適時實施”的原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按照“產業項目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公用工程一體化、物流配送一體化、管理服務一體化”的五個“一體化”理念,採取項目集約、專業集成、投資集中、統一治理和統一排放的建設和管理模式,使可持續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理論貫穿於園區規劃建設中,把園區建設成為一個生產與生態平衡、發展與環境和諧的化學工業園區。
經過五年的開發建設,園區已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氯鹼化工、生物質化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基礎。成功引進英國BP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德國巴斯夫、荷蘭帝斯曼、德國林德氣體公司、美國普萊克斯公司中化國際、中遠物流、韓國錦湖、德國德固賽、法國達爾凱、香港建滔化工集團、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81家企業,其中有世界五百強12家,國內外上市公司19家,協議投資總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將在2011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
晏家工業園區
晏家街道
晏家街道
重慶市晏家工業園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離重慶市主城50公里,是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於2003年3月啟動建設,2008年在全市47個特色工業園區中綜合排名第四名,連續5年成為重慶市“五個示範工業園區”之一。
園區控制規劃面積38.98平方公里,其中綜合加工區規劃面積7.58平方公里,江南鋼城規劃面積14.8平方公里,機電材料園規劃面積16.6平方公里。分區布置冶金及金屬壓延、機械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
截止2008年底,入駐企業108戶,合同投資401.69億元,開發面積近20平方公里;建成投產企業85戶,解決就業8600人,實現年產值118億元,利稅7.51億元。重鋼(集團)公司、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重慶環松科技工業有限公司、重慶景興紙業集團造紙有限公司、重慶小康汽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已入駐園區,基本形成了冶金及金屬壓延、機械製造、新材料三大特色產業。
到2012年,晏家工業園區將建成以精品鋼材深加工、新型材料、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產業,年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服務優良、環境優美的重慶市一流示範工業園區。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晏家街辦境內的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1年4月11日,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市長黃奇帆為開發區揭牌。這是繼重慶經濟開發區、重慶萬州工業園區、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后重慶市第四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口


2010年,晏家街道人口有72825人。
2011年末,晏家街道總人口7.3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45萬人,城鎮化率73.7%;另有流動人口11.1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37979人,佔51.3%;女性35921人,佔48.7%;14歲以下9173人,佔12.4%;15—64歲56138人,佔75.9%;65歲以上8589人,佔11.7%;人口以漢族為主,達7.29萬人,佔98.7%。2011年,晏家街道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長率-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晏家街道財政總收入34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完成工商各稅14億元,比2010年增長128.9%。2011年,晏家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8945元。

農業

2011年,晏家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0.6億元,比2010年減少25%,農業增加值3281.6萬元。晏家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晏家街道生產糧食8285噸,人均112千克,其中水稻3201噸,小麥1017噸,玉米2323噸,其它糧食作物2721噸。晏家街道主要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2011年,晏家街道蔬菜種植面積6368畝,產量1.1萬噸。晏家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晏家街道生豬飼養量4.9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家禽飼養量6.0萬羽,禽蛋146噸。2011年,晏家街道水果種植面積2961畝,產量938噸。

工業

晏家街道工業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晏家街道工業總產值為40.5億元,比2010年增長22.3%,工業增加值24.8億元;有工業企業235家,職工719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4.8億元,比2010年增長16.8%。2011年,晏家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職工3.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9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晏家街道境內工業園有重慶化工園區、晏家工業園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重慶(長壽)化工園區是2001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工業園區。園區首期規劃面積31.3平方千米。
重慶市晏家工業園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離重慶市主城50千米,是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園區,於2003年3月啟動建設。園區控制規劃面積38.98平方千米,其中綜合加工區規劃面積7.58平方千米,江南鋼城規劃面積14.8平方千米,機電材料園規劃面積16.6平方千米;分區布置冶金及金屬壓延、機械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截至2008年底,入駐企業108戶,合同投資401.69億元,開發面積近20平方千米;建成投產企業85戶,解決就業8600人,實現年產值118億元,利稅7.51億元。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10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晏家街辦境內的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商貿

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商業網點5277個,職工2.1萬,人。2011年,晏家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0.1億元,比2010年增長42.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7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

金融

2011年,晏家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2011年末,晏家街道各類存款餘額為12.8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各項貸款餘額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2018人,專任教師95人;小學4所,在校生3290人,專任教師2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市屬重點中學川維中學和晏家中學,在校生3000人,教職工270人,109名專職教師;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晏家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1%。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3145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500人,經營管理人才7450人,技能人才5500人,農村實用人才1.2萬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有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5萬餘冊。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學校體育場4個,50%的村居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廣播電視站1個,9個村均開通廣播,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8萬戶,入戶率78.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2所,分別為長壽區第二人民醫院和第三人民醫院,村衛生室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個體醫療11個,門診部(所)1個;床位70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00張,固定資產總值1.3億元;專業衛生人員420人。2011年,晏家街道完成診療12.5萬人次。2011年,晏家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98.5/10萬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3萬人,參合率98.7%;孕產婦死亡率為24.3/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8%、6.1%、3.0%。

社會保障

2011年,晏家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80戶,人數1716人,支出49.1萬元,比2010年增長-90%,月人均276元,比2010年增長1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8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5戶,人數689人,支出64.3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月人均200元,比2010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02人,撫恤事業費月支出21.6萬元,比2010年增長25%;福利院1家,床位9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6人,城鎮孤寡老人21人;有社區服務設施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8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萬人;參加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1.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5.3萬人。

基礎設施

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全年投遞國內函件8.9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4萬件,征訂報紙2萬份、期刊1.5萬冊,郵政業務總量168.5萬元,業務收入69.8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6個,固定移動網際網路用戶1875戶。

交通運輸


晏家街道有渝懷鐵路線過境,境內長6.7千米,有長壽站,為三等站,日均12列客車停靠,有快車K427/8次、K775/6次、K776/6次、K586/5次等,日客運量49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10萬噸;有滬渝高速公路渝長段、長梁段等交通幹線過境。2011年末,晏家街道有鄉村社公路350千米;有晏家20萬標箱集裝箱碼頭。2011年,晏家街道貨運吞吐量137.2萬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晏家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晏家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