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爾戈萊西
佩爾戈萊西
佩爾戈萊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年),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管風琴家。
喬瓦尼·巴蒂斯塔·佩爾戈萊西,1710年1月4日生於安科納附近的耶西,1736年3月16日卒于波佐利。早年在耶穌基督貧兒音樂學校學習,是G.格雷科、L.萊奧和Y.杜蘭特班上的學生。由於一個慷慨的贊助人的資助,他得以有機會到那不勒斯進修音樂。
佩爾戈萊西是一位被過早奪去了生命的音樂天才,只活了26歲,卻取得令人驚奇的成就。他的一些作品都是在他死後,有些甚至在他死後多年才為人所理解。在今天,他的音樂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的領軍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也深深被他的音樂所震動,從而轉向新古典主義的創作風格。
佩爾戈萊西是父母的第三個孩子,另外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妹都死於嬰兒期,他自己在童年時代也因為骨髓炎或者髖部結核而左腿殘廢。
佩爾戈萊西很早就開始學習音樂,不久就成為一名有造詣的小提琴家。十多歲時他去那不勒斯學習作曲,在此期間,他的母親和另外一個兄弟也可能因肺結核而死。五年後,他的父親也死了。由於他成績卓著,很快就接到創作歌劇的委託,並且獲得了承認,在那不勒斯有了名聲。1732年他被任命為那不勒斯的斯蒂利亞諾王子的教堂樂正,並創作了一首彌撒曲。兩年後又被任命為那不勒斯教堂樂正,並於五月赴羅馬指揮他的這首彌撒曲。
佩爾戈萊西雖然患有肺結核病,甚至病得相當重了,但仍舊不懈工作,好像有無窮的精力,他每年都至少要完成一部歌劇,直到去世。1736年,他接受朋友的勸告,去南方那不勒斯灣的溫泉療養勝地波佐利,住在一處隱修院里。在這裡,他仍繼續創作,並在去世前的兩天里完成了他最後的、也最優秀的作品《聖母悼歌》(Stabat Mater)。
作為那不勒斯樂派的代表人物。他23歲時創作的《女傭做主婦》是早期義大利喜歌劇的傑作,也是義大利歌劇那不勒斯樂派的代表作。然而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卻不是《女僕做主婦》,而是《聖母悼歌》,一個年僅26歲就不幸夭折的天才,以最動人的宗教詩篇譜寫下了自己的天鵝之歌,這部作品,無論誰聽了都不會無動於衷,許多人也許會因此將這位距今200多年的作曲家的名字記在心裡,畢竟像這種感人肺腑的音樂是不多見的。
演出其清唱劇《聖約瑟之死》和《聖古列爾莫的改宗》。
他的第一部帶有幕間劇的歌劇《薩露斯蒂亞》在那不勒斯演出。同年在那不勒斯任斯蒂利亞諾親王的樂長,為親王主辦的音樂會作了30首三重奏鳴曲。1732年12月那不勒斯大地震,他應當局委託寫了一部10聲部的彌撒曲,由兩個合唱隊和兩個樂隊演出,由此名聲大振。
他完成了正歌劇《囚徒》,在上演時又加上一個幕間劇《女僕夫人》,這部正歌劇之所以有名,完全是因為它的插劇<女僕夫人>.這小小的插劇的音樂非常優美,喜劇效果極佳。它原是一出寫一個女佣人為了錢千方百計設計和主人結婚的諷刺劇,但完全可以做為一出真正的風俗性喜歌劇演出。於是用模仿正歌劇中詠嘆調的獨唱去嘲弄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歌劇那種典型的諧歌劇,便開始流行起來。佩爾戈萊西的幕間劇《女僕夫人》標誌了義大利趣歌劇的誕生。這部歌劇把機智聰明的女僕刻畫得栩栩如生,音樂輕鬆活潑,充滿生活氣息。
該劇在巴黎的義大利歌劇院演出時,曾引起啟蒙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之間一場爭論,史稱“丑角論戰”。前者認為這種趣歌劇是恢復自然,後者則認為它破壞了歌劇的神聖傳統。《女僕夫人》不僅是義大利趣歌劇的先驅,而且也促進了法國趣歌劇的產生。
為羅馬托迪諾納劇院寫的正歌劇《奧林匹亞德》上演失敗,這對他是個沉重打擊。同年秋,他在趣歌劇《弗拉米尼烏斯》上演后病倒,住在一個修道院里,寫完《聖母悼歌》后因肺結核去世。佩爾戈萊西的《聖母悼歌》結構雖不夠雄偉,但充滿深沉感人的力量,曲調流暢優美,如怨如訴,抒情味極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