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鶚的結果 展開

隼形目鶚科動物

魚鷹(拉丁學名:Pandion haliaetus),又名鶚。是隼形目鶚科鶚屬僅有的一種鳥類動物。體長1.5-1.7米,體重1-2千克。嘴黑色,頭白色,頂上有黑褐色細縱斑;背部大致暗褐色,尾羽有黑褐色橫斑;腹部為白色,胸部有赤褐色的縱斑。飛行時,雙翼呈狹長型,翼下為白色。

活動於水庫、湖泊、溪流、河川、魚塘、海邊等水域環境,主要以魚類為食。可以潛水捕食多種魚類,有時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鳥類等其他小型陸棲動物。常在天氣晴朗之日,盤旋於水面上空,定點后俯衝而下,再將捕獲的魚帶至岩石、電桿、樹上等地方享用。

除了南極和北極,亞洲、北美洲等各大洲均有分佈。

形態特徵


魚鷹
魚鷹
魚鷹是中型猛禽,頭部白色,頭頂具有黑褐色的縱紋,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針形延長,形成一個短的羽冠。頭的側面有一條寬闊的黑帶,從前額的基部經過眼睛到後頸部,並與後頸的黑色融為一體。上體為沙褐色或灰褐色,略微具有紫色的光澤。下體為白色,頦部、喉部微具細的暗褐色羽干紋,胸部具有赤褐色的斑紋,飛翔時兩翅狹長,不能伸直,翼角向後彎曲成一定的角度,常在水面的上空翱翔盤旋,從下面看,白色的下體和翼下覆羽同翼角的黑斑,胸部的暗色縱紋和飛羽,以及尾羽上相間排列的橫斑均極為醒目。
幼鳥和成鳥大體相似,但頭頂至枕綴暗褐色縱紋較粗密而顯著,上體和翅下覆羽褐色,具寬闊的淡褐色羽緣。下體白色,胸部斑紋較成鳥少而不顯著。
虹膜淡黃色或橙黃色,眼周裸露皮膚鉛黃綠色,嘴黑色,蠟膜鉛藍色,腳和趾黃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000-1100g,♀1750g;體長♂513-560mm,♀583-645mm;嘴峰♂30-33mm,♀36-41mm;翅♂445-482mm,♀510-530mm;尾♂207-235mm,♀235-246mm;跗蹠♂51-67mm,♀53-93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魚鷹棲息於湖泊、河流、海岸或開闊地,尤其喜歡在山地森林中的河谷或有樹木的水域地帶,冬季也常到開闊無林地區的河流、水庫、水塘地區活動。經常棲息於岩石海岸、珊瑚礁或紅樹林沼澤。

生活習性


遷徙

中國東北為夏候鳥,南方為留鳥,其他地區為旅鳥或冬候鳥。遷徙時間春季於3月上旬到達繁殖地,9月中旬離開繁殖地南遷。

行為

魚鷹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期間也常集成3-5隻的小群,多在水面緩慢的低空飛行,有時也在高空翱翔和盤旋。停息時多在於水域的岸邊枯樹上或電線桿上。性情機警,叫聲響亮。主要以魚類為食,有時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鳥類等其他小型陸棲動物。它的外側腳趾能向後反轉,使四趾變成兩前兩后,加上腳下的粗糙突起,可以象鉗子一樣牢牢地抓住粘滑的魚的身體,然後飛到水域附近的樹上或岸邊岩石上用利嘴撕裂后吞食。它平時常在水面上空緩慢地煽動兩翅成圓圈狀飛行,兩眼注視著水中的魚類,在距離水面30-90米之間時,還能夠迅速地振動雙翅,迎風懸停在空中,以便仔細地觀察水中獵物的情況。發現獵物時,則兩翅摺合,急速降到水面,伸出兩隻長腳將魚抓起,一邊濺起高高的水花,一邊用雙腳提著“戰利品”騰空飛起,還在空中抖落著身上的水珠,如同一個精神抖擻的“漁夫”一般。有時魚見到天空中有黑影落下,本能地向深水中逃走,魚鷹就會立即潛入水中捕獵,直到1米以下,水面上常常只留下一個翼尖。

食性

主要以魚為食,有時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鳥類等其他小型陸棲動物。
鶚在猛禽中由於食肉動物而不同尋常。它們的飲食幾乎只包括魚(≥99%的獵物)。它們通常是機會性的,會吃掉淺水或深水表面附近的任何魚類。北美的研究已記錄了80多種鶚的獵物。但是,在給定區域中,可能有2或3種常見物種佔主導地位。
鶚在其潛水的24%至74%中捕撈魚。成功率受個人能力、天氣和潮流的影響。一些研究表明,在鶚的中年期和天氣平靜時,狩獵成功率最高。儘管絕大多數獵物都是活魚,但人們觀察到鶚有時會吃其他食物。這些包括鳥類、蛇、田鼠、松鼠、麝香鼠、海螺,甚至是小鱷魚(密西西比鱷魚)。關於鶚吃腐肉的報道很少。然而,據觀察它們也吃死去的白尾鹿

分佈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亞美尼亞、阿魯巴、澳大利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巴貝多、白俄羅斯、比利時、貝里斯、貝南、不丹、玻利維亞、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札那、巴西、汶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開曼群島、中非共和國、查德、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古巴、庫拉索島、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厄瓜多、埃及、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法屬蓋亞那、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迦納、直布羅陀、希臘、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中國香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約旦、哈薩克、肯亞、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的、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馬爾他、馬提尼克島、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新喀里多尼亞、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勒斯坦地區、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盧安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語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獅子山、新加坡、聖馬丁島(荷蘭部分)、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羅門群島、索馬利亞、南非、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蘇丹、蘇利南、史瓦濟蘭、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千里達托貝哥、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夏威夷)、烏拉圭、烏茲別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越南、維爾京群島、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和辛巴威。
旅鳥:百慕大、法羅群島、格陵蘭、冰島、馬爾地夫、塞席爾
魚鷹分布圖
魚鷹分布圖

中國

中國僅產指名亞種,分佈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西藏為夏候鳥,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為旅鳥,上海、浙江、台灣、廣東、廣西為冬候鳥,海南為留鳥。遷徙時間大致為春季於3月上旬到達東北繁殖地,9月中旬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

繁殖地

亞美尼亞、澳大利亞、中國、愛沙尼亞、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立陶宛、蒙古、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俄羅斯聯邦(歐洲區、東亞區)、索羅門群島、土耳其、英國和美國。

非繁殖地

阿爾巴尼亞、哥斯大黎加、捷克、瓜德羅普島、關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荷蘭、北馬里亞納群島、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烏拉圭、維爾京群島。

旅鳥

阿富汗、比利時、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直布羅陀、匈牙利、伊拉克、約旦、黎巴嫩、黑山共和國、北馬其頓、巴勒斯坦國、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塞爾維亞和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季節性不確定

聖巴托洛繆島、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遊盪

百慕大、法羅群島、格陵蘭、冰島、馬爾地夫和塞席爾。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中國南方通常為2-5月,在東北地區大多為5-8月。雄鳥和雌鳥配對以後常常比翼雙飛,鳴聲不斷。魚鷹的婚飛別具一格,雄鳥首先在空中翱翔,身體呈一個很陡的角度,爪子上緊緊地抓著一條魚或者一根骨頭,一邊吃力地飛行,一邊搖晃著雙腳,有時甚至向後倒著飛行,同時發出一種激昂的叫聲。雌鳥則高聲地應和著,與雄鳥一起上下翻飛。通常營巢於水邊的樹冠之上,也在水邊的懸崖峭壁和岩石上營巢。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會有很多巢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據說在一個面積不到1200公頃的區域上就曾發現300多個巢。
巢都是用粗大的樹枝搭成,如果繁殖成功和無干擾,巢可多年使用,甚至有使用長達18年的巢,但每年都需要進行修理和補充巢材,因此巢的結構較為龐大。巢的形狀為盤狀,主要由樹枝、灌木枝、枯草等堆集而成,內鋪以樹皮、枯草、羽毛和碎紙。雄鳥和雌鳥共同參與營巢,每窩產卵2-3枚,偶爾有多至4枚的。
卵的形狀為橢圓形,顏色為灰白色,被有紅褐色斑點。親鳥輪流參與孵卵,但以雌鳥為主,孵卵期為32-40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42天後才能離巢。親鳥對巢中的雛鳥關懷備至,如果有大型的雕類、鷗類天敵企圖偷襲,就會飛到巢的上空,作出搖擺不定,似乎就要摔下來的樣子,同時發出“切利利,切利利”的叫聲,分散天敵的注意力,直到把它們引走。

亞種分化


魚鷹(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魚鷹美洲亞種Pandion haliaetus carolinensisGmelin, 1788)
2.魚鷹澳洲亞種Pandion haliaetus cristatusVieillot, 1816
3.魚鷹指名亞種Pandion haliaetus haliaetusLinnaeus, 1758
4.魚鷹菲律賓亞種Pandion haliaetus melvillensisMathews, 1912
5.魚鷹巴哈馬亞種Pandion haliaetus ridgwayiMaynard, 1887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鶚在歐洲的物種數量估計為8,400-12,300對,相當於16,700-24,600隻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歐洲約佔全球範圍的14%,因此,對全球人口規模的初步估計是119,000-176,000隻成熟個體。2013年估計,全球數量為500,000隻,相當於333,000隻成熟人口。總體數量位於100,000-499,999隻成年個體中。
趨勢論證:截止2015年,在過去的40年中,該物種統計在北美經歷了巨大的顯著增長(在40年中增長了1,100%,相當於每十年增加84.2%;繁殖鳥調查和/或聖誕節鳥計數的數據:Butcher and Niven 2007)。但是請注意,這些調查所涵蓋的物種不到北美物種總數的50%。在歐洲,物種數量規模估計正在增加(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2021年1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相關文化


詩經

經專家考證,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詩經·國風》之《周南·關雎》篇中婦孺皆知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句中的“雎鳩”,亦稱王雎,據考證就是指鶚,以鶚之雌雄相互應答聲“關關”來暗喻男女愛情。·

名詞

中國古人對於神態威猛、目光銳利的鶚極為推崇,將目四顧形容為“鶚視”或者“鶚顧”,把推薦賢人稱為“鶚薦”,漢朝末年的著名文學家孔融寫的《薦彌衡表》中還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來形容彌衡的才華出眾。

神話

在《山海經·西次山經》里有這樣一個故事:“鐘山山神燭龍有個叫鼓的兒子,和另一個叫欽丕的傢伙合夥將一個叫祖江的天神殺死在昆崙山的東南方,黃帝知道這事後很生氣,將他們殺死在鐘山南面的瑤崖。欽丕戾氣不散,化做一隻像雕的大鳥,白頭紅嘴,虎爪,背上有黑色斑紋,鳴叫的聲音像鵠,它出現在世上,世上就一定會有大的戰亂。”這東西就叫做鶚。

新聞

魚鷹一次捕到兩條鱒魚
魚鷹一次捕到兩條鱒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1月4日報道,芬蘭北部一座湖面上上演了魚鷹一次捕到兩條鱒魚的驚人一幕,這一幕恰好被一直蹲守在旁的俄羅斯攝影師拍攝了下來。
照片中,魚鷹眼神堅定,飛速朝目標獵物飛去,在飛出水面的一瞬間,它的兩隻爪各抓住一條鱒魚,翅膀完全張開,翼展足足有1.8米寬,且十分有力。49歲的俄羅斯業餘攝影師伊戈爾已經在此等候有好幾個小時,捕捉到這一幕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因為通常情況下魚鷹要嘗試6到7次才可能成功捕捉到獵物,像這樣一次出動就捕到兩隻獵物的情況十分罕見,而且魚鷹的速度非常快,就使得拍攝更加困難。
不同於其他鳥類,魚鷹爪子類似橡膠質地,便於它們牢牢地抓住獵物。對於拍攝過程,攝影師伊戈爾表示,由於在拍攝過程中很難明確魚鷹攻擊的方向以及最後飛離水面的方向,所以想拍好這樣的照片,他每天必須從早上5、6點一直等到晚上8、9點,等待好的拍攝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