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衢亨
乾隆四十三年殿試狀元
戴衢亨(1755~1811年),漢族,字荷之,號蓮士,原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四十三年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如故。嘉慶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謚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乾隆三十六年,嘗作《廬山瀑布圖》 。
戴衢亨書法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殿試一甲一名,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嘉慶十年(1805)起任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從政謹飭清慎,頗有遠見,為嘉慶時重臣。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職,贈太子太師,謚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乾隆三十六年(1771)嘗作廬山瀑布圖。卒年五十七。《毗陵畫徵錄、知魚堂書畫錄》 。
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戴衢亨自小沒有一點紈絝子弟的嬌慣刁蠻之氣,倒是天生的熱愛讀書習字。父親戴第元、叔叔戴均元、哥哥戴心亨都是由進士而步入仕途的朝廷官員,他們一有空閑,就把指導他學習當作放鬆身心的樂事,加上教書先生的悉心調教,戴衢亨的學問突飛猛進,不僅同齡學童望塵莫及,而且就是閱歷頗深的成年學子也自嘆不如。十五歲,縣試、院試小試牛刀;十七歲,秀才便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再戰鄉試,又高中舉人。人們的讚歎聲餘音未了,剛剛二十一歲的戴衢亨,在乾隆皇帝巡幸天津的時候,奉召應試,又深得皇上賞識,名列一等,授內閣中書,第二年就入軍機處當了軍機章京。
戴衢亨少年得意主要靠實力,但他奪得狀元的桂冠,則有一半靠運氣。這一科考試時當公元1778年,正副主考官、同考官及讀卷官共7人,全部都是當時在朝大臣中的前科狀元,其中有兩位同考官是徽州人,一位是休寧五城人黃軒,另一位是歙縣人金榜。如此清一色的狀元任考官,這是前所未有的科舉盛事。因此,這一科的狀元名落誰家就格外引人注目。殿試過後,主考官將前10名試卷呈送皇帝審閱。原擬頭名試卷是北京邵自昌的,乾隆皇帝看了邵的試卷,雖嫌其對策中有兩句略有一些不連貫,但也沒有打算改變初擬順序。準備拆了考卷彌封,就照原定名次寫榜。該科讀卷負責人、吏部尚書程景伊奉命當場拆封試卷填榜,拿起邵自昌的卷子好半天拆不開,看不清姓名籍貫,乾隆等急了,就叫將第二、第三名往前挪,而把邵自昌的一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原來的二、三號卷再拆邵的仍然拆不開,就把四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四號卷,才將邵自昌的卷子拆開。乾隆皇帝認為這是天意,便讓程京伊按拆卷順序填榜,於是原本被金榜那一房錄取的第二號試卷考生戴衢亨,年僅24歲就成了天下第一的“欽點狀元”。而邵自昌卻非常可惜地變為二甲第一名,僅得一個“金殿傳臚”的名號。
戴衢亨做官之後,曾多次主持湖北、江南、湖南等地鄉試,均嚴格以才德取人。嘉慶十四年(1809),他以協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的身份主持會試,並任殿試閱卷大臣。在考試中,他見徽州故里歙縣舉子洪瑩才德兼備,便極力舉薦洪瑩為頭名狀元。心存忌恨的給事中花傑乘機誣告他與洪瑩互相勾結,營私舞弊。事情傳開,似乎確鑿有據。嘉慶皇帝對這件事也將信將疑,便派滿州軍機章京將洪瑩由福園門帶至上書房,又命二皇子監看,令洪瑩默寫殿試策,與原卷核對,一一相符,並無情弊。結果花傑被押刑部議罪。嘉慶皇帝面露笑容,盛讚戴衢亨為朝廷選中了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狀元。
世居安徽休寧縣隆阜紫園,二十五世為道容,即戴宏度,家貲漸落,為謀生,遷到江蘇揚州甘泉縣,其妻湯氏,只生一子,號為乃勛公,即戴時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時懋元配傅氏無出,早歿,葬於休寧,繼室周氏生二子,長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號玉庵;次為戴瑤。
戴宏度及其妻湯氏,戴時懋繼室周氏三人相繼而歿,戴時懋竭力以三棺營葬於揚州西城外西福橋。戴家自戴時懋開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時懋因“貧困無依”,乃攜二子遠遊江南,越過大庾嶺,抵廣東羊城一帶,具體從事什麼職業不清楚。
“逾大庾嶺,抵粵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謀食,饔餮初溢。”
戴時懋“負豪俠,好施與”,再繼娶梁氏,梁氏亦無出,僅有二子。
戴時懋早年已歿於廣東。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時已家道中衰,跟隨其父戴時懋四處謀生,“幼年隨侍奔走粵中,流漓顛沛辛苦備嘗,然貧因不改其常度,猶斤斤自守,暇則讀四書五經,處已謙和,待人誠實,言行忠信”。
讀書喜講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術,常往來於大庾的梅關、橫浦間,假託佔I-算命的吉凶之說,導人為善。看到大庾風俗淳樸,物產豐饒,產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佩(時年23歲)以所有積蓄買負郭田百畝,選擇大庾縣水城孝友坊作為居所。
但是戴佩並沒有馬上居於大庾,而是直到戴時懋歿后,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后,迎養繼母梁氏於大庾,“晨昏定省,視膳浣衣,親滌溺器”。此時的戴佩已經三十多歲,還沒有成家,生活之艱辛可見一斑。
定居大庾后,才娶元配溫氏,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慘淡經營,承先啟後,開始著籍為貢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瑤亦在這期間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業。其弟弟原先被聘於位於大庾嶺下的南贛鹽館。兄弟成家后,兄弟間親密友愛,額其堂日“誠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后,繼母梁氏不久歿於大庾,兄弟將繼母梁氏與父戴時懋合葬於大庾縣東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廬墳墓,入籍有年矣”。
戴瑤比戴佩兒子出生早,兩個兒子,長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佩元配溫氏所生的兒子,長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銓元。
戴佩后娶側室江氏,生二子,長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小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開始,人丁開始興旺。不幸的是,戴瑤與妻郭氏相繼而歿,兩子還未成年,十幾歲就夭折了,戴瑤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這一支,人丁興旺。
後人現多居於今大余縣的新城鎮下轄的龍王廟村,只有幾十戶。
衢亨之父戴第元,字正字,號省翁,乾隆丁丑科進土。授編修。曾主江南、山東、湖北鄉試。官至太僕少卿。叔父戴均元,字修原,號可亭,乾隆乙末科進士,翰林院編修,五任江南等省主考,四任四川等省學政,三任會試總裁,二讀殿試朝考卷,賞戴雙眼花翎,受宮保銜,任軍機大臣,拜文瀾閣大學士。兄戴心亨,字習之,號石士,乾隆乙未科與叔父同登進士,翰林院編修,先後典試江南,視學湖北。四人均才大學博。以其一家同出兩相四進士,譽為“西江四戴”。
嘉慶元年,授受禮成。凡大典撰擬文字,皆出其手。二年,命隨軍機大臣學習行走,以秩卑,特加三品卿銜。累遷禮部侍郎,調戶部。四年,仁宗始親政。衢亨以病乞假;假滿,兼署吏部侍郎。六年,擢兵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戶部三庫。川、楚、陝教匪以次削平,以贊畫功,屢荷優褒。七年,大功戡定,詔嘉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克盡忠悃,加太子少保,予雲騎尉世職。九年,失察順天府書吏盜印,罷兼尹。十年,調戶部,兼直南書房,典會試。十二年,協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典順天鄉試。
十三年,偕大學士長麟視南河。時河事日敝,帝銳意整頓,中外臣工議不一,特命查勘籌議。衢亨叔均元方以總河謝病家居,許便道省視,遂與長麟三疏陳治河要義,斟酌緩急,停修毛城鋪滾水壩,復天然閘東山罅閘壩,以減黃濟運;於王營減壩西,增築滾壩、石壩,普培沿河大堤,以淮、揚境內為尤急。雲梯關外八灘以上,接築雁翅堤以束水勢。高堰、山盱石堤加筑後戧土坡,為暫救急之計,徐辦碎石坦坡以護石工。智、禮二壩加高石基四尺,以制宣洩。疏上,帝深韙之,命嗣後考覈河工以為標準。十四年,萬壽慶典,晉太子少師。
戴衢亨書法
十五年,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兼掌翰林院如故。十六年春,扈蹕五台,至正定病,先回京。尋卒,年五十有七。溫詔優恤,稱其謹飭清慎,實為國家得力大臣,親臨賜奠,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謚文端。子嘉端,年甫十一,賜舉人,襲雲騎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