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米族
民族
徠薩米族民族,已生存了上萬年,被稱為歐洲“最後的土著”。它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千百年來,他們一直生活在山地、雨林、沙漠、極地等偏遠地區,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相得益彰。
薩米族和漢族一樣,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同時,地處北極圈內的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有一個已生存了上萬年光景的薩米民族,被人們稱為歐洲“最後的土著”。千百年來,他們一直生活在山地、雨林、沙漠、極地等偏遠地區,過著人們嚮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相得益彰。薩米族總人口不到7萬,是世界上人數最少的土著民族之一,其中約4萬人是挪威公民,1.7萬人住在瑞典,5000人住在芬蘭,還有2000人住在俄羅斯。他們居住分散,活動和生存範圍則跨越4國的大片邊境地區,雖然人口較少,但有自己的語言、民族服裝、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有本民族特殊的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
薩米族
薩米族居住在北歐斯堪的維亞半島。
薩米族仍約有百分之八的人以養殖馴鹿維生,但這種生活方式威脅到土地持有人相衝突,土地擁有人拒絕了傳統冬季牧場的開放。1956年由芬蘭、挪威與瑞典的薩米人,於薩米人的議會中組成利益代表處。
薩米人(Sami,Samit或Samek),是拉布蘭地區(包括今天瑞典兩萬人、挪威北部四萬人、芬蘭六千五百人和俄羅斯科拉半島的部分地區兩千人)的原住民,是歐洲其中一個最大的原住民族群。薩米人的語言是薩米語,屬於芬蘭-烏戈爾語族。其他對於薩米人的稱呼或寫法有:Sámen、Saamen、Sámi、Saami、Lappen,而從前稱他們為拉布蘭人,被薩米人認為帶有輕視的意味。
操薩米語的民族,居住在拉普蘭(Lapland),以及挪威、瑞典和芬蘭北部相鄰地區,還有俄羅斯的科拉半島。有時把3種互不相通的薩米語看作是一種語言的不同方言。它們屬於烏拉諸語言的芬蘭-烏戈爾語(Finno-Ugric)分支。現今幾乎所有的薩米人都會兩種語言,許多人甚至不再講他們的母語。20世紀末,挪威有30,000~40,000名薩米人,瑞典約有2萬,芬蘭6,000,俄羅斯2,000。
徠薩米人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維亞北部達數千年之久的游牧民族的後裔。西元100年前後芬蘭人進入芬蘭時,薩米人的居住地很可能散布在芬蘭全國,如今他們僅限於在該國最北端活動。在瑞典和挪威他們也同樣被趕往北部。薩米人的起源並不清楚;有些學者把他們歸入古西伯利亞人;另一些學者則堅持認為他們是山地人,而且是來自中歐。
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在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並以打獵、採集及捕魚為生;有距今一萬年前的挖掘出土物為證,如:被火燃燒過的區塊或箭矢尖端,已有人在北挪威地區,找到距今約有六千年的古老的山崖壁畫,這文化的墾荒區域由北延伸至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併到達蘇俄的白海。考古學者找到約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西元後三百年的石棉陶器,這足以解釋薩米文化的特徵,也發現捕獸陷阱,並以這完整的捕獸陷阱系統捕獲馴鹿和駝鹿。西元前55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Prokopios提到一個名為Skrithfinoi的民族,應為薩米人。
中世紀開始了維京人的時代,他們對薩米人產生重要的影響,此時的有三分之二的薩米人居住在斯堪地納維亞平原地區,在他們的小說中看見兩民族間不斷有著衝突。之後,薩米人與維京人進行交易,以動物毛皮、獸皮換取鹽,以貴金屬換得飾品製造及金屬刀片;同時開始與歐陸北部的旅人進行貿易,這樣的關係在薩米人的社會裡,產生了文化衝擊,從一支石器時代就存在的落後民族,在自己的社會中發展出一套貨幣系統,他們的貨幣稱為Tjoervie。在中世紀,薩米人被鄰近的強大民族征服了,14世紀時,發生於挪威與蘇俄城市間關於對薩米人徵稅的糾紛。西元1326年,徵稅權在協定中被定約兩造所劃分,而薩米人則必須繳交稅賦給雙方。16世紀初,薩米人分為三支:a)農民薩米人—生活範圍在挪威南部往北至Troms郡南方,多數人務農;b)靠海薩米人—定居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與東部,靠捕魚及打獵維生;c)游牧薩米人—居住于山上與挪威北部(Finnmarksvidda)地區,他們是塞米諾族印地安人,也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而大規模的馴鹿養殖最早應是在西元1540年左右。中世紀末時,薩米人並非如大部分歐洲地區一樣開始了啟蒙運動,反而是穿越了國界,進行有系統地開墾與征服它地。
這時候的薩米人經由基督教信仰的教化,被列入封建國家的一部份,故1603年於拉布蘭建立了第一座教堂。1635年在Nasafjäll挖了一處鐵礦坑,而薩米人被強迫要在礦坑工作,若有人敢違反,則會被施以酷刑,因此有許多人想逃出這一區域,政府當局則派出軍隊阻擋勞力的外移。
673年正式開始殖民今日的拉布蘭地區,政府派出移民墾荒者到薩米人居住區域,並賦予墾荒者權力使用薩米人的土地及水流,甚至要求薩米原住民交還其使用權;因這群墾荒者無節制的狩獵,動物數量迅速地減少,甚至造成部分的薩米人糧食短缺與飢餓。而基督教化造成極端化:這些不願改變宗教,仍堅持信奉自己原宗教的薩米人,遭到死刑處置,甚至虔誠信奉薩米人宗教的地區也遭摧毀。1720-1729年有一部份的薩米人遷徙至瑞典國王命令的特定區域。1751年經國王的決定,建立了關於拉布蘭的法律,透過這法律劃分了墾荒者與薩米原住民的狩獵權。1755年有了新約聖經的薩米語譯本,1811為舊約聖經的譯本。1809年之後開始了薩米人的艱辛時期,芬蘭與挪威的北部疆界確定,自1852年起對薩米人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因發生在國界的宗教戰爭,使國家疆界關閉,也就是說薩米人賴以維生的馴鹿群被中斷了,導致他們的糧食睏乏。
與1860-1920年間嘗試訂定法律或法規來影響改善薩米人的處境,然而也免除了許多對於後來的墾荒者限制法律。在1917年與1918年展開了首屆薩米會議(德文:Sámi–Konferenzen),確定薩米人為正式的少數民族。有些人想從之前的宿命掙脫,融入瑞典或挪威的社會中,或是飼養馴鹿賺點外快。1952年在瑞典有第一家專給薩米人收聽的廣播節目;直到70年代,在挪威展開了“挪威化”,首先將薩米語認可為一種語言。1986年發生車諾比核能電廠事故,有73,000隻馴鹿於瑞典受到放射線傷害,薩米人因此失去了重要的營養來源,縱使政府承諾答應補償,但他們所得的遠不及需要的。80年代在挪威成立了薩米人的權力委員會與文化委員會,一個薩米人的國會(稱為Samething)由權力委員會組成,並最後在1989年選出代表。而199年在瑞典亦由薩米人選出國會代表。1997年,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公開致詞,他對於從前對待薩米人民族的方式歉意。2000年薩米人的國家基礎擁有七千五百萬挪威克朗(相當於一千萬歐元),這必須運用在強化薩米語及文化方面,以及因鎮壓所造成的傷害與不公平的賠償。
Sofia Jannok索菲婭·傑納克
索非亞出生於1982年9月15日,薩米族人,來自瑞典北端的小城市gällivare伊利瓦勒。從她11歲那年登上舞台開始就在一直不停地歌唱,從那時起她便錄製唱片,並演唱電影電視的音樂作品以其擔當主持人,她主要以四種語言演唱歌曲:薩米族語言,英語,瑞典語,法語。演唱風格主要有:Jojk.pop.jazz,她的音樂通常闡釋了開放空間這一主題。Sofia說“我的音樂很難用言語表達,我的音樂旋律在北極極光的神秘和令人欣慰的篝火的溫暖之間舞動著。生我養我的土地和人民給予我神奇的靈感,我的音樂融匯了大自然的力量。”的確,Sofia的音樂受到不同音樂元素的影響,你可以聽到爵士樂、流行樂和“約伊克”(Yoik),歌詞主要是她的母語薩米族語言,是發自內心地真情流露。此外,她也用瑞典語、英語以及世界語創作歌詞。
白熾燈和對比度都是索非亞Jannok音樂關鍵詞。她有清晰響亮的聲音,用來表現現世的溫暖。她薩米族出身的背景促使了她對音樂的融合和創新,使之成為國際化的音樂。從薩米音樂歌曲到爵士樂,流行音樂,顯示出她被民間音樂的影響。在開放空間里得出的靈感,她的音樂表現了舞池和城市的脈搏。一些年來,她是瑞典最令人激動的年輕藝術家之一。她還贏得過托凱諾獎,薩米有著自己的歌唱比賽:薩米大獎賽,她曾通曉戲劇。索非亞已經成功地在中國旅遊,到過美國和歐洲,收到一些著名的獎學金:2006年的Gevalia獎,2007年收到歐根親王的表彰,2008年SKAP的獎學金。
代表歌曲
歌名
Liekkas緩緩的安靜
語種
薩米族語(據說有俄語版的)
薩米族語歌詞
Nástegokčasa vuolde
mon ráhkadan luottaid
Guovssahasa sánit
libardit dáivahis
Jaskatvuođa hálddus
mu vuoigŋamat dávistit
Juoga savkala munnje
ahte leat boahtime
Doala mu gieđa
Njávkka mu niera
savkal čáppa sániid
jeđđe litnasit
Leage nu liekkas vai mon in galbmo
Juoiggas vel munnje...
歌詞大意
璀璨星空下
我在尋找著
北極光的徵兆
天空中北極光
蜿蜒變化如舞
不忍打斷的寂靜中
呼吸迴響
微風輕嘯
像是你在耳鬢低語
緊握著我的手
撫摸著我的臉龐
輕聲說著甜蜜的情話
像那樣安慰著我
請再抱緊些
那樣,我才不會感到寒冷